有關特殊教育的論文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個地區政治、教育、文化、經濟、科技、衛生保健和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是地區文明程度的視窗,而不是可有可無或施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如何辦好特殊教育》

  【摘 要】人類始終在朝著智慧、慈悲、文明的方向發展著,特殊教育也正是在這種進步中誕生和發展起來的。昌都特殊教育起步晚,農牧民送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接受教育的積極性不高,辦學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專業教師和康復專業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專業水平有待提高。特殊教育學校作為發展特殊教育的骨幹力量,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這就要求特殊教育學校必須要獲得更快、更好地發展。因此,特殊教育必須重視師資、教育方向的設計,以滿足學生、農牧民家長、社會等來自不同方面的要求和希望。

  【關鍵詞】特殊教育;師資培養;教育方向

  昌都特殊教育正處於起步階段,全地區農牧民、社會各界一是對特殊教育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知度、關切度不夠;對特殊群體的關心、重視程度不夠;各型別教育之間發展不平衡。二是相關法律法規貫徹落實不夠,特殊教育物件的擴大與拓展尚未起步,受教育面不夠,更多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從特殊教育中獲得益處。三是支援系統不完善,社會力量多元化支援辦學模式沒有很好的運作起來,特殊教育在短期內與普通教育或其他型別教育同樣快速發展缺乏很多必要的條件。四是特殊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教學體系、教育方向、管理體系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尚未起步。

  一、努力轉變觀念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個地區政治、教育、文化、經濟、科技、衛生保健和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是地區文明程度的視窗,而不是可有可無或施捨。因此,轉變觀念是特殊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前提條件,一是轉變農牧民及社會各界對特殊群體的認識。殘疾兒童同樣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在受教育的機遇上不應該有先後、厚薄、多寡之分。二是改變“教育是學校的事,學校是萬能的”傳統觀念。從歷史來看,昌都長期的封建農奴制度,緩慢的社會發展,落後的生產方式,迴避現實的宗教思想,漫長的封閉狀態,現代文明和傳統的糾結,由此產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是我們今天從事特殊教育事業所必須面對的。這就需要政府強力推進,大力營造尊重特殊教育氛圍。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提高地區殘疾兒童的入學率,切實解決當前現實中最緊迫也是最棘手的難題。三是和兒童福利院的職能區分開來。兒童福利院是由國家民政部門舉辦,國家給予經費,兒童的公民權利、生存、生活和受教育的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的兒童福利機構。特殊教育是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在“以隨班就讀和特教班為主體,以特教學校為骨幹”的特殊教育新格局中,特殊學校的職能將發生根本的變化。教會殘疾兒童學會生活、學會生存,讓殘疾兒童在社會上有謀生之能是其根本職責所在。

  二、加大師資培養力度

  特殊教育教育物件的特殊性和複雜性決定了特殊教育教師是所有教師中面臨挑戰和困難最大的、要求專業化程度最高的群體。特殊教育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與普通教師相比缺少應有的成就感,需要更多的耐心。很多高素質的人才不願意加入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很多特殊教育教師缺乏工作熱情,加之昌都特殊教育教師的特殊教育專業化程度不高,願意從事特教工作的教師較少,對特殊教育理論以及實踐方面的提高有很大的需求,針對這種情況,這就需要強化職後培訓***專業姑且不論***,提高工作能力。

  ***一***培養有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一位哲人這樣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而特教教師,不但要長期面對殘疾學生,而且還要面對社會各界的鄙視、輕賤,倦怠和焦慮情緒更加突出。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對特教教師來說意義更加重大。只有當教師的心靈能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極大的歡樂,教師的心靈像潔白的哈達般純淨,如尼采筆下的“超人”的時候,沒有私心和雜念,看不到貪婪和慾望,才能共同為殘疾孩子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讓他們在藍天下快樂、自由地成長。

  ***二***培養有良好品行的教師。作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德者師之魂。”特教教師更是學生崇拜和模仿的物件,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有效為引導學生怎樣去做人和學習。做一名好老師應該有職業之愛,幹一行,愛一行,既然自己選擇了特教教師這一職業,就要把自己的這份職業當成一種事業來對待,從而會產生一種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並且具有著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只有有了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才會油然而生;只有有了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才會熱愛殘疾學生;在工作過程中高標準要求自己,時刻規範自己的言行。特殊教育,可能沒有桃李滿天下的芬芳,有的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默默耕耘;可能沒有太多的回報,有的只是無私的付出與奉獻。但既然我們選擇了特殊教育這一職業,我們就選擇了奉獻,我們要做的就是要以特殊教育作為畢生追求的事業。

  ***三***培養有良好品位的教師。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日益物慾化的社會,這樣的社會勢必會給人帶來許多無形或有形的壓力。特教教師學會如何釋放自己,始終以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一切,去面對工作中的壓力,去克服種種困難和問題,使許多問題能迎刃而解。做特殊教育,要耐得住寂寞,甘於默默奉獻的人。也許特教工作曝光率不高,也許特教工作認可度一般,也許有些人為了一點所謂的名利而心態失衡。但於特教教師來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能看到學生取得點滴進步、能看到學生融入社會、能看到學生自立就是最大的欣慰。在工作中,始終把名利看得很淡,認真做好教學工作,認真從教學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才是最重的東西。

  ***四***培養大愛無形的教師。愛和感情可能是教育學生最有效的手段。作為特教老師,所面對的是一群特殊兒童,他們是社會上的一群弱勢群體,有的甚至不能自理,有些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很強大,實際上他們的內心肯定比其他人更脆弱,更需要特教教師的大愛。對特教學生,就需要像春風化雨般無聲,讓愛稱為特教學生心目中的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最為催人奮進的有效情愫,讓愛成為特教學校中一道最賞心悅目的亮麗景緻。

  三、審視特殊教育的發展方向

  殘疾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特殊教育具有雙重使命:既要向殘疾學生傳授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又要使他們具備一定的勞動技能、職業技能。使其能夠順利的融入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在特殊教育的教育方向中,書本知識的學習不應占太多的比重,應以謀生、就業為嚮導,以殘疾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基礎,根據昌都市場需求和學校自身的師資情況,開設一些如唐卡、十字繡、修鞋、拾廢品等專案的職業教育。同事需要把勞動技術、職業教育貫穿於整個特殊教育之中。

  【參考文獻】

  [l]趙樹鋒著.《特殊教育基礎理論淺談》

  [2]《聾校教學文萃》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版

  [3]柳樹森編著.《全納性教育》.武漢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4]李紹珠、同兢、郭熙著《聾兒早期康復教育》.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5月版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