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同裡古鎮遊玩攻略

  同裡古鎮全稱蘇州市同裡古鎮景區,位於蘇州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建於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是名副其實的水鄉古鎮。 同裡鎮內自成水網,民用水河橋比比皆是,悠悠綠水,水活水清,“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形成“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柳橋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獨特景觀,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鎮。如此美景,怎能不到此一遊呢?小編現在就為你獻上最全的。

  遊覽攻略:

  同裡因水多,故橋也多,鎮內共有大小橋樑40多座,大多建於宋以後各時代,著名的有建於南宋寶年間的思本橋,建於元至正十三年的富觀橋。成品字形架設在河道上的太平、吉利、長慶3座古橋,是昔時同裡婚嫁花轎必經之轎,以示吉慶。被人們叫做讀書橋的小東溪橋,橋上那副“一泓月色含規影,兩岸書聲接榜歌”的橋聯,生動地記錄了當時同里人勤學苦讀之風,證實了同裡自古以來文化發達,“科名”很盛。

  同裡原有八景、續八景、後四景等220處自然景點。至今仍有一些景點儲存完好。在一級保護區域內,明清建築佔十分之七,400多年來的文化遺址、遺物、遺蹟、遺風猶存,隨處可見深宅大院、園林小築。現存著名的有退思園、耕樂堂、環翠山莊、三謝堂、侍御第、臥雲庵、城隍廟、尚義堂、嘉蔭堂、崇本堂等園林和古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退思園,因亭臺樓閣及山石均緊貼水面,如出水上,所以又有貼水園之稱,在建築史上堪稱一絕。崇本堂、嘉蔭堂木雕藝術十分精美。耕樂堂庭院以田園風光見勝。古街坊、古街道粉牆黛瓦,俄脊高挑,水、聲、空氣都融有古遠的韻味。

  鎮中最有名的園林是退思園,面積十畝八分,小巧玲瓏。以居住與園林相結合的江南居住建築為特點。如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等。南園茶樓是同裡的一大建築特色,如今還用當地特有老虎灶燒水。


蘇州同裡古鎮

  出行攻略:

  最佳出行月份:每年3月~5月

  出行看點:同裡旅遊淡、旺季時間一般為:旺季3月1日—5月31日、9月1日—11月30日、淡季6月1日—8月31日、12月1日—次年2月29日 春季是同裡旅遊賞景最佳季節。全年四季分明的同裡,春、夏為雨季。春雨、薄霧、輕煙、暮靄,會使水鄉的景緻更添幾分韻味。

  娛樂攻略:

  大型多媒體水鄉情景演出《水墨同裡》,是2014年同裡古鎮文化旅遊又一鉅獻, 整場演出由上海戲劇學院專家團隊精心打造,著名導演薛偉君暨《少林武魂》後又一力作。演出內容以珍珠塔愛情主線,藉助故事男女主人公成長足跡,完美展現了同裡的鄉土風貌、古鎮風景、文化風情等,完整的還原了舊時同裡水鄉居民的生活場景。劇院為提高觀眾的舒適度,提供“空乘”式的服務,真正做到把顧客奉為上帝,把上帝捧在手心!我們將以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同裡之行留下美好的記憶。劇院採用了一流的舞臺機械以及一流的演出裝置,配合以一流的燈光、音響效果,帶給您震撼的視覺效果以及聽覺享受。

  美食攻略:

  在同裡您大可不必費心尋覓美食,同裡古鎮傾情推出持續一個月的水八仙美食專場,讓您放心、盡情地大快朵頤。特別推薦吃太湖三白和水八仙。

  交通攻略:

  旅遊客車

  1、上海八萬人體育場上海旅遊集散中心——同裡 時間:9:25。

  2、上海中興路長途客運總站——同裡 時間:每小時一班。

  3、蘇州火車站——同裡 20分鐘一班。

  4、蘇州汽車北站——同裡 每小時一班。

  自駕遊

  1、 上海出發:滬蘇浙高速A9高速—到同裡出口下—蘇同黎公路全程約60分鐘。

  2、 杭州出發:蘇嘉杭高速—吳江或同裡出口下全程約120分鐘。

  3、 南京出發:滬寧高速—蘇嘉杭高速—吳江或同裡出口下全程約150分鐘。

  旅遊客及自駕遊車輛一律停放東停車場,遊客可乘坐電瓶車入古鎮區。

  4、蘇州方向:

  1吳中區汽車站-同裡 同裡的旅遊專線巴士,20分鐘一班。

  2蘇州汽車南站-同裡蘇州到同裡中巴,30分鐘一班。

  3蘇州汽車北站-同裡 蘇州到同裡高中檔客車,流水線發車。

  4蘇州汽車火車站-同裡 蘇州火車站廣場有大巴車上寫著“蘇州旅遊交通”的字樣,每天7:15-17:15之間有班車直接至同裡。

  門票:100元

  營業時間7:30-17:15。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裡古鎮景區。

  知識延伸:

  古鎮巷街推薦

  弄巷

  在街道與街道之間,里弄較多,如尤家弄、串心弄、同泰弄、西弄、倉間弄等。這些裡 弄都又細又長,如魚行街的穿心弄,長達三百餘米,行人腳下會發出哐哐聲響。原來石條下竟是空心的,小弄蜿蜒前伸,而那一條條石板故意鋪排不齊,留下大大小小的空隙,於是行人走過,也就發出這動人的聲音。富觀街附近的倉場弄,自南向北通達水河兩岸,弄堂僅容一人行走,故也稱“一人弄”,弄內人家穿過便上河橋。還有一些里弄則常常橫穿一個圩頭,可以從河的這邊一直走到另一邊。

  摺疊古鎮茶館

  水是同裡的命脈。同裡因水而超凡脫俗。因為有水,同里人喝茶的習慣 也比其他古鎮濃。抗戰前同裡有茶樓20餘家,為取水方便一般都建在沿河,河水經礬沉澱後既可沏茶。喝茶者四五點鐘已到茶樓,河水沏茶,茶香滿樓。喝茶者以中下層市民居多,四鄉農民、漁民也紛至沓來,茶館內外熱鬧非凡。如今同裡茶樓仍有數家,較有名氣的應該算是南園茶樓了吧。

  南園茶社始建於清末,坐落於同裡史上前八景之一的“南市曉煙”景緻之中,堪稱“江南第一茶樓”。南園茶樓臥於水上,臨眺兩側市河,船隻穿梭來往,駁岸隨街曲折,水橋邊邊傳來"魚蝦、蓴菜、嫩藕"的叫賣聲,岸邊高大的榆樹古槐,鵲鴉飛鳥憩於枝頭,晨霧中的洞水影,村女戴著繡花包頭,束鑲邊裙裾,髮髻上扎著鮮豔的紅頭繩,於河埠浣衣洗涮。清晨,茶樓生意特別好,門庭若市,河灘頭停滿漁船,樓上樓下人聲喧鬧,熱氣騰騰,茶客們聚在茶樓,喝茶,聊天,吃點心,打聽行市。樓面上放著十來張茶桌,茶杯、茶壺隨意擺放,老人持壺相坐,有的還口銜一柄煙筒。當地漁民祖祖輩輩沿襲的"兩頭茶水,當中湖水"習俗,至今改變不大,茶樓還為他們解決了歇腳、漱洗、用餐諸多便利,故這裡又被稱作“漁人碼頭”。有詩日:休愁到此食無魚,十里周圍大小湖;茶座街頭閒結網,漁舟淺載笑相呼。

  南園茶社靜謐地坐落於江南水鄉古鎮——同裡,位於鎮區最南端,歷史上著名的前八景之一—“南市曉煙”景緻之中,與陳去病故居隔河相望。茶社的初名是 “福安茶社”,建於清末初期,四開間 門面,全部是傳統的磚木結構,門面是清代風格的木雕裝飾,上下兩層,總面積約400多平方米。茶社別有一番風味,除了在這裡可以品嚐各種檔次的紅茶、綠茶、花茶以外,還供應薰青豆、羅卜乾等各種茶點。樓下輔麵店堂設有帳房和泡水用的“老虎灶”;樓上還有一個“曲苑班”,茶客可聆聽幾段江南絲竹、宣卷、評彈、戲曲、小調等曲子。

  店子裡的服務員清一色明清服飾,沒有一個不是窈窕淑女,雖說沒有動人之容,但那款款笑容和著那鳥籠裡八哥鳥清脆的鳴叫,倒也為店堂平添了幾許情趣,幾許溫馨。在此茶社品茶,與其說品味茶的清香,景的美麗,還不如說是品味茶社本身充滿的情趣以及它和同里人文歷史,乃至於和清末民初革命思想的水乳交融。

  “南社”是辛亥革命時期蘇州一個很著名的進步文學團體,是由吳江陳去病、柳亞子等人發起於1909年11月,在虎丘“冷香閣”成立,社名“南社”以“反抗北庭”為宗旨的鼓吹反清革命的文學團體。南社在推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對清王朝專制統治方面,起過積極作用。

  街道

  同裡的街道是古老的,明清年間古鎮東南為居民住宅區,這裡“地方五里,居民千餘家”,街巷逶迤,室宇叢密,高牆深院的住宅建築,給老街披上了一層幽幽深深的神祕色彩。宋元以來同裡的街道沿用埭,如南埭、東埭、西埭、竹行埭、陸家埭、道士埭等。

  鎮內的明清街,全長160米,古街儲存了原來的條石路面,街兩旁的建築多為明清年代所造,保持了原來的建築風貌,一路前去,古街上很有品味的店鋪櫛比鱗次,有的出售當地土特產,有的擺滿了各種字畫墨寶,有的掛著各種精美的工藝品,還有的正在現做現賣各種香噴噴的小吃,而寫著店的各色小旗在古街上空飄動,給人一種古風悠悠撲面而來的感覺。費孝通先生為古街題寫的“明清遺風”四個大字,被鑲嵌在古撲莊重、高高聳立的大理石門樓上,遠遠望去,很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滄桑感。

  同裡鎮現有八條主要街道,它們是:竹行街、富觀街、新填街、上元街、三元街、東溪街、魚行街、南新街。八條街道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有的寧靜恬淡,有的綠樹掩映,有的依水傍屋,有的店鋪林立。同裡的老街是寧靜的,這種靜是一種遠離塵世的靜,一種超凡脫俗的靜,一種真正從心靈上求得平靜與快活的靜。隨著社會的發展,同裡的老街也發生了一些悄悄的變化。有些老式的商店裝起了霓虹燈,有些石庫門的樓屋換上了鋁合金窗,有的被粉刷得亮亮堂堂,有的正在播放著年輕人喜歡的樂曲,但這些變化無損於老街給予每個遊人的那份濃濃的風情。老街是同裡一條溜淌著生活暖溜與生命色彩的小河,它的變與不變,都將給古老的小鎮帶來一種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