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設計

  《月光曲》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光曲》優秀的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月光曲》教學設計一

  課時目標:

  ⒈自主學習課文生字,理解“傳說、譜寫、幽靜、純熟”等詞語的意思。

  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關鍵語段,瞭解並簡要概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⒊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課題匯入,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⒈讀題。

  ⒉師誦第一小節,學生提煉要點並以“月光曲”開頭說一句話,理解“傳說”。

  ⒊提出疑問:《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學生圍繞問題自學。

  ⒋組織交流。

  ⒌歸納梳理交流要點,匯入下文教學。

  說明:在揭示課題後,學生通過聽,瞭解與《月光曲》相關的資訊,並以“月光曲”開頭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清楚地表達相似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初步瞭解傳說中《月光曲》譜成的大概過程。

  二、學習2—7小節,體會人物情感。

  ⒈創設情境,理解“幽靜”,瞭解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板書:情不自禁走近

  說明: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理解“幽靜”這一詞語的意思,體會作為一個音樂大師,身處這樣的意境中,很容易觸動創作的思緒。

  ⒉學習兄妹倆的對話。

  ⑴引導學生在轉述對話的過程中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喜愛,感受兄妹倆互相體諒的真情。板書要點,隨機指導朗讀。

  ⑵指導分角色朗讀。

  ⑶根據要點概括對話的大意。

  說明:課文第3小節作者重點描寫窮兄妹倆的對話,這既讓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又讓他感受到兄妹倆之間的真情,這是他為盲姑娘彈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師抓住這一寫作特點,讓學生在轉述對話、圈畫批註、反覆朗讀的過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時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要點資訊,簡要概括對話的大意,為達成本課時簡要概括《月光曲》譜成經過這一訓練目標作鋪墊。

  ⒊板書:走進了解貝多芬走進茅屋後做了哪些事。

  ⒋學生交流。板書:彈再彈

  ⒌圍繞“貝多芬為什麼彈了一曲再彈一曲”深入研讀。

  ⑴聯絡上下文,想象寫話,揣摩貝多芬當時心裡的想法。

  ⑵組織交流,隨機學習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

  品讀盲姑娘的語言,體會她激動的心情,瞭解她不僅懂音樂而且熟知貝多芬的音樂。隨機理解“純熟”。

  品讀貝多芬的語言,感受貝多芬小鎮遇知己時的心情及對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導朗讀對話。

  ⑷小結貝多芬彈了一曲再彈一曲的原因。

  說明:教學時,先讓學生抓住主要事件整體瞭解4-7小節這部份內容,再通過聯絡上下文想象寫話,揣摩貝多芬當時心裡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機學習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由此瞭解貝多芬彈了一曲後又決定即興創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發展。

  三、感受意境,指導概括。

  ⒈誦第8小節,渲染貝多芬創作時的情境。

  ⒉出示第9小節,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繪的意境。板書:記錄譜成

  ⒊引導學生根據貝多芬的行為線索簡要概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4.結並明確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

  說明:通過教師有感情地誦讀,將學生帶入貝多芬創作時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當時正是由於情、景的交融,觸發了音樂家的創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後,引導學生簡要概括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過程。

  《月光曲》教學設計二

  課時目標:

  ⒈理解“清幽、恬靜、陶醉”等詞語的意思。

  ⒉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體會《月光曲》的魅力,背誦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

  ⒊進一步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⒋想象貝多芬離開後兄妹倆的對話,續寫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回顧。

  學生簡要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說明:回顧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複習根據課文線索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學習8—10小節,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⒈出示寫景句,理解“清幽”,指導“幽”的書寫。

  ⒉播放《月光曲》音樂,引導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境,進行個性化的描述。

  ⒊瞭解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

  ⑴自讀第9小節,用直線劃出哥哥想象的內容,嘗試讀出感受。

  ⑵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交流感受,體會旋律的變化和貝多芬的情感,隨機指導朗讀。

  ⑶配樂,師生合作朗讀,嘗試背誦。

  ⒋理解“恬靜”,從盲姑娘的神態中感受音樂給她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說明:本環節主要採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朗讀中瞭解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體會樂曲的美妙旋律和音樂給兄妹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並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效果,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⒌引讀第10節描寫貝多芬的句子,結合“飛奔”感受貝多芬急切的心情。指導朗讀。

  ⒍想象貝多芬離開後兄妹倆的對話,續寫課文內容。

  說明:在想象寫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訓練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能力,同時,學習運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寫好一段對話,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貝多芬的人格魅力。

  三、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⒈圍繞《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開討論。

  ⒉感悟人們賦予《月光曲》這一“傳說”的內涵。

  說明:圍繞《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通過對“傳說”的深入理解,感受音樂家用高超的技藝、真摯的情感、豐富的想象進行創作,為熱愛音樂的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進一步揭示課文主題。

  《月光曲》課文閱讀推薦:

  兩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①,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裡,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瞭。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藉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