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速度教學設計
高一物理速度這一課怎麼做好教案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物理速度教學設計【知識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義。
2.知道速度是向量,知道速度的單位、符號和讀法。瞭解生活實際中的某些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資料。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會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關的問題。
4.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及意義,知道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的區別和聯絡。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
物理速度教學設計【能力目標】
1.運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把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勻速直線運動處理,從而滲透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物理速度教學設計【情感目標】
1.通過解決一些問題,而向複雜問題過渡,使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2.通過師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物理速度教學設計【教學方法】
1.通過例題和例項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辨別快慢。
2.通過討論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物理速度教學設計【教學重點】
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區別。
物理速度教學設計【教學難點】
1.怎樣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絡及在運動中瞬時速度是怎樣確定的。
採用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來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來研究複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來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物理速度教學設計【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通過舉例,讓學生自己歸納比較快慢的兩種形式。
2.通過例項的計算,得出規律性的結論,即單位時間內的位移大小。
3.教師講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意義。
物理速度教學設計【教學過程】
初始位置/m經過時間/s末了位置/m
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020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01010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500301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500102500
問題1:比較A和B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問題2:比較B和D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結論: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兩種方法:
1一種是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快,時間長的物體運動慢;
2另一種是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體運動得快,位移小的物體運動得慢。
問題3:比較B和C誰運動的快,為什麼?
一、速度
1.定義: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單位:國際單位:m/s或m·s-1。常用單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說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向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如果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在相等的時間裡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還是否是恆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問題:百米運動員,10s時間裡跑完100m,那麼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運動員是否是在每秒內都跑10m呢?
答:否。
說明:對於百米運動員,誰也說不來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鐘跑10米多,有的1秒鐘跑不到10米,但當我們只需要粗略瞭解運動員在100m內的總體快慢,而不關心其在各時刻運動快慢時,就可以把它等效於運動員自始至終用10m/s的速度勻速跑完全程。此時的速度就稱為平均速度。所以在變速運動中就用這平均速度來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義: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s表示。
2說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這實際上是把變速直線運動粗略地看成是勻速運動來處理。
B.這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研究複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
問題8:百米賽跑運動員的這個 =10m/s代表這100米內或10秒內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說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後50米內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對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或某一段位移內而言的,對同一運動物體,在不同的過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須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的總體快慢,這就是“平均速度”與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根本區別。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運動速度的平均值,必須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來求解。
2.瞬時速度
1定義:運動物體經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時刻或此位置的瞬時速度。
2意義:反映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某一位置時運動的快慢,它能精確地描述變速運動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變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