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實驗教學總結

  關於優秀的範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眾所周知,實驗是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自然學科教學的重要手段,實驗能力是高考物理學科要考核的五個能力之一。而高中物理研究的物件比較複雜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進行分析、推理和論證。因此教學要求重在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討論和解決實際問題,由現象追溯物理規律;由物理過程尋求定量關係。這就要求學生應具有較強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想象等思維能力;有較強的數學運算和文字表達能力;以及有與之對應的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這對於只有形象思維或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尚處於經驗型的高一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搞好高中物理實驗的教學,摸清實驗中的研究方法也就至關重要。通過上個學期的實驗教學,基本上解決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典型的問題,使大多數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動手能力。但總體來說學生的實驗綜合能力還很薄弱,而實驗綜合能力如此之重要,為此我覺得很有必要在上個學期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加強對學生實驗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本學期我們物理組對實驗教學進行了探究性的研究。

  1、確定實驗教學指導思想,強化實驗教學目標

  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確定以實驗為基礎,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操作實驗、設計實驗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加強實驗教學的研究,儘量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把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通過挖掘教學內容的學術性,有機地把課內探索延伸到課外。總之,尊重科學,實事求是,面對群體,以實驗創新教育為前提,使學生達到掌握物理實驗技能和科學方法,養成科學學習態度,確立以學生學會運用實驗手段解決物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指導思想,強化實驗教學目標。

  2、加大對改革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力度,發揮主導、主體功能

  大力探索改革是否適應新時期形勢的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建立起按科學設計實驗教學程式、優化實驗教學過程、實驗指導方法、培養創新能力的“引導—探索—實驗—掌握”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過程中來。課本讓學生看,實驗讓學生做,思路讓學生想,疑難讓學生議,錯誤讓學生析。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利用物理實驗,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單向資訊傳遞為雙向式、多向式資訊傳遞與交流,教師在課內講重點、關鍵點和注意點,發揮好主導調控作用。主要方式是採取提問、答疑、討論、觀察實驗現象、動手操作等。在實驗中,加強對學生實驗方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演示實驗下放成隨堂小實驗或學生分組實驗的探討

  在演示實驗的教學中,有時也將其下放為學生隨堂小實驗,甚至設計成學生分組實驗來操作。我們做了以下研究,教師分別設定了實驗班和對照班。課後達標結果顯示:上面講演示實驗下放為隨堂小實驗的教學,前兩節課授課效果是理想的,後面的結果不是很理想。由此可見,這種教法在實踐中有其明顯的優越性,特別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實驗綜合能力。

  以上這些是我這學期在實驗教學中總結的一些經驗,由於自己的實踐經驗不足,很多方面還不曾涉及,我希望在我以後的實驗教學工作中不斷的總結方法、更新思維,我也相信我一定會在實驗教學方面取得好的成績,為培養合格的中學生做出自己的貢獻。

  篇二

  緊張忙碌的高一上學期結束了。回首半年來的物理教學工作,可以說有欣慰,更有許多無奈。這是第二次帶高一,雖說對教材內容比較熟悉,並且也有了一點教學經驗,但是有些知識總感覺在進行課堂設計時不是很順手,有些內容在講解時感覺不是很好。如何教學高一物理,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回顧一下這學期的教學,我把我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類比在物理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也總在不自覺地應用類比的方法。但由於類比的盲目性和不恰當性,常常出現錯誤。教師的任務就在於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類比,掌握類比在物理中的應用方法。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不同的研究物件之間有許多相同或相似的特徵,它們遵守著相同或相似的物理規律,對它們的研究所採用的物理方法也受其特徵所制約,三者之間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絡。若抓住研究物件的特徵作為根據,應用類比,則既可進行傳授知識和知識的應用教學,又可進行物理方法教學

  二: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基礎和手段

  實驗不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為學生創沒創新氛圍,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

  物理實驗教學由於自身的特點,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造能力的重要陣地。面對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作為物理教師,只要我們抓住物理實驗的每一個教學環節,滲透創造教育,就可以使之成為創造教育的真正有效的陣地,使學生真正成為既有知識、又有能力,適應當代社會的創造型人才。

  創造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研究知識與創造知識的才能,其任務是要開發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探討創造力與學習能力的關係,訓練創造思維的方法和創造思維能力,培養研究能力。其實質是,通過加強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的訓練,達到培養創造能力、建立創造意識的目的。現代心理學、創造學研究反覆證明:每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只是後天的教育、社會環境和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其潛在的創造力有較大差異,一個人如果較好地掌握了創造學原理和方法,就能在學習和工作中激發潛在的創造能力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方法,為培養他們的物理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常用的間接測量的實驗方法、“控制條件”的實驗方法、“以大量小”的實驗方法、測量微小量的“疊加法”、“替代法”和“比較法”等。教師通過選擇典型的實驗***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實驗、學生實驗等內容***,通過多種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和辨析來培養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

  三:吃透原理,創新實驗方法

  實驗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一種實踐過程,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往往埋頭於實驗操作而忽視了原理對實驗的指導作用,或對實驗原理不甚了了。例如在驗證平行四邊形法則的“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中,有的學生對原理並不清楚,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實驗,勢必使實驗成為“按方配藥”式的機械性操作,這隻能提高學生對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但不能培養和鍛鍊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只有吃透實驗原理,才能在原理和方法上有所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同一個實驗目的,可以選擇不同的實驗原理,從而創造出不同的實驗情景和操作方法。這是學生實驗教學中一種可供挖掘的創新因素,也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和實驗創新能力的一個極好素材。

  四:多媒體技術教學

  為了使學生既能主動愉快地學習,又能從中悟出一定的教學理念,我們不宜千篇一律地沿襲傳統的“一張嘴,一隻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尤其在多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沒理由浪費這種科學財富。

  學各學科各有特色,針對高中學生的特點,不同的學科應有不同的授課形式。在物理學科中,儘管以傳授知識為主,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大量物理概念、公式需要記憶和熟悉。如果學校的條件不能夠提供大量的實驗機會,學生則會感到枯燥、乏味。若在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下,結合進行多媒體教學,則能讓教、學雙方都收益匪淺。

  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華羅庚曾經說過“人做了書的奴隸,便把活人帶死了……把書作為人的工具,則書本的知識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這句話便揭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面對資訊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孩子要想在社會立足,就必須具備獲取知識和資訊的能力,特別是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能力,在當今,知識與技術若是黃金,則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便是點金術。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迪爾卡,沒上過一天大學,但他憑藉自主學習,23歲便創立了解析幾何,而華羅庚也是靠自學一步步從店內學徒成為舉世聞名的大數學家,正如達爾文所說“我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得到的”。正是這些人所具有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這些並不是忽視教師的地位,恰恰相反,這正是體現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終生髮展的重要性,體現為教師的職能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培養學生終身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上。

  篇三

  高一物理從知識體系到學習方法都與初中物理有較大的差別。許多學生在學習時都會有一定的困難,因而是學生易產生分化的一個階段。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識特點和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學習習慣與思維方法的培養,其中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瞭解高一物理學習中存在以下幾個難點:

  1、大量的概念。如:力、加速度等。

  2、教學的難度加大。主要表現在教學函式關係的複雜化、影象的運用等。

  3、空間關係的建立,在初中只有一維的問題,高中出現平面問題甚至立體問題。

  4、概念和規律較高中更具複雜性,如速度的概念中有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曲線運動的速度等。

  那麼,如何克服這些難點呢?首先,要把握好進度,勿圖快,尤其在以上幾個難點的教學中要把握好進度。其次,重在理解,切勿死記硬背。在高中物理學習中,需要記憶的東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數需記憶,而大多數物理知識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勿死記硬背。再次,在教學中,加強觀察與實驗,教師一定要把物理現象總結、歸納的過程講清楚,不要草率地給出結論,要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是注重講道理的科學。如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在運用規律進行演繹推理時較注重對條件的判斷與分析,不只是套公式。最後,在教學中不要隨意增加難度。如例題和習題的選擇要慎重,應符合學生的實際。對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可選擇一些超前性的習題,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在高一階段的習題仍然是對概念的理解和簡單的應用。切忌總是將綜合性題目拿給學生,更不要把高考的試題拿給學生,那樣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物理教學,原本就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所以我們不僅應重視對教師教法的研究,更應重視對改善學生學法的探討。那種把教學方法只理解為教師的教法和只重視教法研究,而忽視對指導學生學法的探索的現象,對於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是極為不利的。物理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而且也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物理的過程。學生學習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學習方法的是否科學。物理教師教學的最終落腳點,也只能是學生的“學會”和“會學”上面。所以我們在研究教師教法的同時,要認真探索學生的學法。

  一、在設計教法的同時設計學法

  備課的實質,就是一種教法設計。所以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其特點,在備知識、備教法的同時,也備學生的學法,在設計教法的同時也設計學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章節、不同的教材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在教法上往往採取不同的形式,同時也要考慮在這種教法下,學生應當怎樣學習,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就得設計具體的學法。

  二、在實施教法之中教授學法

  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一個重要的渠道是教師的影響,教師的教法往往是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模式,而教師薰陶學生的重要途徑就是課堂。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另方面就要考慮如何教給學習的方法。

  ***1***教學生學會聽課。

  對於一個學生來說,聽課是他學習的中心環節。學生獲取各門知識,主要通過教師的課堂講授這一形式。所以會不會聽課,對於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的高中學生自上小學以來,雖然已經聽了八、九年老師的講課,然而究竟如何聽好老師的講課、如何聽好某一科、某個老師的講課,卻是一個很少有人問津的問題。至於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哪些特點、某個物理教師的講課又有什麼特點、學生應如何抓住其特點適應他的教學,聽好他的講課,就更少有人研究了。通常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要專心聽講,遵守紀律。但我們卻常常發現,有這樣一些學生,腦子正常、智力不錯,遵守紀律、專心聽講,但就是學習成績上不去,每每提問,則一問三不知。仔細推敲,究其原因,就是不會聽課,抓不住老師講課的要領。所以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必須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在適當的“火候”,結合知識教學有機地講述:①高中物理學科的課堂授課有什麼特點,與其他學科有些什麼不同。②高中物理各種型別教材,在講授方法上各有哪些特點。③自己講物理課有哪些習慣,學生應如何做才能適應自己的教學、聽好課。

  ***2***教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牢牢抓住基本概念。

  在物理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進行實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教師的思路是按照教材的系統,依據人們認識的客觀規律而展開的,所以要教會學生使自己的思維活動跟上教師的思路的展開而展開,這樣就會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學習思維方法和處理問題能力。學習高中物理,掌握基本概念是關鍵。要教會學生從教師的講解中,抓住:①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它是怎樣提出來的。②瞭解概念的表達方式。③弄清怎樣使用這一概念進行計算或解決實際問題。④搞懂概念的應用範圍和條件。這樣學習基本物理概念,就算抓住了要領。學習物理基本概念,還應從反面多問幾個為什麼,從不同的角度去加深對它的理解

  三、在課外輔導中指點學法

  物理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除了課堂上的講授、示範外,在課後的輔導中,再在學法上給以指導和點撥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課外輔導中指點學法,我認為主要應抓住如下四點:

  ***1***指導學生正確處理理解和記憶的關係,加強記憶,戰勝遺忘。

  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也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和必要條件。沒有記憶,就不可能有一切學習活動。物理課學習,是接受、整理、消化和貯存知識的過程,記憶則是重要的手段。然而,對於物理課的學習,老師們常常強調注重理解,反對“死背硬記”,這是對的。但卻常常被一些學生誤解,把必要的認真閱讀教材、對物理定律、公式的記憶,都說成是“死背硬記”。一概拋棄,頭腦裡只有一點似是而非的、模模糊糊的輪廓。所以我認為在對學生的課外輔導中,除繼續強調注重理解、反對死記硬背外,還應抓好兩點:①充分認識記憶在學習過程的重要作用,正確區分在理解基礎上的必要的記憶與“死背硬記”的界線,提倡認真記憶。②教給學生正確的記憶方法。為提高記憶效果,戰勝遺忘,必須幫助學生在認識記憶和遺忘的生理過程及性質、加強記憶力的心理要素的基礎上,逐步練習應用系統記憶法、直觀形象記憶法、辨別特徵記憶法、及時記憶法、分佈記憶法、交替記憶法等有效的記憶方法,與遺忘作鬥爭。

  ***2***在指導學生做習題中,引導科學的思維活動,不斷探索解題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學會三步走:一是認真審題,細緻觀察,分清問題的屬性,弄清哪些是直接可知,哪些是間接可知,哪些是顯性未知,哪些是隱性未知。二是認真分析題意,學會兩種分析方法,即從條件到問題和從問題到條件的分析方法,明確解題過程及所用公式、規律等。三是反思解題過程,向自己提出為什麼這樣做?還可以怎樣想?從而使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3***要給學生留思考題,埋伏筆。把教材重要和關鍵部分提煉成問題,引導學生思索和爭論,促進學生認識的深化。

  ***4***要指點學生怎樣去預習教材和閱讀課外讀物。教學生列內容提要,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較好形式,關鍵要持之以恆,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做到看書和思考相結合,看書與質疑問難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