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計算機資訊教學隨筆

  上計算機課就是要儘可能地激發高中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有興趣地學習。我們不妨來看看有關計算機的教學隨筆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資訊科技課是技術課,目的是培養學生技能。同時這種技能不是計算機本身,而是使用計算機去處理資訊的技術和能力,是適應資訊化社會的必備技能。高中的資訊科技課不是專業的計算機課,它以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高中技術性課程與學術性課程協調配合,最終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適應資訊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資訊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資訊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資訊科技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

  舊的教育觀念就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的地位。在這樣一種結構下,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物件,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要打破以前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之間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資訊科技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excel時,學生對於excel基本操作,如,計算、排序,圖示等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輕鬆完成。但是通過佈置一個任務學生考試成績的統計彙總及分析,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佈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體製作個人網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篇二

  在資訊化時代,資訊與物質和能量同為構成人類社會資源的三大支柱,資訊科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資訊科技教育應運而生,發展迅速。作為一名高中資訊科技教師,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我認為做好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應該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目前,很多教師不適應新課程教材,不知如何使用教材進行教學。我認為,我們應該集眾家之所長,對多本教材再加工,然後再“發展”教材,要根據本校學生基礎和學生生活的實際,及時調整、增減和整合教材內容進行最適合自己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

  例如,在中圖版高中選修內容《全景新視野》一節中,可將利用配套素材製作全景圖改變為以事前教師拍攝校園美景作為素材,這樣更貼近生活利於教學活動的進行。再例如,在中圖版高中資訊科技《音訊素材加工》一課,可將使用的goldwave軟體轉變為更為直觀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給有興趣的同學自主研究,這樣有利於教學的實施。

  總之,要立足實際對教材進行調整,使其更加適應教學實際。同時也不要矯枉過正,完全脫離教材,因為教材是專家編寫的,有一定的權威性,教材的整體框架是非常科學的,我們還要“順應”教材。

  二、學生

  1.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資訊科技課尤為如此。因此,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在講解《圖片處理與加工》一課時,教學重難點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為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我以學生們平時參加活動時的電子照片為素材,提出了“將不在同一照片中的兩個人合影”的教學任務,同學們一下子就興奮起來,非常積極地學習,課堂效果當然不言而喻。在講解《視訊編輯》一課時,我更是以電影電視節目片段、學生喜歡的音樂以及學校各大活動視訊為素材,學生感覺到是身邊的資訊,學習的慾望非常強烈,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同學們不僅輕鬆地掌握了視訊編輯的基本知識,而且都能製作出美麗的視訊檔案,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顯而易見,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質的飛躍。

  2. 建立和諧師生關係,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係對於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勢與情感體驗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反之,則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1平等的師生關係

  教師不要以強制的手段———訓斥、向家長告狀等來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教師應該意識到自己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強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也容易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過去的觀念是“強制學習”,現在的觀念是“吸引學習”。“吸引”就是使學生們快樂自主地接受學習。

  例如在學習“無所不在的資訊”一課時,我採用了“世界各大洲燈光圖片”展現資訊的發展水平,從課堂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之後的教學中又通過幾個小故事展示資訊的各個特徵,中間又應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進行教學,整堂課學生都在快樂中接受學習,對比以前採用的強制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2互動的師生關係

  師生互動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師生互動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負反饋機制。通過反饋可以加強正效應,也可以加劇負效應。良好師生關係的確立為教學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實施

  1.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關於新課程所提倡的主題式教學,教師雖有所嘗試,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大多數資訊科技教師目前採用的仍是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由此可見,目前雖然實施了新課程改革,但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綜合應用相關的教學方法,我們的教學過 程不是 老師或學生獨自的舞臺,而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學習提高的舞臺。

  例如我在講解《動畫製作》一課時,我除了對動畫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簡單介紹並引導學生欣賞動畫外,還採用了主題學習網站的形式,將幫助資訊呈現給學生,使其具有獨立自主學習的空間,這並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還有巡視輔導,有總結分析和重難點再講解,還有師生互動。課堂效果顯示,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對比傳統的講練效果更優。

  再如,我在講解《無所不在的資訊》時,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學習了資訊及其特徵等相關知識,期間利用野外生存訓練來引出資訊的重要性,然後展示了生活中的資訊從而引出資訊的概念,接著用“啤酒和尿布”等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出資訊的特徵等,最後用互動練習讓學生競賽,整堂課雖然是傳統教學方法為主,但是效果並不錯。

  所以,我們既要接受新的教學方法,也不要完全拋棄傳統方法,應立足教學實際,合理、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2.以“中觀教學設計”理念來指導教學

  從課程設計的範疇來看,可以分為微觀、中觀、巨集觀三個層面。微觀設計是指對單節課層面所進行的教學設計;巨集觀設計是指標對某一學科課程或整本教材進行的教學設計;中觀設計,是指介於課程與課時之間所展開的教學設計,通常是對課程單元或主題模組的設計。

  例如,我在講解高中資訊科技選修課程《多媒體技術應用》中的“聲音素材的編輯與製作”一課時,考慮到整個單元的內容為“視聽製作”,我將中觀目標定為製作一個“天上的街市”配樂視訊作品。本部分任務是讓學生錄製“天上的街市”配樂詩朗誦,通過和以後幾部分任務合作,以達到中觀目標。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中觀教學設計的應用,能使整個學習內容很好地融合,使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方便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

  3.及時以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

  1教師評價: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學生。

  教師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關注的眼神都會給學生無比的信心。此外,教師的以身作則、教師本人的學習態度、耐心的輔導、對學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對學生默默的激勵,是一種對學生無聲的、向上的評價。

  2也可引進“學生自評、互評”等各種評價方式,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和來自自身的激勵同樣不可或缺。

  課堂上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就是一種激勵學生的好方法,無論是對被樹立為榜樣的被展示者,還是對受同伴鼓舞的其他學生都是一個很好的激勵。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學習當中,並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這種來自自身的激勵是對學生最好的激勵。

  總之,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我們只有不斷地努力探索,不斷地反思、改進我們的教學行為,才會使我們的資訊科技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