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教學隨筆

  ,你懂如何寫嗎?不懂的話,就來學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為了全面提高國培計劃全體參訓教師的英語課堂教學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太原師範學院於2010年10月22日邀請了太原市迎澤區貴都小學的英語教師白天佑就如何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性教學進行了專題講座,到了全體參訓教師的一致好評。

  上午在《小學英語教材分析》的講座中,白天佑老師從《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教材的要求、小學英語教材的六大指標、教師應具備的教材觀等方面,多方面多角度地對小學英語教材進行了詳盡細緻的剖析。他講到,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充分重視學生的發展,注意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遵循“功能——結構——話題——任務”相結合的途徑進行設計,增強了教材的選擇性、拓展性、靈活性和開放性。如教材編排是以單元話題為教學內容主線的,話題可以通過單元話題題目、句型、單詞、語言材料及活動內容判斷出來;教學目標要求要有教學導向作用,確認語言點,明確學生掌握的要求;它的語言點包括語音、詞彙、結構、功能等;語言材料的題材、長度、語法複雜程度都經過了精心設計,突出了真實性、地道性、實用性和趣味性;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活動,如遊戲、歌曲、會話、角色扮演、調查和評價等等。他詳細地介紹了新課標下的英語教材的特點,讓所有參訓教師對英語教材有了更透徹的瞭解。

  下午白老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活動設計的有效性》的講座中,他採用理論加實踐的方式從五個方面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給參訓教師作了全面的解釋或闡述。 即1.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性趣味性之課堂匯入。2 .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性趣味性之課堂呈現。3.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性趣味性之課堂操練。4.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性趣味性之課堂評價。5.小學英語課堂活動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設計之例項教案。

  總之,白老師的講座給參訓教師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臺,讓他們領略到名師的獨特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育藝術。進一步明確了英語課堂教學什麼叫“有效”、“高效”。怎麼做到 “有效”。對有效教學的認識又有了質的變化, 明白瞭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產生教有所受、點有所到、啟有所發、導有所悟的教學效果。

  篇二

  初聽說國培,很為自己平靜的生活被打亂而惱火,認為這活動也只是要花樣翻新的逼老師做無用功罷了。報名接受培訓,也心裡不是很情願。幾天的網上學習之後,我竟深深地喜歡上了這一活動。參加國培的這些日子,我感到緊張而充實。

  首先,專家的點撥激發了我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慾望。在聽專家講課的過程中,我感到自己根深蒂固的一些認識受到了衝擊,最初感覺專家是故作反語,繼而深思,又覺專家所言很有道理。比如議論文關於論據、論題、論點的闡釋,說明文關於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的解讀,以及一些傳統篇目文章主題的探討方面等等,都有一反傳統的新的看法,自己足不出戶能近距離聆聽這麼多專家的教導,而且還安排有線上答疑活動,實在很是難得。

  其次,在這個平臺裡我結識了很多熱愛語文教學的朋友。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隨時可以和身邊的同事交流;在論壇區,提出自己教學中疑惑並積極和同行們探討答疑;後來加了我們的班級QQ群,在群裡我們圍繞國培可以暢所欲言。大家交流心得,自己感覺不時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能汲取大家智慧,從而更好地指導自己工作學習,我感覺一段時間以來自己道德水平和專業知識似乎都有了很大進步。

  第三、國培活動讓我增強了投身語文教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學習探討,我對語文教學有了嶄新的認識,學海無涯,教學相長,我要把自己所學的新的理念、知識運用到日常教學及班級管理之中,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言行,用科學的方法引導自己的學生。在國培教師的指引下,在眾多同行們的幫助下,我相信自己通過自身的努力,會在語文教學中不斷進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要把握國培這個難得的機會,好好鑽研教學業務,讓自己理論水平更高、實踐能力更強,發展進步更快。不再滿足於做個教書匠,要把語文教學當作自己畢生的追求,思索語文教學中的問題,享受語文教學的快樂。

  篇三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很榮幸有機會我們走進唐山師院,能和眾多同行坐在一起研討交談,在此首先感激各級組織領導的安排,使我走出去,開闊視野轉變觀念。在不同層次視角比對中,充分認識到當前我及我們身邊教育現狀的不足之處,及迫需轉變完善之處。今天我就在唐山十幾天的學習和實地學校考察心得體會,進行如下幾點分享和交流。

  —、通力合作。

  做好當前的我們迫需解決的事,從網上學習到接到學習通知,到實地學習和參觀,我們參加國培的學員,都能從不同層面感受到,從國家教育部到承辦培訓專案學校,都從不同環節,不同細節進行精心規劃,周密安排。可以說即使在衣、食、住、行等等方面。輔導環節都是想學員之所想,急學員之所急;無論組織領導,還是培訓專家,或是輔導教師,後勤管理人員都在通力合作,無微不至地傳遞著人性的溫暖。我們學習的時間並不算長,短短的十幾天。光陰似箭,可這些教育者都竭盡全力地做到盡美盡善。

  帶著這個感悟我們反觀身邊,我們是一個團體,我們從事一份更實際更持久的地方教育。我們不該把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嗎?教育是一個良心活兒,我們工作少考慮一些,某工作我們不做,領導家長會把我們怎樣。而更應謙虛地反省哪些工作,我們可以做得更圓滿,哪些環節、細節可以銜接地更天衣無縫。我們是一個團體,無論一個小團體還是一個大團體,只有我們通力合作了,盡心竭力了,我們的工作才能更長更完美的發展空間,我們的團體戰鬥力才能彰顯。

  二、終身教育的啟示

  長久以來,我常常為學歷低而自卑不已,而這次走出去,聆聽眾多專家教授的介紹,才知道這些卓有建樹專家起點,也並不是我們想象那麼高。鄭國民教授中等師範畢業,小學教師出身,從偏僻的山區走上當今教育家、博士生導師的頂峰。王香芝是邢臺市柏鄉鎮中學教師,像我們一樣,他在平凡的崗位上愛崗敬業,精益求精把一線教師的形象,做到了圓滿。她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河北省優秀園丁”,“河北省優秀教師”“河北省骨幹教師”,“全國先進課題負責人”,“2006年當選為中共河北省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她的故事《因為愛,幸福著》,刊登了《河北日報》整版。盧素霞教授、張素鳳教授、李勇教授等等,也都是從農村開始,從基層開始工作,通過自己的不懈追求和長期的努力鑽研,使他們的智慧在教育教學戰線光輝卓見。相比較而言,我們同樣的起點,我們付出,我們努力,還沒有竭力展示。我們的學習,工作還沒有很大很大的可開發空間。讓我們攜手共創美好的明天。

  三、作為語文學科培訓,我最大的感觸是教語文課要教出語文味。

  2004年我寫過一篇論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的美學作用》。2010年我又寫了一篇論文《讓藝術教育為語文教育播上扶搖而飛翅膀》。這次培訓,各位專家,培訓學員都提出了語文課應該怎麼上,語文是什麼。我們相伴多年的教材,如果站在專家修訂基礎角度可以說,缺點紛現,而作為一名基層教師,教材編撰良苦用心還是顯而易見的。選文經典樸質、貼近生活,教育意義感染力強。趣味性等特點是不能輕易推翻。那麼我們語文課就應把語文課的魅力特點充分體現。讓學生們感到語文課與眾不同性、人遊行與工具性的特點。讓語文課融入更名人文的美學藝術性的元素。

  四、轉變觀念,拓展思維空間。

  固步自封的日子,我一向以為自己很燦爛,我已經為教育教學工作盡力,走出去才知道什麼是望洋興嘆。參加培訓的教師,可以說無論年幼長輩,都是各有特點。在那段傾聽討論、交流的日子裡,我很慚愧,原來竟是如此不堪。從教學環節的設計,到課堂教學實踐;從教育教學的出發點,還是從學生的相對相處;每個人都有很大的空間。“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們應及時轉變觀念,拓展思維空間,讓那些生活工作的空白遺憾一一填滿,那時的笑臉應是最無憾。

  總之,通過這次國培學習,深刻地反省感知到,無論對於生活、工作的自我,我們都應更上一層樓。標準來要求我們約束我們,我們才能夠盡展千里目,閱盡美好景色的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