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大學中的人際關係

  遠離父母朋友,隻身來到陌生的城市,開始四年的大學生活。踏入大學,就會遇到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以及個人與班級、學校之間的關係等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以寢為家

  包容 提出問題

  宿舍是我們每天生活的地方,活躍的宿舍氛圍讓我們身心得到放鬆,良好的舍友關係讓我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大學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大一的新生最常擔心的應該就是和舍友的生活習慣有差異,合不來的問題了。大多數大學生都能創造出比較和諧的寢室氛圍。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習慣,但是都能調節和互相適應。

  包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生活習慣,無關於原則的一些小問題我們要試著學會理解,彼此互相關愛,才能有和諧的宿舍環境。

  提出問題:人與人的相處不可能沒有矛盾與不合,我們要學會理解與包容不同的生活習慣。但是,如果有涉及原則的問題,我們就不能一味地忍讓了,要以適當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才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假如一味地忍讓,本來小小的問題可能會釀成巨大的矛盾,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師生情誼

  主動

  大學的課堂相對於初高中來說更加地自由,老師不會緊緊地盯著你。所以與老師的交往中,更多是靠我們自己的主動。我們可以在下課時與老師探討學習上的問題,大部分老師很樂意與你溝通。在生活上有煩惱或者困難,也可以積極找輔導員尋求幫助。

  勿忘親恩

  溝通

  很多同學都是離開自己生活的城市,到別的城市上大學,與父母分隔兩地,聯絡也變少了。大學豐富多彩的生活可能讓我們不小心忽略了與父母的聯絡,忘了家裡還有父母的牽掛。在有空的時候打個電話和父母聊聊大學的事情,多一點問候,多一點交流。只要我們有心就一定能做到。有的同學在家裡和父母缺少共同語言,害怕打電話回家卻無話可說。這個時候,只要多多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一些小事。不要只是為了要生活費而聯絡父母。

  :四年同窗

  調整

  ◆重視新生見面會。班級新生見面會上,同學們的自我介紹要用心聽,記住每位同學的樣子和名字,這是一種禮貌和尊重,而且這有可能是你與某些同學在大學期間唯一的相識機會。

  ◆積極參加活動。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班級旅行,野外郊遊,節日聚餐,聯誼晚會……大一的班級活動尤其豐富,意在讓大家儘快熟悉,形成一個團結緊密的班集體。因為平時上課位置不固定,大家多是與宿舍同學坐一起,大部分同學的交流機會不多。“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用在大學班級建設上恰如其分,如果沒有在大一開始時就形成團結的班集體,同學們沒有歸屬感,由於大學是一個開放的環境,學生的自主獨立意識逐漸增強,那班級越往後走班級會越鬆散。所以每一位新生都應該有集體意識,以實際行動促進班集體的團結。

  ◆各司其職。如果你有幸成為班委的一員,一定要同其他班幹部共同做好班級的建設工作。班主任,輔導員事務繁多,一般只能履行指導,建議的職責,真正班級的組織,管理,維護等各項工作其實是落在班委的身上,班委就是班級的核心,是全班同學的領導者和服務者。大學裡一個班級的團結與否,常常是班委起著決定作用。

  ◆盡心盡力。當需要你為班級出力的時候,一定要挺身而出。例如校運會,班級文藝演出等,千萬不要因為怕苦怕累,甚至是不想“拋頭露面”的原因而拒絕,作為班級的一員,對班級要有一種責任感。而且在你為班級榮譽而戰的時候,會收穫掌聲與歡呼聲,而你也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自豪。

  :說話技巧

  交流時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工具,讓我們來看看說話的小技巧吧!

  把掛在口頭的NO改成YES

  在人際交往中,沒有人喜歡被否定。當然,這不是讓你盲從。如果別人真的錯了,麻煩在發表自己的高見之前,先加上一個字首“我覺得……”、“我個人認為……”、“我補充一點……”,會被容易接受得多。

  請別人幫忙的時候,句末尾加上“可以嗎?”

  與人方便,則來日與己方便,但千萬別把人家的舉手之勞當作是理所應當。

  說“謝謝”的時候,記得加上“你”

  沒錯,它們意思是一樣的,差別就在於誠意:“謝謝”和“thanks”是泛指,一謝一大片,多少欠缺了些真誠;而“謝謝你”和“thank you”,是特指,更走心、更友善。

  聊天的時候,多用“我們”、“咱們”

  很多人的社交恐懼的癥結就在於,一開始就不能自然地融入到新環境中去。面對新的同學、同事,總覺得隔著幾座大山,難以拉近彼此間的關係。把主語“我和你”換成“我們”,“你們”換成“咱們”,只是一個細節的改動,無形之中就顯得更親切,能幫你快速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