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教學設計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音樂故事片,羅伯特·懷斯導演。影片生動地塑造了熱愛歌唱、活潑歡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並表現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祖國的民族感情。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目標

  1.把握人物形象特徵

  2.欣賞音樂劇作品,學習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3.體會奧地利人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分析人物性格特徵,欣賞音樂劇作品

  匯入

  播放《音樂之聲》中的插曲《雪絨花》,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主人瑪麗亞熱愛歌唱,並以音樂的形式表達出她對祖國的熱愛,今天,我們共同走進瑪麗亞的音樂世界,體會她無拘無束的快樂天性及偉大的愛國情懷。

  簡介影片視訊資料

  根據音樂劇改編而成的電影《音樂之聲》取材於1938年法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薩爾茨堡地方有個馮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個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師的妻子瑪麗亞,在德國併吞奧地利之後,組成了家庭合唱團,到處演唱奧地利民歌和愛國歌曲。影片以善良美麗的瑪麗婭,奧地利美麗迷人的秀麗風光,及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打動了全世界觀眾的心,本片獲得了1965年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欣賞音樂劇作品

  一、瞭解劇情

  1.本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用簡潔語言概括。

  2.課文有兩個場景,劃分兩個場景,概括兩個場景內容。

  學生默讀課文後分小組交流,達成共識,組內成員彙報。

  明確1.少女瑪麗亞當了見習修女後仍不改他熱愛歌唱、無拘無束的快樂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課,例行宗教時,跑到野外遊玩,後來想起此時應做日常功課,匆忙趕回修道院,而此時,修道院正亂作一團,眾嬤嬤正在尋找瑪麗婭,並談論他是否適合當修女,當瑪麗亞突然趕回時他們也結束了對瑪麗亞的議論。2.第一個場景:在薩爾茨堡的野外,寫瑪麗亞縱情歌唱。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寫眾嬤嬤對瑪麗亞的議論。

  二、走進劇情,認識瑪麗亞

  第一場景:

  播放電影第一個場景的情境,隨影片一起歌唱唱詞。

  描述自己初步認識的瑪麗亞。

  學生自由發言彙報。

  情境表演

  感知劇情,模擬瑪麗亞在第一個場景中的活動,上臺表演,其他同學配合歌唱唱詞,走進劇情。

  第二個場景:

  我們認識一個活潑自由、熱愛生活、音樂、心地善良美好、有豐富情感的少女,那麼,院長及眾嬤嬤眼中的瑪麗亞是什麼樣的姑娘呢?

  學生分角色朗讀

  確定場景中出現的角色,分配角色聲情並茂的展示劇情。

  彙報他人眼中的瑪麗亞。

  情境模擬:模擬各修女正議論瑪麗亞時,瑪麗亞突然跑進院子時的情境。

  想象創作

  院長把瑪麗亞比作“皎潔的月光”、“天上的雲彩”,你認為這樣比喻合適嗎?說明理由。

  在認識瑪麗亞的基礎上也用兩個比喻來形容瑪麗亞。

  問題探究:

  院長及眾嬤嬤對瑪麗亞是否適合當修女的問題發表了見解,他們是否喜歡瑪麗亞呢?為什麼?

  小組辯論

  辯論結論:

  他們喜歡嗎麗亞。

  理由:因為她純真快樂的天性,他自己快樂也給別人帶來了快樂,是她給循規蹈矩、死氣沉沉的修道院帶來了生氣。

  深入認識人物:

  你眼中的瑪麗亞是一位怎樣的姑娘?

  自由全面評價人物。

  三、欣賞作品

  你喜歡這部影視作品嗎?為什麼?

  小組交流

  彙報說明理由

  明確:

  1.人物形象塑造鮮明。

  2.景色秀美,環境氛圍輕鬆。

  3.劇中音樂悠美。

  問題探究,深入賞析

  1少女瑪麗亞的形象是如何展示出來的?

  明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拓展練筆:

  你周圍有像瑪麗亞這種性格的人嗎?採用各種描寫方法寫一段話描寫這個人。

  2、兩個場景中環境氛圍形成了鮮明反差,你喜歡哪一種環境氛圍?為什麼?

  3、文中的音樂美嗎?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美?選擇文中的唱詞唱一唱。

  四、拓展延伸

  創設劇情:當瑪麗亞跑回來時,大家也結束了議論走散了。你也嘗試當一次導演繼續創設劇情。

  創設劇情表演。

  影片後面劇情介紹: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喜愛歌唱的瑪麗亞,由修道院院長派去給海軍上校馮特拉普的七個孩子當家庭教師,馮特拉普失去了妻子,他像統領軍隊一樣嚴格死板的管理孩子們,瑪麗婭來了以後給孩子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歡樂,帶來了歌聲。瑪麗雅與上校結婚,全家組成了家庭合唱團,在德國併吞奧地利之後,上校一家在音樂會上演唱歌曲表達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並激起全場人們的愛國之情。影片生動地塑造了熱愛歌唱、活潑快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並表現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祖國的民族感情。

  視訊資料補充:

  1965年,電影《音樂之聲》在全世界發行,演出了“真善美”的一幕,瑪麗亞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在1980年,一把大夥把辛苦建造起來的特拉普上裝化為灰燼,一年半之後在原來的房基上又是一幢嶄新的特拉普山莊,並且在山路和湖邊還建造了星羅棋佈的客舍接待遊人。如今,特拉普山莊這個家族經營的企業每年接納成千上萬對特拉普山莊情有獨鍾的遊客,現在特拉普山莊已經遠近聞名。馮特拉普加在逃往路上生出的小兒子正是打理這個企業的總管。

  五情境創設,走出劇情

  傾聽主題歌《音樂之聲》

  結束語:

  享有“音樂之鄉”之稱德薩爾茨堡是音樂大師其特的故鄉,濃郁的音樂氛圍使這一片優美的自然風景更具靈氣。影片體現出來的真善美是獻給人類靈魂的聲響禮物,這種美我們將繼續傳唱!

  音樂之聲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精彩之處:

  第一、這節課是《音樂之聲》的第二課時,任老師抓住瑪利亞形象的分析,教學目標明確。還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整合複習人物描寫方法及作用。她讓學生找出初中語文課本中的人物描寫片斷,並進行了人物描寫的寫作訓練。課堂中由瑪利亞形象的分析,引出人物描寫的總複習,將零碎知識整理,使之系統化,並教給了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方法。我想這一教學思路,既夯實了語文基礎知識,又培養語文分析能力,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第二、課堂上小練筆,設計恰當。練筆內容是“你眼中的老師”肖像描寫。這一教學環節的設定,既訓練了人物描寫方法,又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這節課值得討論的問題有:

  第一、總結瑪利亞的形象前,能否將文中描寫瑪利亞的典型語句找出朗讀,並分析其性格,體會描寫的好處,為後邊複習描寫人物方法的特點和好處做好準備。

  第二、學生的即興片段訓練。學生的片段訓練只有正面描寫,沒有側面描寫,老師能否為其續寫,加進側面描寫,並簡單提及白描手法,使學生對人物描寫的方法有較全面系統的認識。

  第三、這一單元是戲劇單元。在分析瑪利亞形象時,能否加上戲劇衝突,也可引發學生討論你身邊有無瑪利亞這種性格的人,你是怎樣看待的。

  這次活動我收穫頗多,各個學科的特點不同,老師的風格各異,他們的幹練、典雅、活潑……讓我很受啟發,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還應多鑽研,力爭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