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性教育活動心得感悟範文

  黨性教育活動是一次提高黨員學習黨和愛黨意識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黨性教育活動心得感悟,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黨性教育活動心得感悟

  我有幸參加了縣紀委監委組織的赴貴州遵義和息烽集中營等地的黨性教育活動。我們先後參觀了息烽集中營、遵義會議會址、紅花崗區紅軍街、紀念公園紅色碑林、紅軍山烈士陵園、苟壩會議會址、仁懷市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三渡渡口遺址、茅臺古鎮文化、青槓坡戰鬥遺址以及學習十九大精神專題課程。本次黨性教育紅色之旅,我們瞻仰了革命先烈的偉績,回顧革命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僅加深了對中國革命歷史的感悟,切身感受了愛國人士臨危不懼的氣魄,崢嶸歲月中領袖們運籌帷幄的風範,還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了黨性修養。

  本次的學習最深刻的是遵義會議以及苟壩會議。遵義會議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誌。

  苟壩會議在1935年3月召開,會議取消了原來的作戰計劃,使黨和紅軍躲過了堪可滅頂的劫難,成立“新三人團”,繼續深化和完成了遵義會議決議,指揮紅軍長征轉被動為主動。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苟壩會議也突出體現了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講政治、守規矩、敢擔當的黨性覺悟和精神風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這些紅色歷史,是當前推進黨員幹部黨性黨風教育的生動教材;是當代共產黨人必須傳承和發揚的精神品質。

  通過貴州的黨性教育學習,我深切感受到中國革命鬥爭的艱苦,中國政權來之不易,更體會到無數革命先烈成就了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和偉大。作為一名黨員,更應堅定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學習革命先烈堅定的理念信念,對黨忠誠。作為一名黨員和紀檢監察幹部,在工作中藥把這個堅定的理想信念落實到行動中,實踐到自己本職工作中。

  學習革命先輩不畏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中國革命是在極其艱難的條件和環境下開展的,但是紅軍和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畏艱難,團結一致,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戰勝困難,取得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在現實工作中,我們必須敢於鬥爭,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帶頭守紀律,清白做人,明白做事。

  我們要把這次的黨性教育學習作為自己加強黨性修養、提升自己、警醒自我的一次鍛鍊,堅定黨性、實事求是做好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懈努力。

  

  韶山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同志的故鄉,是全國著名的革命紀念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毛澤東同志青少年時期在這裡成長、生活、學習和從事革命活動,在這裡點燃革命火種,親手建立了中國農村最早的黨支部之一 ——中共韶山特別支部。從此,他帶領中國人民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締造了新中國。

  毛澤東同志的開拓精神、艱苦樸素的奮鬥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影響和帶動一代又一代人,今天的我們更要珍惜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認真領悟毛澤東同志的人格魁力,注重融會貫通,堅持理論聯絡實際,認認真真做好每件事。

  政治上,毛澤東同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改革家;軍事上,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事戰略家;民心上,他是中國絕大數低層民眾的“大救星”;廉潔上,他是中國最廉潔的領袖人物;膽略上,他是中國最有骨氣的領導人;民族利益上,他是民族英雄;才華上,他是集“思想家、軍事家、哲學家、文學家、書法家”為一身的多才領袖。

  毛澤東同志的領袖風範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他信念堅定,理想崇高;意志堅強,獨立自主;勤奮好學,務實重行;艱苦樸素,嚴於律己;虛懷若谷,胸襟博大。他的名字、思想、風範永遠鼓勵我們前進。

  通過學習,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做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揮作用的幹部。作為青年幹部,做到忠誠乾淨擔當,發揮表率作用;做到爭先創優,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通過學習,我們要積極踐行“兩學一做”,做“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乾部。

  結束了韶山異地教學,想著這段歷史、想著老一輩革命家們的無私奉獻、想著烈士陵園中那麼多的無名烈士,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不會退縮,因為韶山精神已深深烙入我們的心中。

  黨性教育活動心得

  延安是一個我已經嚮往已久的地方,因為20世紀上半葉,延安在中華民族歷史上譜寫下了輝煌的一頁,它見證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從弱小走向強大,是我們共產黨員的革命聖地。以前在歷史的書本中就已經聽到過不少的故事,但紙上得來終覺淺,9月14日-9月15日在局黨組的組織下,我終於能夠近距離的接觸它的事蹟和聆聽它的教育。事實證明,不虛此行!

  一、對群眾觀的理解

  延安之行的第一天,扎著小馬紮坐在楊家嶺的土坡上,聆聽著教學老師述說著延安時期水乳交融的黨群幹群關係時,第一句話我就懵了。因為老師說1938年到1940年的時候,延安的老百姓和共產黨的關係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老百姓為了不給共產黨借鍋做飯,將鍋仍在水塘中的事情都發生過。這和我在書本讀到的完全不一樣。抱著這樣的疑惑,我認真聽老師說了下去,原來當時的延安貧瘠,開墾的土地連當地老百姓都養不活,共產黨的到來無疑會影響到他們的生計,生活都不能保證時,你和群眾講思想講革命又如何行得通?這應該是我黨在延安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但是共產黨員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既然有生活有困難,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於是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就開始了,就連毛主席都自己親自下地種菜,通過參加生產,提高勞動觀念,增強官兵搞關係,上下關係,減輕農民負擔,密切軍民關係,xx關係,保證共產黨的軍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在信訪部門工作時,和群眾打交道是家常便飯,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也自認為自己做得很不錯。可是學習後的細細思量,我發現自己還做得很不夠。不錯,我是在熱情的接待了每位來訪的群眾,也將其反映的訴求都交辦給了責任單位。但這隻能說明我的工作很盡職,群眾是很善良的,未有觸及其根本利益,他是不會一級一級的往上跑,希望我們上級部門能夠為其解決問題。而往往在工作中,我們給老百姓講信訪條例,講這個事情不歸我們管,我們只負責交辦、督辦的時候,其實在上訪人的眼裡,我們只是在盡職,是在為人民服務,可何來的全心全意?我們根本還未聽清楚他的訴求,就已經將信訪事項轉給了區縣,可能在我們認為已經接待完成了的同時,上訪人認為坐了兩個小時的車趕到市裡,就用了十幾分鍾就將皮球踢了回去,於是他們就繼續往省裡、中央趕,繼續上訪,這樣的越級訪又如何能夠減少乃至杜絕?我們也經常下去督查,翻一本本的臺賬資料,可信訪事項又解決了幾個呢?迴歸到事情的本質,還是停留在了表面,自己不以身作則,區縣也會是這樣的接待群眾,上訪人本來就對責任單位不滿意,最後還是責任單位給出了處理意見書,這樣上訪人肯定也就會不滿意,長此以往,最後就成了老戶,成了穩控的物件。所以我覺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首先就得站在上訪人的角度想問題。信訪事項有道理的,就得督辦,電話、系統督辦還不到位的,就要下去督查,要帶著信訪事項去下面督,哪怕就是下去解決了一個信訪事項也算是成功的。如果信訪事項沒道理,站在信訪人的角度去思考也便於找出其癥結所在,這樣講政策,做工作才會更加容易,使上訪人能夠理解。因此黨群幹群關係的水乳交融,關鍵在交心,而不在履職,接訪幹部必須帶著感情來接訪,設心處地的為群眾著想,這樣才能讓上訪人接受和認可你。

  二、對教育觀的理解

  古語有云“先成家,後立業”,家庭是我們實現人生理想目標追求的根本保障。在王家坪革命舊址,我們學習了毛澤東與毛岸英特殊的父子之情,說實話我的眼眶在那天溼潤了,尤其是在聽到毛主席去世後,在其故居發現了一箱衣物,一箱一塵不染的衣物,一頂軍帽,一件發白的襯衫,幾本書籍以及一張寫著“兒啊”的字條。這是一個晚年喪子的老人對兒子深深的思念。我以前很不理解,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為什麼會同意自己虧欠多年的兒子奔赴抗美援朝的一線,最後導致兒子客死他鄉,屍骨無存。但是學習後我懂了,一個父親在多年未見的兒子在回國後第一次談話就明確的告訴毛岸英“你在蘇聯上了很好的大學,但中國有一所大學你未上過,明天你就去“勞動大學”上課吧。”一個父親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利為自己虧欠的兒子謀取一份好的工作,而是要他去當農民、去當工人、去當戰士。這不是狠心,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愛,每個人都盼著子女成才,可是不經過磨礪,不體會艱辛,又怎樣會有堅強的意志去完成人生的巨集偉目標。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毛主席曾在兒子犧牲後說過這樣一番話“我不派他去,他就不會犧牲,這是可能的,可作為國家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或許這就是主席他老人家的教育觀。我也是一名年輕的父親,兒子今後的路還很長,我也是為了他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而義無反顧的選擇跳出公安回到市裡,可是如果一味的在物質方面傾其所有,而不多加教育和磨礪,不更好的豐富他的精神生活,那我的這份愛就會成為他以後成長的絆腳石,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世界觀,這應該就是我以後的教育方向。

  三、對學習、實踐的理解

  延安之行的最後一站是樑家河,是習總書記下鄉知青的地方,當時的樑家河極度貧窮、環境惡劣,且工作強度大,可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在如此吃不飽,勞動強度大的情況下,15歲的總書記還是不忘學習,農閒時帶本字典翻讀,休息時就著一盞煤油燈閱讀到深夜,別人一個月用一盞煤油燈,他要用4盞。一個人的成功沒有偶然,精神的強大才能支撐遠大的理想。參加工作以來,我雖然兢兢業業,但卻將學習丟在了一邊,好像學習是上學期間的事了,思想上的匱乏也就導致了生活和工作中的懶惰,現在的工作感覺忙忙碌碌,可閒下來時卻發現自己的生活沒有了目標,有種一眼看到頭的困惑。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來選擇,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關鍵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這個必須靠學習來鞭策,沒有知識的積累,信念就會被腐蝕磨滅。在樑家河,習總書記修建的沼氣池也讓我印象深刻,僅憑一份報紙的宣傳,就自費前往四川學習,回來後在村民不信任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修建了延安第一座沼氣池。生活還需要實踐,學習不與實踐相結合,就成了空談。就我個人而言,作為接訪幹部,我最不願意接訪涉及土地承包方面的信訪事項,因為自己這個方面的知識儲備不夠,經常怕自己在與上訪人溝通時被問得啞口無言,我也硬著頭皮啃過這《土地承包法》,但是感覺生澀,遇到實際問題還是不能將政策講透,有一些在基層農村幹過的信訪幹部就要比我強許多,這就是實踐與知識的結合。所以今後的工作中我應該加強學習,加強黨性學習,堅定自己的思想意志,積累書本知識,用來開闊眼界提升技能,同時也要結合工作,多加實踐,努力的使自己得到提升和淨化,使自己有脫胎換骨的變化。

  延安的精神還有很多,比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事實就是的思想路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等,我就不一一談自己的體會了。我覺得局黨組的安排很好,這次的精神充實之旅,確實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家庭觀、學習觀都有很大的觸及,感觸頗深,對我今後的生活、工作的方向有很大的啟迪,我更加珍惜老一輩革命家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創造的環境,我更加堅定自己今後的理想和信仰,正如入黨誓詞中所說那樣,我一定會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