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應有的素養

  在現代臨床醫療護理過程中,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化, 醫院不僅僅是治病救人, 而是需要全面照顧和滿足患者生理、 心理、社會的需要。那麼成為一個優秀的醫護人員應具備什麼的素養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尚的醫德修養

  所謂醫德,即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及應具備的思想品質,也是行醫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對於醫務人員來說高尚的醫德和精湛醫術同樣重要,否則,就像愛因斯坦所說:只有專業知識,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所以醫務人員在強調提高業務的同時,還應具備高尚的情操、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度的責任心;只有德才兼備,才能在工作中對醫術精益求精、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正如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所敘述:“我願在我的判斷力所及的範圍內,盡我的能力,遵守為病人謀利益的道德原則”

  :過硬的業務修養

  醫學不同於其它的科學,醫學所面對的是人的生命,醫務工作直接關係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和千家萬戶的悲歡離合,正所謂:“醫者乃生死所繫。”因此醫務人員只有不斷鑽研業務,提高技術水平,才能使更多的患者脫離病魔的折磨。過硬的業務水平既樹立了醫院品牌,也是醫患良好溝通的準人證。反之如果醫療事故不斷,那麼已失去了患者對醫院最基本的信任,也缺乏了溝通的基礎,而製造出的只能是更多的醫療糾紛。所以對醫療機構來說抓業務要和抓醫德並行。

  :良好的文化修養

  良好的文化修養可以使醫務人員興趣廣泛,格調高雅,博聞強識,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業務知識和服務理念,提高對疾病診斷和相關問題的洞察能力,促進人文修養的提高。通過對法律法規的學習瞭解可以更理性地處理醫患關係,通過心理學知識和地理文學知識的學習,可以掌握不同人群的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及不同層次患者的心理變化與需求,深層次地與病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廣泛地涉獵各科醫學知識,可以把國外與國內醫學,古代與現代醫學更好地結合起來服務於病人。通過美學及文學的學習可以將人性化的思維滲透到醫療方案中,給病人一種精神關懷。

  :健康的心理修養

  面對日益激烈而殘酷的醫療市場競爭,醫務人員要面臨社會輿論、醫患矛盾、職稱晉升等種種壓力,勢必造成一些醫務人員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中傳導給病人,造成病人的不滿。所以在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還應提高醫務人員的心理素質,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增強對外界壓力的承受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以適應各種場合各類人群的溝通;才能真誠地服務患者,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不同層次的服務物件;才能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醫生與患者的關係。

  :規範的行為修養

  作為一個合格的醫務人員要做到廉潔奉公,自覺遵紀守法,不以醫謀私,舉止端莊,言語恰當,衣著得體,對病人和藹可親,以良好的人格魅力贏得病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時在診療過程還要懂得尊重病人,理解病人,體會病人的痛苦。我們常說尊重、平等是理解的基礎,理解是溝通的橋樑。所以溝通只有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才能做到相互理解和協作,減少誤會和矛盾的發生。

  :提高個人情商

  心理學家戈爾曼曾提出情商的五大能力:一是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二是管理自己的情緒能力,三是自我激勵能力,四是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五是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因此只有不斷提高個人情商,才有善於協調溝通,適應不同層次服務物件,懂得寬容和關愛的力量。這些需要醫務人員在工作中不停的學習社會科學及行業相關知識,提高認識社會的能力,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時也使自己的人生樂觀豁達,充滿陽光,愛工作、愛事業、愛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