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幼兒的安全行為習慣安全知識
1、生活的的潛移默化
《綱要》指出: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讓幼兒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才能夠使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要讓幼兒明確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的具體要求,知道應該怎樣做,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避免出現幼兒的傷害事件。如;入園——不帶小刀、釦子等危險物品進園;進餐——安靜進餐、細嚼慢嚥,不說笑以免嗆著;睡眠——正確睡姿,不把雜物帶到床上玩,不含著東西睡覺;行走——行走時抬頭挺胸,手前後自然擺動,學會靠右行走,不猛跑以免碰撞、摔倒;遊戲等活動——遵守遊戲規則和集體紀律;專題或滲透性的安全教育活動——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為;離園——有序活動,靜待家長,安全返家等等。幼兒年齡小,自覺性和自制力較差,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兩天就能奏效的。因此,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給方法外,還要經常提醒,不斷強化,逐步形成幼兒的自覺行為,從而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由於意外事故的殘忍性,在教育過程中無法將事件真實再現,而只能言語描述,很難引起孩子的重視,例如告誡幼兒“不能獨自去游泳,可能會溺水”,幼兒是很難理解和重視的。因此,教師和家長在進行安全教育時要抓住契機,讓幼兒引以為戒。如針對孩子不遵守規則而發生摔傷事件,當孩子對摔傷的後果有清晰認識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思考:還有哪些情況會出現事故,會對身體產生哪些危害,應該怎樣預防等等。
2、邊玩邊吸收
遊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學習的最佳方式,通過各種不同的遊戲自然融入安全教育的內容,在有趣、愉快的遊戲中嘗試解決各種問題,不僅使幼兒從中獲得力所能及的防災、避害和逃生、自救的方法以及保護自己的經驗,也可滿足幼兒情感的需要,獲得成功和信心。因此,遊戲是幼兒園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各種遊戲進行安全行為的練習,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角色遊戲
角色遊戲是幼兒期最典型的遊戲,幼兒通過角色扮演,創造性的反映現實生活。教師要充分挖掘角色遊戲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尤其是蘊含其中的安全行為方面的表現,發揮其安全教育的作用。例如幼兒在玩“娃娃家”遊戲時,老師一方面要創設自由、寬鬆、溫馨的遊戲氛圍,讓幼兒充分享受遊戲的樂趣,一方面可有意識的發展出“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等遊戲情節;組織開展“紅綠燈”遊戲,讓幼兒掌握“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要走在人行道上或斑馬線上”、“過馬路要看紅綠燈”等有關規則。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吸收了豐富的安全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遊戲性質的角色表演,獲得了深刻的自我保護意識,得到了自我保護行為的鍛鍊。
體育遊戲
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防不勝防。幼兒反應的敏捷性、動作的協調性及手臂、大腿肌肉的力量,影響著幼兒安全自護。可以通過“抓尾巴”、“大風和樹葉”等有趣的遊戲,增強幼兒躲閃、呼喊等快速反應能力;還可以設計專門的體育遊戲演習求救技能,如嘗試越過障礙物。通過這些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體育遊戲,提高幼兒的行動反應力。一旦面臨相應的危險事情,經過訓練的孩子因為有行為和心理的準備,自救逃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情境遊戲
師幼共同創設一種模擬意外或災難的特定情境,讓幼兒設想、體驗身臨其境時的正確應對方法。它具有防真性、情景性和角色性的特徵。例如創設一個“火場逃生”的場景:某處發生火災了,旁邊有水、毛巾、被子、衣服、門、窗等多種物品,幼兒當場進行保護自己的逃生演練。通過情境遊戲活動,培養幼兒從小具有災難自救的意識,並能想出一定的辦法解決遇到的有關災難自救方面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幼兒戰勝災難的勇氣、信心和智慧。
3、防患於未然
福建省某幼兒園今年3月發生火災,幼兒園教師立即組織300多名孩子有序疏散到園內的空地上,整個過程只用了3分鐘。工作人員立即使用滅火器、水管等滅火工具積極組織自救,10分鐘後大火被消防大隊成功撲滅。這次火災能得到有效控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就是該園定期組織消防演練的成效。開展常態化的模擬演習活動,如防地震、防火災、防颱風等。雖然有些自然災害如地震等是人力所無法控制的,但發生地震或大火,出現雷雨或颱風天氣時,如何把傷害減至最輕程度呢?通過組織模擬演習活動,教育幼兒在突發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逃生時避免混亂和人踩人等。如模擬演習活動:地震時聽到警報聲,告訴幼兒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的下樓,逃生時不扭頭向後看,要快速跑到平坦的廣場,遠離高樓等建築物,針對惡性傷害的“恐怖事件”,幼兒園也要組織相應的演練。模擬演習活動能使孩子掌握在突發情況下有序逃生的方法,當災難發生時,能冷靜、正確的保護自己。經過多次的模擬演練,幼兒自救的意識增強了,自救動作更迅速。
進行安全模擬演習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比如幼兒園事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自救或疏散演習預案,各班教室要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向幼兒講清為什麼要進行演習即演習的目的、意義,使幼兒做好心理準備,還要注意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防災、避震、躲避傷害等自救的方法,在進行實戰演習,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除了其他的安全行為練習和鞏固外,幼兒園要未雨綢繆,將安全模擬演習常態化:除了各班平時加強教育和訓練外,最好一學期開展2—3次全園性的大型演習,讓幼兒對緊急情況和突發災難有較好的應對。
4、在適度的自然後果法中內化
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自然後果法,即讓幼兒從行為的自然後果中獲得經驗和教訓,使孩子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帶來的後果負責。自然後果法可以幫助幼兒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他們在自己的不恰當甚至危險行為導致的後果中獲得體驗,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例如孩子的手指被火燙了一下,知道被火燙了會疼,以後就再不會隨便接近火了。如果他曾從高處跳下時被摔疼了,以後走到高處自然就小心了。這就是孩子從自然的後果中懂得了如何去做。當然,這種“自然後果法”僅適用於不會導致幼兒身心的嚴重傷害、沒有生命危險以及不給家庭帶來重大財產損失的情況。如果幼兒玩火而成人不及時阻止,則可能出現家毀人亡的嚴重後果。
如果說前面幾種方式或多或少有“教育”的痕跡,那麼自然後果法則是通過兒童自己的過失行為獲得必要的警示,其牴觸情緒小,能夠引以反省,促使其改正過失,表現出正確的行為。有時幼兒並不必然體會自身行為和後果之間的聯絡,需要教育者幫助幼兒找出他們的行為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來有效的引導幼兒。與此同時,還要對孩子的行為加以具體指導,使幼兒弄清楚:做事或行動應當注意哪些安全事項,使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如在家喝豆漿太急被燙到手後,家長要指導孩子通過觸控試探、吹涼等方法預防燙傷。
5、在家庭生活中鞏固
教師要指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開展安全教育。父母可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從孩子幼年時就加強對安全行為的訓練,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如家長平常帶孩子外出時,應指導幼兒觀察馬路上的交通標誌,並遵守交通規則,安全出行;指導幼兒明白走失時怎麼辦,讓孩子牢記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及聯絡電話等。
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必須全方位出動,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幼兒遠離危險,遠離意外,遠離傷害。
- 如何培養幼兒的安全行為習慣安全知識
- 在愚人節表白有什麼好處
- 帶有戴字的成語及解釋有哪些
- 經銷商大會主持人串詞精選
- 檸檬怎樣美容護膚
- 學校全面改薄工作實施方案
- 家長教育孩子的感悟與心得
-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複習題
- 治燙傷用什麼藥最好
- 新版商鋪門面轉讓合同範本
- 評價幼師實習自我鑑定
- 溼熱體質適合喝的茶與食療方法
- 北京魯迅博物館旅遊導遊詞範文
- 周公解夢夢見金碧輝煌的寓意
- 銀行社招個人簡歷模板
- 不能和山楂丸同食的藥品
- 經過合作取得成功的小故事11個
- 簡短暖心的治癒說說
- 情侶網名帶符號
- 手繪香蕉簡筆畫插圖圖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