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

  法拉第曾經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之中”。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一、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看到這個題目,也許你會馬上說“當然用耳朵啦!”但俗話說的好“聾子的耳朵——擺設”,什麼意思呢?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來看,說明我們要聽到聲音,不僅僅要有這個“擺設”,而且必須保證從“擺設”到聽覺神經之間所有的器官和組織都是完好的,即: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訊號傳給大腦,人便聽到了聲音。

  二、骨傳導

  如果聲音在傳向聽覺神經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如鼓膜、聽小骨等的損傷,將會造成非神經性耳聾,不過我們只要想辦法通過其他途徑將振動傳給聽覺神經,人也能夠感知到聲音。

  據說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30多歲時患上了嚴重的耳疾,聽力完全喪失,但是他並沒有向命運屈服,他用牙齒咬住木棒的一端,將木棒的另一端頂在鋼琴的鍵盤上感受旋律,繼續自己的創作。現在同學們聽到的《田園交響曲》就是貝多芬在完全喪失聽力的情況下創作的,這部作品細膩動人,樸實無華,寧靜而安逸,表達了作者喪失聽力以後對大自然深沉的眷戀之情,與《命運交響曲》一起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交響曲之一。

  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可能會經歷種種挫折和不幸,但是,只要我們能像貝多芬那樣,不向命運低頭,敢於迎接挑戰,就一定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那麼像貝多芬那樣,讓聲音通過牙齒或者有些通過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的傳導方式叫骨傳導。

  我們有這樣的經驗:聽錄音機放出的自己的聲音總覺得不太像,而在別人聽來都認為像,這是這麼回事呢?原來從聲帶發出的振動經過牙齒、牙床、上下頜骨等骨頭,傳入我們的內耳。因此,對我們自己來說,聽自己講話是通過骨導方式聽到的。由於空氣和骨頭是兩種不同的傳聲媒質,它們在傳播同一聲源發出的聲音時,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我們聽上去就感到通過不同途徑傳來的聲音的音色有差別,於是就覺得錄音機裡放出來的自己錄製的聲音不像自己的聲音了。

  三、雙耳效應

  有一位老師曾經領著學生做過這樣一個探究活動:讓一個蒙上雙眼的學生坐在教室中央,讓其他學生從教室的不同方向叫這個同學的名字,結果他都能準確無誤的指出說話學生的方位。第二次讓蒙上眼睛的學生同時堵住一隻耳朵,然後判斷說話學生的方位,結果不那麼準了,甚至錯位很大,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兩隻耳朵可以分辨聲源的方向主要有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對同一聲音,兩隻耳朵感受到的聲音強弱的不同。假如聲源在右方,則右耳聽到的聲音就比左耳強。這種強弱的差別,在實踐中就形成了辨別方向的感覺。這時,我們會轉動頭顱,直到兩耳聽到同樣響度的聲音位置,此時聲源便處在我們的正前方或正後方。

  二是對同一聲音,兩隻耳朵感受到的時間又先後。假如聲源在右方,右耳比左耳離聲源近,聲音傳來,右耳先聽到,左耳後聽到。這個聲音到達右耳和左耳的時間差別,同樣在實踐中形成了聲源方向的感覺。時間差別越大,越容易辨別,感覺越準確。

  三是兩耳接收到的振動步調不同。

  在這幾種情況下,大象比人更有利,因為它的兩隻耳朵間的距離比人的大得多。

  典型例題:

  例1、由於雙耳效應,人們可以確定發生體的位置是由於

  A對同一聲音,兩耳感受到的聲音強度大小不同。

  B對同一聲音,兩耳感受到的時間有先後之分。

  C對同一聲音,兩耳感受到的振動的步調有差異。

  D以上三種原因都存在。

  解析:雙耳效應的產生是由於人的兩隻耳朵到發聲體的距離一般不同,這就導致了兩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強度不同,聲音到達兩耳的時間不同,兩耳接收到的振動步調也不同。這些差異綜合起來就成為判斷聲源位置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