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地溝油

  知從何時起,我國城市的下水道已然成為某些不法分子的致富捷徑。他們每天從中撈取大量渾濁、惡臭的“膏狀物”,僅僅經過簡單的過濾、加熱、沉澱、分離……就能讓這些散發著惡臭的垃圾變身為市民餐桌上的“食用油”——這也是人們俗稱的“地溝油”。

  如何鑑別地溝油:

  

  透明度 純淨的植物油通常呈透明狀,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混入了鹼脂、蠟質、雜質等,透明度會有所下降。色澤 純淨的油為無色,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油料中的色素溶於油中,油會略帶色澤。

  深沉物

  其主要成分是雜質。好油看起來一定是透明度高,顏色越透明表明油越好。有深沉的食用油不是很好,建議不要購買。

  品牌

  消費者到超市購買食用油,選擇大品牌生產的食用油,品質比較有保障,出現質量問題也較容易索賠。

  成分

  還同類的有效成為是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高,則油較好。購買時,可對比標註的含量。

  

  每種油都有各自獨特的氣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兩滴油,雙手合攏摩擦,發熱時聞其氣味。比如花生油就會有花生的香味;橄欖油就會有橄欖的清香。地溝油就沒有油指本身應有的香味,仔細聞,可以聞到一點酸味,有一種怪怪的化學成分的味道,甚至是臭味。

  嘗

  用筷子取一滴油,嘗其味。口感帶酸味的油是不合格的產品,有焦苦味的油則表明該油已經發生酸敗,有異味的油可能是地溝油。

  聽

  取油層底部一到兩滴油,塗在易燃的紙片上,點燃後聽其響聲。燃燒正常無響是合格產口;燃燒不正且發出“吱吱”聲則表明水分超標,是不合格產品;燃燒時發出“噼啪”聲,表明油的含水量嚴重超標,而且有可能是摻假產品,絕對不能購買。

  問

  問商家的進化渠道,必要時索要進貨發票或檢視當地食藥監局抽樣檢測報告。

  地溝油對人們健康的影響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範志紅認為,地溝油的最大危害,不僅在於其中致癌的黃麴黴素,也不在於骯髒的“地溝”二字,而是來自“多次加熱”和“氧化”這兩個詞。匯聚志紅說,在餐館中,很多食材都需要過油,很多佳餚、點心都需要用到油,這就勢必帶來油脂的反覆加熱。植物油並不耐熱,在炒菜時160-300℃的高溫下會發生熱氧化等化學反應,讓維生素E、脂肪酸等營養成分損失殆盡。少了營養的油就已經屬於“壞油”,而有害的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會持續增加。有研究表明,吃這種多次加熱的油,與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膽囊炎、胃病等都有關係,甚至可能增加心臟病和多種癌症的危險。

   教您避開地溝油:

  雖然目前還沒有有效鑑別地溝油的方法,但從個人健康角度考慮,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少吃油。在外就餐時,多點蒸煮的菜餚,少點過於油膩的菜,包括油炸的主食、酥香布點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茶雖然不需要油炸,但也經過“過油”的工序,比如那些特別嫩的肉丁、雞丁等。只有人們吃的油少了,用於回收的地溝油原料才會變少,這樣可以從源頭上減少地溝油的產量。

  2、太膩的油要警惕。在外就餐時,當發現菜餚油膩、黏度大時,用地溝油或劣質油的可能性就越高。新鮮合格的植物油是滑爽而容易流動的,沒有油膩之感,在水裡涮一下,比較容易把油涮掉。反覆使用的劣質油口感黏膩,吃起來沒有清爽感,甚至在熱水中都很難涮掉。

  3、大型連鎖餐飲更安全。雖然也有媒體曝出一些高檔酒店、餐館使用地溝油,但總體來說,這些地方還是相對安全的。連鎖餐飲店比較注重自己的品牌,萬一用地溝油被查,聲譽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坍塌,所以也會有所顧忌。

  4、用冰箱來辨別。菜品打包回家後,放在冰箱裡,過幾個小時取出來。如果油脂已經凝固或半凝固,說明油脂質量低劣,反式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很可能是多次加熱的油甚至是地溝油。這樣的剩菜最好處理掉,這樣的餐館也不要再去第二次。

  5、不要購買散裝油。散裝食用油地溝油與花生油、大豆油等混合是地溝油主要的銷售渠道,反以消費者應該到大型超市購買正規品牌、有QS認證或有機認證的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