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讀書筆記

  《周禮》是儒家經典,是西周文學家周公旦所著。讀完周禮相關文章,大家都寫了哪些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篇一

  《禮記》與《儀禮》及《周禮》是儒家關於禮的三部經典著作,成書時間不同。《禮記》又稱《小戴禮》或《小戴禮記》,是戰國到西漢初期的人解釋周代禮制的彙編文章,《小戴禮記》經鄭玄作注後稱《禮記》,成為儒家十三經之一,研究周代社會、儒家學說等方面具有重要史料價值。《儀禮》又稱《禮經》或《士禮》,一說為周公製作,又有說是由孔子刪訂,書成於戰國初期或中期。記載了西周時期的禮儀,為研究當時典禮活動、倫理關係和吉凶婚喪等社會生活的史料。《周禮》又有《周官》的名稱,相傳為周公所作,全書記載了春秋至戰國間周王室和各諸侯國的制度,成於春秋戰國時期。

  拓展閱讀一:原文 節選《天官冢宰第一·大宰》

  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擾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詰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

  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屬,以舉邦治。二曰官職,以辨邦治。三曰官聯,以會官治。四曰官常,以聽官治。五曰官成,以經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糾邦治。八曰官計,以弊邦治。

  以八則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馭其神。二曰法則,以馭其官。三曰廢置,以馭其吏。四曰祿位,以馭其士。五曰賦貢,以馭其用。六曰禮俗,以馭其民。七曰刑賞,以馭其威。八曰田役,以馭其眾。

  以八柄詔王馭群臣:一曰爵,以馭其貴。二曰祿,以馭其富。三曰予,以馭其幸。四曰置,以馭其行。五曰生,以馭其福。六曰奪,以馭其貧。七曰廢,以馭其罪。

  八曰誅,以馭其過,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一曰親親,二曰敬故,三曰進賢,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貴,七曰達吏,八曰禮賓。

  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穀。二曰園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澤之材。四曰藪牧,養蕃鳥獸。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賈,阜通貨賄。七曰嬪婦,化治絲枲。八曰臣妾,聚斂疏材。九曰閒民,無常職,轉移執事。

  以九賦斂財賄:一曰邦中之賦,二曰四郊之賦,三曰邦甸之賦,四曰家削之賦,五曰邦縣之賦,六曰邦都之賦,七曰關市之賦,八曰山澤之賦,九曰幣餘之賦。

  以九式均節財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賓客之式,三曰喪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幣帛之式,七曰芻秣之式,八日匪頒之式,九曰好用之式。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一曰祀貢,二曰嬪貢,三曰器貢,四曰幣貢,五曰材貢,六曰貨貢,七曰服貢,八曰斿貢,九曰物貢。

  以九兩系邦國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長,以貴得民。三曰師,以賢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藪,以富得民。

  正月之吉,始和,布治於邦國都鄙,乃縣治象之法於象魏,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

  置其輔。乃施典於邦國,而建其牧,立其監,設其參,傅其伍,陳其殷,置其輔。乃施則於都鄙,而建其長,立其兩,設其伍,陳其殷。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設其考,陳其殷,置其輔。

  凡治,以典待邦鞏之治,以則待都鄙之治,以法待官府之治,以官成待萬民之治,以禮待賓儈其疚。

  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修。前期十日,帥執事而卜日。遂戒,及執事,□滌濯,及納享,贊王牲事。及祀之日,贊玉幣爵之事。

  祀大神示,亦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贊玉幾、玉爵。大朝覲會同,贊玉幣、玉獻、玉幾、玉爵。大喪,贊贈玉、含玉。

  作大事,則戒於百官,贊王命。

  王□治朝,則贊聽治;□四方之聽朝,亦如之。

  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待四方之賓客之小治。

  歲終,則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會,聽其致事,而詔王廢置。三歲,則大計群吏之治而誅賞之。

  拓展閱讀問:原文 節選《冬官考工記第六·弓人》

  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幹也者,以為遠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深也;膠也者,以為和也;絲也者,以為固也;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凡取幹之道七:柘為上,檍次之,□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為下。凡相干,欲赤黑而陽聲,赤黑則鄉心,陽聲則遠根。凡析幹,射遠者用埶,射深者用直。居幹之道,菑□不迆,則弓不發。凡相角,秋閷者厚,春閷薄,稚牛之角直而澤,老牛之角紾而昔。疢疾險中,瘠牛之角無澤。角欲青白而豐末,夫角之本,蹙於腦而休於氣,是故柔。柔故欲其埶也;白也者,埶之徵也。夫角之中,恆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橈,故欲其堅也;青也者,堅之徵也。夫角之末;遠於腦而不休於氣,是故色。色故欲其柔也;豐末也者,柔之徵也。角長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理,謂之牛戴牛。凡相膠,欲硃色而昔,昔也深,深瑕而澤,紾而摶廉。鹿膠青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凡暱之類不能方。凡相筋,欲小簡而長,大結而澤,小簡而長。大結而澤,則其為獸必剽,以為弓,則豈異於其獸,筋欲敝之敝,漆欲測,絲欲沈,得此主材之全,然後可以為良。凡為弓,冬析幹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體,冰析灂。冬析幹則易,春液角則合,夏治筋則不煩,秋合三材則合,寒奠體則張不流,冰析灂則審環,春被弦則一年之事。析幹必倫,析角無邪,斫目必荼。斫目不荼,則及其大修也,筋代之受病。夫目也者必強,強者在內而摩其筋,夫筋之所由幨,恆由此作,故角三液而幹再液。厚其帤,則木堅;薄其帤,則需,是故厚其液而節其帤,約之。不皆約,疏數必侔,斫摯必中,膠之必均。斫摯不中,膠之不均,則及其大修也,角代之受病,夫懷膠於內而摩其角,夫角之所由挫,恆由此作。凡居角,長者以次需,恆角而短,是謂逆橈,引之則縱,釋之則不校。恆角而達,譬如終紲,非弓之利也。今夫茭解中有變焉,故挍;於挺臂中有柎焉,故剽。恆角而達,引如終紲,非弓之利也。撟幹欲孰於火而無贏,撟角欲孰於火而無燂,引筋欲盡絕無傷其力,鬻膠欲孰而水火相得,然則居旱亦不動,居溼亦不動。苟有賤工,必因角幹之溼以為之柔,善者在外,動者在內。雖善於外,必動於內,雖善亦弗可以為良矣。凡為弓,方其峻,而高其柎,長其畏,而薄其敝,宛之無已。應下柎之弓,末應將興。為柎而發,必動於閷,弓而羽閷,末應將發。弓有六材焉,維幹強之。張如流水。維體防之,引之中參。維角常之,欲宛而無負弦,引之如環,釋之無失體。如環,材美,工巧,為之時,謂之參均。角不勝幹,幹不勝筋,謂之參均。量其力,有三均,均者三,謂之九和。九和之弓,角與幹權,筋三侔,膠三鋝,絲三邸,漆三斞。上工以有餘,下工以不足。為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為諸侯之弓,合七而成規。大夫之弓,合五而成規。士之弓,合三而成規。弓長六尺有六寸,謂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長六尺有三寸,謂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長六尺,謂之下制,下士服之。凡為弓,各因其君之躬,志盧血氣,豐肉而短,寬緩以荼。若是者為之危弓,危弓為之安矢,骨直以立,忿埶以奔。若是者為之安弓,安弓為之危矢,其人安,其弓安,其矢安,則莫能以速中,且不深。其人危,其弓危,其矢危,則莫能以願中。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利射侯與弋。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利射革與質。往體來體若一,謂之唐弓之屬,利射深。大和無灂,其次筋角皆有灂而深,其次有灂而疏,其次角無灂。合灂若背手文。角環灂,牛筋賁灂,麋筋斥蠖灂。和弓毄摩,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覆之而幹至,謂之侯弓。覆之而筋至,謂之深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