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禮儀讀書筆記

  公務禮儀是指國家公務員在從事工作和一切公務活動中,應當遵循的約定俗成、合乎規範的禮儀程式和慣例和規則。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這個體會不是規定和要求的作業,而是自己真得想搞清楚的一種認識。

  公司的工會幹部培訓中增加了一節公務禮儀,是我認為收穫最大的一堂課。給我了很大的震撼,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有幸聽到中原工學院李克兢教授所講的公務禮儀。

  這節課整堂的效果是可以想像的,說是鴉雀無聲不為過。我想大家是真得聽進去了。

  只是遺憾,只有半天。

  這節課,讓我覺得我們在增強業務的各種培訓中,應該多一些禮儀知識培訓,這不僅是一個人的素養問題,也可以說是民族的素質問題。過去,我們太多的關注於知識,關注於智商,現在看來,情商對一個人的成長或是生存更重要。我們總是依照個人的喜好去面對社會、面對群體,沒有過深地思考應該如何主動地適應身邊的環境,讓自己快樂地生活、工作。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報怨,總是會被動地保護自己,卻從沒有好好地聽一下老話中常講的“適者生存”、“削足適履”中的積極意義。

  為了更多地再多一些瞭解禮儀,我在網上找到李教授的有關介紹,一部分內容,她從生活中、質樸的情感中總結的那些道理,無論是家長裡短的通俗,還是中華文化的傳統,都讓我不由自主地再一次對自己的言行進行了過濾。說實話,我還算是一個願意也會主動反思自己的人,也會從失敗中客觀地總結自己的過失,讓自己能夠進步,也正是這種不斷的自我解剖,才會不致於迷失。但卻從沒有這樣積極地、陽光地去迎接社會所賜的種種。儘管我一直把“快樂的工作”當成一種激勵,快樂地工作著,但還會有報怨或是情緒化,還是會有動搖。特別是“與人溝通”就是軟肋,它就像是一把心鎖,總是禁錮著自己,讓自己好累。

  從“心”溝通,在李教授看來,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一個僵持的婆媳關係化解了,一個不被看好的的青年找到了自信,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身影和自己的經歷。在萬千的社會人才中不缺乏才智,卻缺乏有胸懷、有包容的情懷,更缺乏有益的溝通和善意的表達。仿巧,今天我在空間中又轉摘了一篇“找不到對的人,很可能是改不掉錯的自己”,這也讓我有了另外的一種觸動。我想起了這次培訓中吃早餐的意外,整個的餐廳人多得居然主食供應不上了,快上課了,主食還沒有送來,如果是以往,我估計又會傻傻地去理論,就是因為班主任一直的誇這個班學員有素質,沒有一個人去報怨,這種誇讚的方式,讓我再沒有怨氣去反叛。我想如果我們生活或是工作中也是這種方式去處理問題,還會激化矛盾嗎?還會不能溝通嗎?我們還會把“慎獨”高高地掛在空中嗎?我們還用天天去“找茬”嗎?

  溝通要有方式,溝通更需要注入情感。正是因為我們心中的差異,才會分隔我們的距離,才會導致現實中的種種矛盾和無奈。也是因為懼怕這種互視,才難去溝通,才怕去溝通,這個來自心中的距離和障礙,是難逾越的。也是老話講“人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心的距離小了,人自然也就親了。但看透、會做卻真是難事。像一座難於攀登的高峰。

  篇二

  “仁、義、禮、智、信、廉”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其中的禮就是道德規範。孔子曰:禮者,敬人也,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此即禮者敬人。“做人先學禮”,禮儀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禮儀必須通過學習、培養和訓練,才能成為我們的行為習慣。 學習禮儀有助於提升個人素質,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如果我們時時處處都能以禮待人,那麼就會使我們顯得很有修養。

  一個人的舉止、表情、談吐、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個人的素質修養、一個單位的整體形象。形象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素質,所以,我們在工作中,應真正地做到注重工作和生活中的微小細節,力求完美做好每一件事。及時更新知識和熟練掌握專業技術及服務養殖戶溝通技巧,為廣大養殖戶開展優質服務,樹立好新時代畜牧技幹新形象。

  這次培訓雖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精髓,但也讓我學到了不少,使我深深懂得:在人際交往和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如果著裝不妥、忽略細節、不懂禮儀等,在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問題,往往會處境尷尬、鬧出笑話,對個人形象和畜牧技幹整體形象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影響。

  篇三

  一篇優秀的文章有著不同的解讀,一次精彩的授課有著不同的心得感受。2014年12月3日,在縣稅費徵收管理局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我稅費徵收系統近八十餘人到局機關會議室參加了“公務禮儀常識”的學習培訓,在縣財政局吳亮均副局長的精心傳授和激情精彩的演講下,使我學到了公務禮儀的一些基本和常識,讓我深受感觸。

  在學校時,在老師苦口婆心的教導下,我學會了寫“禮貌”二字,到部隊上,在班長老兵們手把手的訓練下,我行軍禮時能有一個標準的動作,但是對“禮”字從來沒有如今的這麼深入理解和體會。在學校時,老師也教導著讓我做人要懂禮貌有禮貌,不過那時由於自己學習的不用功,不能理解禮貌、禮節、禮儀、敬禮、回禮等詞的深刻含義,不知道如何才算是有禮,自己在具體的生活中應該儘量怎麼做,從哪方面去做,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在部隊,我用幾年的時間訓練出軍人禮的動作,只知道遇見上級見首長要敬禮,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敬禮動作,方塊加線條式的生活使我也很少去學習在生活細節上如何才有禮;工作了十幾年至今,在工作生活上也有了一些經歷,但是我對禮儀文化依然是一頭霧水,加上本身內向的性格,這形成了自己人生當中最大的短板。通過這次的學習,通過吳亮均副局長的精心傳授,讓我認識

  到了我國禮儀文化是多麼的源遠流長,禮儀文化無時無刻都在伴隨著我們,禮儀文化是多麼的博大與精深,大到影響一個國家的形象,例如接待外國賓客時應當舉行的禮儀;小到生活當中應當注意的一顆衣服鈕釦、一點商品標籤,點點滴滴都有可能給對方造成不尊敬。在實際工作生活中,一個人禮儀是有多麼的重要,一個人一時的表現,很可能給對方留下很深的印象,好的印象可以促進一件事的完成,能把一件事情辦好;懷的印象也許會毀滅一件本來即將做好的事情,甚至還有更多。保持良好的印象也許能使一個人一步青雲,心如所願,差的印象也許使一個人跌下低谷,不知所措,有時還在怨天尤人。

  這次的學習培訓,讓我發現了以前太多的生活問題都自己被忽略,總是習以為常,覺得沒什麼問題:例如個人舉止方面,在自己舉杯敬酒時,總是把自己的杯子舉得很高,認為這樣還可以激起喝酒的氣氛,還不知這其實就已經是給尊長們造成了不敬;例如個人儀表方面,穿著西裝時應當注意與襯衣、領帶、褲子、襪子、鞋子、腰帶的搭配,應當注意保持的三種顏色,西服應當注意保留最下方那顆鈕釦不扣,新西服應當取下袖口的商品標識等。在接待尊長時很多問題都無從是處,諸如向尊長敬酒時不知道從對面直接舉杯還是要走到其身邊了再敬酒、走到尊長身後了也不知道是從左邊舉杯為適還是從右邊敬酒為宜、在迎送賓客進門入室時不知

  道自己先入為良還是賓客先進為好、賓客如室了也不知道請賓客坐什麼位置為上,在同賓客用餐時更不知道如何安排就坐為佳,很多的問題很多的細節都是不知道不注意,太多的不成功太多的失敗卻還不知所措。

  這次學習讓我從新審視了“情商”與“智商”之間的關係,發現了在文明社會的今天,無論處在生活中還是站在工作崗位上,除了必要的“智商”,“情商”更不可或缺,禮貌、禮儀、禮節都在伴隨著你我的始終,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應當進一步努力學習,把“公務禮儀”放在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努力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