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作文
《穆斯林的葬禮》通篇籠罩著肅穆深沉的氣氛,一方面出於穆斯林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本質,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喜歡請收藏。
篇1
之前看的《燦爛千陽》也是講的穆斯林,整個國家都是穆斯林,這次看的《穆斯林的葬禮》也是穆斯林,但是是中國的穆斯林。前者感受到了穆斯林對一個國家的命運的影響,後者感受到了對一個家庭命運的牽扯。
首先,講一下這本書的作者——霍達,是一名回族女作家,在讀這本書之前並不知道她,直到看她寫的後記,才有所瞭解,這是一位用心寫作的作家,將寫作如孕育孩子般細心呵護。百度霍達,瞭解到她1945年出生在一個珠玉世家,加之她心臟也不太好,讓我聯想到與書中的女主韓新月相似,或者這種將自己的生活融入到小說中,使得小說更加真實更加具有生命感。
拿到這本書,很厚600多頁,本以為內容吸引人,應該不用多久就能看完,但是還是很久,知道昨晚才看完,雖然經常放下這本書,但是,再拿起這本書是前面的內容仍然記憶猶新,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一般看書,放下後就忘了之前講了什麼了。
這本書的目錄也很有意思,月字頭和玉字頭的章節互動出現,講述兩代人的生活但是內容卻也有相連線的時候,非常的奇妙。月字頭主要講述韓新月的命運。玉字頭主要講述韓子奇這代人的生活。
故事的內容看似簡單,卻凝結著三代人的興衰糾葛,看似穆斯林只是人物背景,但在關鍵時刻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第一代樑亦清,琢玉高手,一生都在“水凳兒”上磨玉,連死也是因玉,樑亦清憨厚朴實,老實琢玉,不計較錢財,熱愛回族,忠於穆斯林,為了紀念回族英雄鄭和,為了打造一件讓後人銘記的玉器,樑亦清日夜磨玉,歷時三年,打造《鄭和航海圖》,卻在完成的最後時刻玉毀人亡。帶著遺憾,拋下妻女,留下債務,就這樣與世長辭……
第二代韓子奇,一位回族孤兒,本沒有姓名,本與巴巴前往聖地麥加,卻被剔透的玉吸引,放棄朝覲麥加,毅然選擇從師樑亦清,從“玉魔”那得名韓子奇,開始琢玉生涯。樑亦清“無常”去世後,作為家中唯一的男丁,背棄家門,投靠仇家,只為偷師學藝,重振奇珍齋。在仇家蒲綬昌手下屈辱三年,終於遇到良人沙蒙·亨特,一位愛玉愛中國文化的英國商人。在亨特的幫助下,韓子奇重回已變成賣茶水的奇珍齋,重振奇珍齋,韓子奇娶了師傅樑亦清的大女兒樑君璧為妻,作為奇珍齋的主人開始玉的征途。韓子奇繼承了師傅的手藝,又學到蒲綬昌與外國人打交道的商道,使奇珍齋成為北京數一數二的玉器店家。韓子奇有錢後,買下了玉魔生前的住宅“博雅”,到處蒐集各個年代的留存下來的寶玉,在博雅宅舉辦了玉器展,被稱為“玉王”,此刻,韓子奇是滿足的,地位,財富,家庭都擁有了。可是,戰爭的來臨,危及到了他的寶玉,他不願這些珍藏的玉被日本人奪走,於是不遠萬里帶著玉躲到英國亨特的家中,而樑亦清的小女兒樑冰玉也偷偷跟著韓子奇前往了英國。戰爭是那麼的可怕,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韓太太不願捨棄博雅、奇珍齋堅守在北京,韓子奇為了藏玉躲到英國,樑冰玉為躲避情感、戰爭也來到英國。這一別便是十年,十年,會發生很多故事,十年,若不是分別的十年又會是怎樣呢……
第三代主人公韓新月,韓子奇的小女兒,哥哥韓天星都非常疼愛她,唯獨母親樑君璧對她不冷不熱。韓新月擁有美麗的外表,善良的內在,聰穎過人,考上北京大學,成為回回中的驕傲。可是上天就是嫉妒這樣的存在,在她花季般的年齡,發現有先天性心臟病,使她不能完成學業,不能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業,一切對於她似乎都結束了,但是,愛慕他的楚老師,勇敢的向她表白,希望用愛來救治新月的病,即使新月的病已經不能通過手術來痊癒,即使穆斯林決不允許異教與穆斯林結合,愛她的楚老師仍用的愛的火點燃新月生的希望。愛情是偉大,但是再偉大的愛情總會被外界打擾,穆斯林的阻礙再加之新月得知自己的出生,一切的打擊最終使她離開了。可愛的可憐的新月,離開了,穆斯林的葬禮慢慢體現,洗禮,臥單,下葬,上百的穆斯林同胞來為她送行,而異教的楚老師沒能在新月死前見到最後一面,死後為她送行,只剩下送行了……
新月的死,對韓子奇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可是對這個家庭的打擊還未開始,曾經分別的十年發生了很多,韓太太冤枉了忠實的賬房老候,幾十年過去了,當老候終於發現真相,向韓太太證明清白後,吐血死了,他的兒女永遠忘不了這仇恨,以紅衛兵的名義,奪走韓子奇的所有藏於密室的寶玉,抄家批評資本家,韓子奇被趕到博雅南座的下人房,看著作為他生命的玉沒有了,他也失去了生的希望,久病的他害怕死後進不了天堂,害怕死後無以面對真主,因為他不是一名合格的穆斯林,就這樣他去了。
後,韓家只剩下韓天星和他的妻子兒女,政府說可以退還博雅,但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玉本也要歸還,但價值太高,歸國家所有,給予補償金,但韓天星什麼都不要,仍然住在南座,靠雙手撐起整個家。樑冰玉從海外歸來,就看到了這樣的景象,想見的,不想見的,都不在了。樑冰玉是新月的生母,和韓子奇在英國所生,戰爭讓冰玉和韓子奇獲得了愛情,但是戰爭結束後,思鄉情切回到北京,面對博雅宅中的家人,韓子奇不願再背井離鄉,他要守著玉,冰玉無法留在家中,帶著對愛情的絕望,對放棄女兒的悲痛,追尋自己,毅然離開了博雅,誰知,博雅的變數,誰知,女兒的悲慘……
故事結束了,斷斷續續看完,本沒有太多感想,但心中總有些許的難受,《穆斯林的葬禮》每個人都是那麼的真是,於是看到結尾就有那麼點難過了吧……
篇2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天地之間,久久地迴盪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合上封面,指尖劃過封面上“穆斯林的葬禮”五個字,眼睛仍是溼潤的,心中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久久不能平靜,這是怎樣的一本奇書啊,回族女作家霍達用獨特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洋洋灑灑五十萬字,把近代中國穆斯林的艱辛歷程以及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激烈碰撞和相互包容展現得淋漓盡致。獨特的敘事結構和精彩的情節竟驅使我在在一天之內看完了這本鴻篇鉅製,掩卷之餘,頓覺蕩氣迴腸,唏噓嗟嘆。
玉和月是貫穿整部作品的兩條線,代表過去的樑冰玉與代表現在的韓新月分別作為兩個獨立又交織的故事的主人公,尾章中兩線合一,曲終文罷。這樣富有創造力的雙線敘事結構和兩個悲劇故事,兩個相似卻又不同的女人的命運天衣無縫的契合在一起,可見作者講故事的能力絕不亞於故事本身的精彩。
魯迅先生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曾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但悲壯滑稽,卻都是十景病的仇敵,因為都有破壞性,雖然所破壞的方面各不同。
篇3
《穆斯林的葬禮》通篇籠罩著肅穆深沉的氣氛,一方面出於穆斯林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本質,書中主要人物的結局幾乎都是悲劇,他們走向悲劇的原因不同,卻又都被束縛在一張巨大的文化背景之網中,他們經歷的時代處在穆斯林與漢族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動態融通必然要經歷碰撞,在文明碰撞的大網中,個人就像飛蛾,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只能在網中掙扎,覆滅。
正是因為如此,才更令我們對書中人物的結局感到扼腕悲痛,作者霍達在書的後記中寫到:“我已經捨不得和我的人物分開。當我把他們一個一個地送離人間的時候,我被生離死別折磨得痛徹肺腑。心絞痛發作得越來越頻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來吞藥。我甚至擔心自己的葬禮先於書中的葬禮而舉行。”可見作者已深入故事中,她與書中人物共同經歷著喜怒哀樂,也比我們讀者更感同身受著悲劇的錐心之痛。
別林斯基說:“沒有一種詩像悲劇這樣強烈地控制著我們的靈魂,以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們心向神往,給我們如此高尚的享受。”這句話道出了悲劇的藝術魅力和美感作用。
悲劇作品是最具吸引力和情緒感染力的,偉大的悲劇就像一把尖刀刺進讀者的心中,給讀者帶來強烈無比的心靈震撼與情感昇華。我相信她之所以堅持寫完這部悲劇,是因為悲劇才能將穆斯林的艱辛歷程展現在讀者面前,也只有悲劇能喚醒我們心底的共鳴,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