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孵化器選擇指南

  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史上最全的,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現在正是國內創業最好的時期,大量人才湧入創業隊伍,資本市場也頻頻掀起熱潮。每天都有幾家新的融資被宣佈,每一個細分行業都可能會10億美元的公司的存在。

  創業大潮的背後,各類孵化器開始衝破土壤走到創業者的面前。尤其是在以YCombinator和Techstars等為代表的創業加速器逐漸展露頭角,並孕育了諸如Airbnb、Dropbox這樣的明星創業公司之後,這種為創業公司提供種子資金、創業服務和關係網路的模式開始迅速在國內大量興起。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早已進入到了全民創業時代,而對初創企業來說,孵化器的功能是——為企業診斷問題;為企業規劃財務;為企業設計資本結構和資本道路;為企業匯入可靠的早期投資機構,並進行專業的路演和財務顧問活動。孵化器如此重要,因此創業者在選擇的時候,要慎之又慎。

  有資料顯示,根據國家規劃,截至2015年,我國各類孵化器數量將達1500家,孵化場地達5000萬平方米以上,孵化資金總額50億元以上,在孵企業10萬家以上,其中國家級孵化器達到500家,並實施國家級孵化器的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

  國內有哪幾類孵化器?

  按照所孵化創業公司的階段分類,可分為託管型孵化器和策劃型孵化器。

  託管型孵化器

  託管型孵化器面向的是初次創業者或高科技及網際網路創業者,這些孵化器提供的服務大多有以下幾類:提供辦公場地、提供投資對接服務、幫助註冊、舉辦演講交流活動、定期的創業培訓、專案畢業路演培訓等。

  以3W咖啡孵化器為例,其主要提供團隊組建、產品開發、工商註冊以及投資對接等幫助,對於特別中意的團隊,孵化器會進行投資。其他機構,比如Binggo咖啡、言幾又咖啡也有類似的孵化器,各家孵化器之間定位不同,比如3W孵化器專注早期專案,甚至沒有成型產品都可以。

  另外還有專注於做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對接平臺,即讓創業者在線上提交商業計劃書,創投圈有專業團隊篩選創業專案,將有投資潛力的專案發給投資人,促成創業專案投融資,比如天使匯、創投圈等等。以及專注做創業者和合夥人對接的平臺,比如緣創派等。

  一些企業家、投資人為了支援創業、孵化優質的高科技及網際網路專案,成立了私營的託管型孵化器。例如,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聯想旗下的聯想之星孵化基地等。此外,很多國外的孵化器機構也在積極進入中國市場,比如微軟創投加速器等。

    策劃型孵化器

  策劃型孵化器一般依託於大型的諮詢策劃公司,面向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多次創業者或者傳統中小微企業家。

  這類孵化器面向的創業者多為,在初創階段找不到合適的商業模式而需要進行資源對接,或者是由於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遇到瓶頸需要轉型。這些創業者往往在某一領域內擁有一定的人脈、技術等資源,但是由於行業的侷限或者未能及時順應時代的潮流而陷入困境。

  比如依託於國內頂級的商業模式策劃團隊蜥蜴國際的88孵化器,和君諮詢旗下的和君商學院。孵化出的企業包括佬香翁、贏鼎教育等,在業內均享有比較高的知名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眾籌網站,它把專案從公司中解放出來,通過網路平臺直接接觸到資本,隨著這些眾籌專案的宣傳擴散,他們能引起風投和股權投資者的更多關注。比如網信金融集團旗下的眾籌網,能為專案發起者提供募資、投資、孵化、運營一站式綜合眾籌服務。同時,眾籌網未來還將加大科技軟硬體創業與眾籌模式有效結合的投資力度,國內比較知名的還包括後來轉型做首發平臺的點名時間。

  其特點是,在眾籌網站發起專案,不僅能幫助創業者快速籌集研發資金,而且還能幫助創業者高效預知市場需求,也能幫助新產品實現低成本的宣傳推廣,尤其是智慧硬體產品,因為開發週期長、試錯成本較高,眾籌模式可以確保在產品量產上市前能不斷的改進。

   孵化器選擇指南

   十項全能類

  科技寺

  領域:TMT數字新媒體產業

  座標:北京

  孵化企業代表:喜寶動力

  成立於2013年9月,位於北京簋街附近,是北京最大的聯合辦公空間,面積超過2000平米。科技寺採用全開放式的工作區域,同時配有多個會議空間以及獨立的活動區域和咖啡休息區,可以同時滿足300位創業者在同一空間工作交流。

  科技寺的孵化領域定位於TMT,孵化週期為3~6個月。截至目前,科技寺共孵化三期70多個創業團隊。孵化企業畢業時約90%可以拿到A輪投資。其中,對於合適的創業專案,科技寺也會進行早期投資,投資金額大約在100~500萬元之間,佔創業專案的股權比例在10%以下。

  在對創業團隊的具體服務上,目前科技寺以FA財務顧問為主。根據孵化企業的需求,科技寺每週會組織4~5場沙龍,在產品、技術、法務、投融資等板塊對創業團隊進行培訓指導。

  目前科技寺主要靠收取工位費來覆蓋基本的運營支出,收費標準為1500元/月。在科技寺舉辦會議,會收取一定的場地費。

   企業進階類

  聯想之星

  領域:科技

  座標:北京

  孵化企業代表:Face++、樂逗遊戲等

  創建於2008年,是由聯想控股和中國科學院共同發起的專業的創業培訓孵化機構。它位於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其孵化模式可概括為:創業培訓+天使投資+開放平臺。

  創業培訓上,開設“創業CEO特訓班”,從數千名創業CEO中挑選精英,由柳傳志及聯想高管們親自帶頭授課,免費為學員開展每年一期的實戰性針對性培訓。

  天使投資上,設立首期天使投資基金,資金規模4億元,主要投資三大方向:包括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階裝置、工業生物等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以醫療器械、高階耗材、生物製藥等為代表的醫療健康業,和以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IT技術為代表的TMT產業。

  開放平臺上,成立創業聯盟,以特訓班各期學員企業為主體,與政府相關機構、知名投資機構紅杉、KPCB等以及社會專業服務機構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漢口銀行、矽谷華源科技協會等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同為創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持續服務。

    BAT

  領域:移動網際網路、O2O等

  座標: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杭州、廈門等地

  孵化企業代表:暫無

  2014年下半年,網際網路大佬BAT百度、阿里、騰訊分別就服務移動網際網路創業,推出創業中心或創業基地。其中,百度在成都、廈門、天津三地相繼開設區域性開發者創業中心;騰訊在北京、上海、武漢相繼開設創業基地,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建設20個類似創業基地;阿里宣佈無線開放戰略,啟動“百川計劃”,將在北京、廣州、上海、杭州和成都等五地對開發者提供場地支援。

  對BAT而言,提供免費或廉價基地自然是標配。標配之外,它們的附加服務各有特色。以百度天津中心為例,提供百度雲平臺、技術指導、審計、財務和法務服務,甚至還可獲得百度總部技術支援,對創業團隊進行一對一導師指導。

  對於入駐騰訊創業基地的團隊,則可享受曝光流量支援、多平臺能力開放、變現能力培訓、創業成本分擔、知識培訓體系、實體資源扶持等六大扶持政策,甚至還可能享有30~50萬元資助。

  阿里的“百川計劃”則從技術、資料和商業全鏈條提供基礎服務。入駐的App應用,使用者可直接授權等量淘寶賬戶、接入阿里交易體系,完成交易閉環,優秀者還可獲得阿里自由資本投資。

   圈子類

  NextBig

  領域:網際網路

  座標:北京

  孵化企業代表:似顏繪

  隸屬3W集團,位於北京中關村3W咖啡館3樓,因此也被稱為“披著咖啡館外衣的科技孵化器”。

  目前NextBig已經孵化了20多個專案,19個專案拿到天使投資,大多數專案都已完成一輪融資,正在籌備二輪融資。其所孵化的專案包括旅遊、O2O、手遊周邊產品幾大類。

  NextBig為創業公司提供的是“管家式服務”,包括了水、電、網路、收發快遞、空調暖氣、聯合祕書等一站式的行政服務,以及公司地址註冊、人才招聘、媒體合作的企業級標配套餐。

  尤為重要的是,3W的3名創始人都有在網際網路巨頭工作的經歷,股東名單裡有紅杉資本創始人沈南鵬、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清華企業家協會會長楊向陽、去哪兒CEO孫陶然等等。因此,3W是一個網際網路資源極為豐富的圈子。

  與傳統意義上的孵化器相比,NextBig並不以投資入股為主要盈利方式,更多地扮演著提供聯合辦公場所和周邊服務的管家角色,每人每月999元的費用非常實惠。

   海淘類

  Haxlr8r

  領域:硬體

  座標:中國深圳、美國舊金山

  孵化企業代表:Yeelink、Darma

  創立於2012年,是硬體領域的孵化加速器,以“深圳——舊金山”的孵化模式而知名。

  所謂的“深圳——舊金山”模式,即面向全球接受入駐申請,通過嚴苛的稽核,將篩選出來的創業者們帶到深圳,利用深圳本地完善的供應、銷售體系,在111天內幫助他們聯絡工廠做出原型產品,最後再帶到矽谷面向投資人舉行Demo Day演示日。專案結束後,一部分團隊可能會以登上Kickstarter作為新的起點,而另一部分團隊可能會走向消費市場,自立更生。

  導師驅動是Haxlr8r的核心,其擁有來自世界各地、各個領域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組成的導師團隊。

  截至目前,Haxlr8r一共孵化出了五批創業公司,共有50多個來自全球各地的專案畢業,其中8個是在中國本土。作為回報,Haxlr8r一般會在這些專案中獲取6%~10%的股權。

  文藝類

  創億谷

  領域:文化創意

  座標:北京

  孵化企業代表:暫無

  成立於2014年10月,位於北京798創意園,是國內首家眾籌模式設立的文創企業孵化器。其場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擁有獨立孵化間、開放辦公區,配備會議室、接待室、活動區等公共空間。

  其孵化領域涉及影視製作、動漫、遊戲等,將以籌資金、籌服務、籌資源、籌人脈等服務,為文化創意小微企業提供早期創業輔導。

  虛擬類

  闖先生

  領域:高校創業

  座標:南京

  孵化企業代表:暫無

  創建於2014年2月,辦公地點位於南開大學青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是個以網站、微博、微信等網際網路平臺為基礎的虛擬孵化器,目前估值3000萬元。

  它為高校創業者提供四類產品:資訊、問答、服務、團購。其中,有超過900家圍繞創業上下游的服務企業已入駐網站的“服務”板塊,細分到法律服務、記賬甚至到電腦維修。“團購”功能則是將一些服務打包,為創業者提供儘可能低的服務價格。

   怎麼翻孵化器的牌子

    有強力的導師團

  導師是在創業者迷茫時給予幫助的第一推手。但目前市面上的創業孵化營、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等,一類完全沒有導師,另一類則掛了大量大牌導師的名字,分外高大上。但實際上,偶爾聽聽講座還有可能,但用腳趾頭想也可以知道,自己運營著大企業的導師很難有精力關注底層的創業者。並非他們所不想,而實在是機會成本太高。而且,隔行如隔山,身居高位的企業家導師雖然證明了自己的成功,但很可能在特定創業領域兵無專長。他們更多能給予的是商業嗅覺和巨集觀思考上的幫助,是錦上添花,但絕非雪中送碳。

  一個有特定開發經驗的程式設計師、一個在股權架構搭建方面有過親身體會的創業者、一個後勤管理專家,都可能會比某某集團董事長,成功企業家對團隊的幫助來得實際。 如果創業者僅僅被大牌名字吸引,而無法分辨導師的有效性,可能需要重新考慮創業是否適合自己。

  有獨特的資源網路

  中國人辦事特別喜歡講資源。尤其是筆者身處的中關村,大老闆們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詞成了“資源聚合”。資源積累、資源互補本身沒錯,但資源也是最容易講得虛的東西。

  在我的定義中,資源是能幫助自己完成特定目的的條件。對於創業團隊來說,意味著App上線後推廣的渠道、特定的經營牌照、甚至是某個懂資料庫開發的人。因此,資源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 在資訊時代,資源還往往是知識know-how。

  優秀的孵化器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資源。例如,京東做智慧硬體孵化器,有京東眾籌這一面向海量客戶的渠道優勢;i黑馬有多年積累的企業家關係網優勢;創新工場有李開復個人號召力的優勢;36Kr有媒體曝光優勢;北大、清華孵化器,有龐大的校友關係網、人才和品牌優勢。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是正確的,因此資源往往需要等價交換。但很多時候,特別是在創業熱潮下,不少人是願意給創業者提供、分享非核心資源的,從而獲得共贏的機會,也作為一種關係網上的投資。 有時,他們眼中的邊角資源或舉手之勞對於剛起步的創業者來說卻至關重要——這就是資源在置換中實現價值最大化的意義。

  但很多時候,創業者欠缺在資訊上。他們不知道去哪裡找手握資源的人,即使對方有意願提供。 因此,好的孵化器必須是一個資訊集散地,無論是通過微信群、官方釋出等形式,還是私人網路、入駐企業之間互相的資訊交流。

  矽谷的Andreessen Horowitz等機構就非常注重資金之外的幫助,甚至建立有專門的服務團隊和創始人網路,標註每個人背後的技能、資源,從而快速匹配創業者的需求。

  因此,創業者看孵化器能提供的資源時,第一看孵化器是否資源資訊富集。第二重點看資源提供方是否錙銖必較。錙銖必較,創業者承受不起。 第三看孵化器和資源的關係是實是虛,是否真有意願幫助創業者。

  免費

  孵化器提供的工位是否免費實際上涉及了兩個問題—— 創業者願意承擔多大的成本?孵化器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對於前者,創業者量力而行即可,肯定是找價效比高的。識別價效比是創業者的基本功。看的,基本上就是硬體辦公條件噪音、網速、擁擠、地理位置、期限和軟體服務財務、法律、投融資對接。

  但從孵化器的角度想這件事其實更有趣。在重創空間一窩蜂而上的時候,很多孵化器並沒有想清楚自己的盈利模式。最簡單的是收取租金形成固定收益。在中關村的黃金地段,孵化器的房租成本可以達到8-10元/平米天,每個月成本約為240元左右。平均下來4平米放下一個工位,那麼工位租金大概需要為1000元/月才能勉強把成本打平。這還不算上寬頻費、水電和人工成本。因此,大部分孵化器依然在探索新的盈利方式。也因此,近期包括bingo咖啡在內的孵化器租金已經上升到了1500元/工位的水平,對於創業者來說仍然是一筆負擔。

  相對於工位的固定收益,美國更多采取股權投資模式,從投資增值中獲利。但中美很大的區別在於,美國大部分頂尖孵化器並不提供辦公場地,甚至也不在乎孵化基地的物理外形。

  中國孵化器需要物理空間,需要有熱鬧的創業氛圍、人頭攢動的景象,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可以帶來人群, 尤其是政府的關注。而政府的關注意味著資金下撥。中關村著名的創業一條街就是著名的眼球性景觀,每天各省市來參觀的企業家和政府官員絡繹不接,間接形成了海淀區的政績。畢竟,老一輩的領導很難理解人際網路對創業者的實質幫助,更喜歡看到熱鬧的創業者們。這和建大樓、搞市政的邏輯一脈相承。在這一體制下,孵化器成了蓋大樓。這固然可能帶來更多政策資源,但也有可能導致服務能力虛化。創業者反映部分創業一條街上的孵化器已經出現噱頭大、活動多但實質幫助少的問題。

  是否自帶資金

  是否自帶資金其實並不一定意味著優劣。在中國,自帶資金的孵化器數量有限。風投和孵化器之間還是相對術業專攻的,但未來,隨著投後管理深化以及投前篩選系統化,兩者的合作空間也越來越大。

  目前,自帶資金的孵化器比較著名的包括創新工場和binggo咖啡。但實際上,即使是對這兩家機構來說,投資和孵化都依然相對隔離——兩者的工位都是按租金出租的,和獲得投資沒有必然聯絡。從這個角度來看,入孵企業和孵化器的繫結關係仍然較為鬆散,更主要是增加租金收入和讓場面變得熱鬧。

  等哪天某個孵化器敢對每一個入孵企業進行投資,形成深度綁定了,那麼可以判斷這個孵化器對入孵企業是玩真的。當然,在目前魚龍混雜,創業整體成功率偏低的情況下,除了BAT建設的內部孵化器以外,這依然還有一定差距。

   地理位置是否良好

  良好的地理位置有助於創業者鎖定投資人,並和創業夥伴們進行業餘溝通,也有助於吸引人才。而人才,是決定一個早期團隊成敗的關鍵,也是今天程式設計師薪水水漲船高之下的一個難點。

  “眾創空間”熱潮下,大量孵化器因為郊區的地價租金便宜而建立在郊區。但這可能是致命傷。以北京為例,如果說西二旗地帶仍然有聯想、百度等形成一定的科技氛圍,那遠在順義、昌平的孵化器對創業者的吸引力就大大下降了。即使創業者願意去,投資人、服務機構和人才過去的成本也太高,特別是對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小型團隊而言,尤其如此。

  專業的服務團隊

  頂尖的孵化器需要有頂尖的服務人員。看看YC、500startups等頂尖孵化器,可以發現有時候服務人員就是導師,導師就是服務人員非staff等行政人員。 這是因為,創業者的需求千頭萬緒,異常複雜。 直接的服務人員不可能是低技能的傳聲筒角色,而是必須自身具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能,從而對需求進行處理、轉化,然後對接到相關人員,或者自身幫助解決。這對人的服務能力和意識要求都極高。甚至可以說,優秀的創業服務人員需要的是可以直接進入高速成長的創業團隊擔任要職的人。

  所以,創業者看孵化器,可以看他們的服務人員配置、團隊構成和經驗。

  良好的第三方機構關係

  這實際上構成了孵化器的核心競爭力。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孵化器自有團隊能夠包辦創業團隊的所有需求。即使對於美國的孵化器來說,不少人員也是兼職導師,從而實現時間的最大化利用。

  在中國,孵化器需要和各方機構有緊密的聯絡。最重要的無異於是投資機構。良好的專案能夠吸引來優秀的投資機構,反之吸引來更好的專案。通過定期更新資訊、專案約談和路演來和投資者保持良好的關係,對於孵化器來說至關重要。 但請創業者一定注意,整天舉辦大型路演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孵化器,因為儘管這類活動能夠聚攏人氣,但路演的效率是很低的。在有經驗的投資人眼中,大部分專案簡單的BP就看以看出來商業邏輯是否通暢,團隊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實現想法。因此,創業者可以詢問孵化器是否有定期、高效的投資者對接流程。

  在創業火熱的時代,除了投資機構,還出現了大量的第三方服務機構,能為創業團隊節省下大量的時間和成本。這包括法律、人事、財務等軟性服務機構法海、快法務、易後臺等以及各類開發者工具環信、ping+、各類API服務和智慧硬體後端工具。通常這類機構不會一家家去搜尋創業團隊,而是更喜歡和孵化器對接。創業者可以詢問孵化器的長期合作伙伴名單。相比於各類高大上的聯盟、協會,實際上這些服務機構能給創業者的實質幫助要遠遠更大。

  是否能夠註冊

  這是明顯的中國特色。很多創業團隊在註冊公司時都面臨著辦公場地和租賃證明的限制。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在虛擬註冊處處有的今天,4000-15000的價格就可以拿下注冊地址。但隨著海淀等地縮緊註冊政策,註冊地址價格水漲船高,以至於不少孵化器建立後純粹為了拿到註冊地址,然後轉手收錢盈利,形成了不小的政策尋租空間。能提供免費註冊,並精心篩選企業的孵化器將成為首選。

  總結

  孵化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背後是初創團隊的高比率增長。從某些方面看,投資人像古代的伯樂,但這之中又有幾個問題存在:首先,對於初創團隊來說,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支援,靠譜的隊友、導師、供應鏈、推廣渠道都很重要:投資人可能沒有這麼全面的資源。其次,“伯樂尋找千里馬”的“尋找”是一個重要的過程,那麼一個可以“互相尋找的平臺”的存在就變的很有必要了。最後,投資人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們需要很謹慎的投資才行。而初創團隊需要讓投資人看到靠譜的一面。所以在初創團隊在成長到一定階段之前,需要一個比較容易獲取幫助的平臺。

  孵化器的存在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所有參與者的需要:大家各取所需卻只需相較以前更少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