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和平相愛教案

  《生命與和平相愛》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生命與和平相愛》優秀的教案以供大家學習。

  《生命與和平相愛》教案:

  教學目標:

  ①能快速閱讀課文,捕捉有價值資訊為戴維設計一份全面、別緻的小檔案;

  ②能通過合作學習探究並說出戴維優秀才能形成的根源;

  ③能結合課文內容,具體闡述對文題的理解;

  ④能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猜想並寫出戴維寫下的願望,或寫一句告誡人類的“和平箴言”。

  教學重點:

  通過合作學習探究並說出戴維優秀才能形成的根源;結合課文內容,具體闡述對文題的理解;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猜想並寫出戴維寫下的願望,或寫一句告誡人類的“和平箴言”。

  教學內容:

  速讀課文,捕捉資訊,設計小檔案;合作學習,說出戴維優秀才能形成的根源;結合課文,理解文題;猜想願望,或寫一句“和平箴言”。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播放影片《索菲的選擇》或《辛德勒名單》片段,渲染課堂氣氛,瞭解猶太民族的苦難史,為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及主題打下基礎。

  教師開場白:指著影片。同學們,這是一段悲慘的歷史,是那個時代猶太民族慘遭迫害和殺戮的有力見證。而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正以自己諸方面的出色表現,向人類證明著這個民族生機勃勃的巨大創造力。一個叫戴維的青年就是這個民族中優秀的一位,那麼,是什麼力量使這樣一個經受苦難的民族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呢?讓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散文《生命與和平相愛》,共同走進猶太民族吧。

  1、選2—3個小組上臺彙報交流;

  2、教師組織協調,並對各組的特點給予鼓勵性點評;

  個性檔案

  教師指導語:這個民族中的優秀青年戴維是怎樣的形象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捕捉有價值資訊為戴維設計一份全面、別緻的小檔案,檔案中必須包含評語這一項不少於50字,其他專案內容可依據文字自主而有創意地設計。

  過程:1、學生速讀課文,捕捉資訊,設計檔案;教師巡迴指導,捕捉有特點的設計。

  2、選取幾個同學的設計,實物投影,交流、點評。

  點評可以先一一評,然後作比較點評;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評,說說自己設計的亮點及遺憾,也可以讓學生互評。在尊重學生的獨特創意的基礎上,教師可作適當補充。對這一環節的評價,側重鼓勵學生在設計中的主動性、全面性和創意性,及評語的客觀性和個性化的思考。

  追根溯源

  教師指導語:“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如此優秀的猶太青年,其優秀才能形成的根源是什麼呢?請大家閱讀課文,並結合你對猶太民族的瞭解,探究其中的原因。

  過程:1、學生閱讀課文,獨立思考,並寫出自己探究的結果;

  2、組織小組交流、討論,並作好記錄;

  3、各小組代表全班交流、討論、歸納,教師作適當引導、啟發。

  可根據文中議論性語句,如文章的核心部分第11段,引導學生從家庭環境、社會教育,進而從民族精神等方面交流。

  千里姻緣

  教師指導語:有人認為,本文題目“生命與和平相愛”可以換成“個人——家庭——民族”,也有人認為不能換,因為這三者之間相距甚遠。你認為呢?請結合課文內容,具體闡述理由。

  過程:1、學生再讀課文,獨立思考;

  2、組織小組交流、討論,並作好記錄;

  3、小組代表彙報交流。

  引導:戴維是千百萬個猶太人中的一員,是整個優秀的猶太民族中的優秀個體,正是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社會教育,特別是猶太民族的教育智慧和優秀民族精神,滋養了戴維優異的人格力量。文章要揭示其品質之“源”,就必然會揭示出他個性中蘊涵的民族精神的共性,通過他透視出整個猶太民族。所以說散文所寫的個人、家庭和民族,都因著熱愛生命,祈禱和平的願望而千里姻緣一線牽。

  說明:“追根溯源”和“千里姻緣”這兩個環節,教師可根據情況自主選擇,但在具體交流時,要充分尊重學生合理而有獨特視角的發現,對學生髮言中提及的文中凝練的語言,要指導朗誦,注重情感體驗。

  妙筆生花

  教師指導語: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們一定能明白戴維12歲小學畢業時寫下的願望,一定能理解“後來一切都好”這句“智者的和平寓言”的涵義了吧!下面,請同學們任選一題。

  1、在戴維讀書的小學裡,校長辦公室門前一塊平坦的石板地面下邊,埋著戴維畢業時寫下的願望。請根據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猜想並寫出戴維寫下的願望。

  2、“後來一切都好”是戴維童年時寫下的話,作者認為“像一個智者的和平寓言”。請你也寫一句告誡人類的“和平箴言”並附上你對該箴言的說明。

  過程:1、學生獨立思考,並寫出自己的理解;

  2、實物投影,集體交流、討論;

  3、教師小結、點評。

  “願望”與“箴言”能基本表達生命與和平相愛的意思即可。

  課堂小結

  戴維,—個有著愛和平、愛生命的信念,有著為和平而奮爭的勇氣,有著同情人類的豁達心胸的優秀青年。使我們深深地瞭解到,猶太人經歷了苦難與屈辱具備了熱愛生命、祈禱和平的民族精神,使我們完全相信“當人類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夠與‘和平’這個字眼相親相愛,我們每一個人靈魂深處那潛藏的創造力便會真正被啟用,人間什麼奇蹟都可能發生。”

  《生命與和平相愛》原文閱讀推薦:

  隨便向一箇中國人提起猶太人,我相信他首先想到納粹的凶殘和我們熟悉的那些電影片段:《索菲的選擇》《辛德勒名單》……電影無情地把我們與人類那段悲慘歷史連線得如此切近,是我們的靈魂產生突然的壓抑;但也感謝電影,使我們得以知道那段歷史。今天,“迫害”“殺戮”那些往事不僅對於我們,即使對於猶太人本身——特別是他們中年輕的一代,也遙遠到只剩下記憶中的一個痕跡。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他們以自己在諸多方面的出色表現,向人類證明著這個民族生機勃勃的巨大創造力。戴維·費爾斯汀就是我認識的一位美國猶太青年,這位青年現在北京從事美中文化交流。

  我與戴維相識是因為他讀過我的一部長篇小說。輔導他中文的老師有一次告訴我,說他本來是要以教讀這部小說幫助戴維提高中文水平的,但他發現自己已經不具備輔導戴維的能力,因為戴維閱讀中文長篇小說的水平已經達到無須輔導的程度,而這個年輕人學習中文的全部時間加起來也不過四年。

  戴維來了,一位深棕色頭髮、精幹、靈活的高個子青年,一臉迷惑外人的天真快樂—我這樣說是因為他除了天真和快樂,還有超出他同齡人的某種冷靜與成熟。戴維說一口自然、流利的普通話,發音咬字準確自如,運用詞彙貼切嫻熟①,使初次聽他中文的人不免驚訝。他坐在你的對面、毫無賣弄意味地與你②侃侃而談,你則不斷被這樣一個事實所歎服:你面對的的確是一個美國人,但這人的確說著類似中國標準漢語——如果說與播音員的標準略有不同,那是因為戴維的漢語語音比播音本身更像生活。

  前不久戴維主動要求參加了美國國務院的一次中文水準考試,這是一項高難度的考試,即使資深的漢學③家也難以應付。考試分為五等級,第五級便是最高一級,分數為5分。美國至今還沒有一位非華的美國人得到這個分數,似乎主考機構所以設立這個分數,就是要讓美國人永遠也無法獲得這個等級。戴維的成績令考官讚歎,他的閱讀獲得4分,口語是4+。贏得老上如此高分的美國人目前只有兩位,戴維.費爾斯汀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漢語,戴維還掌握了日語、西班牙語、希臘語以及猶太民族古老而優美的希伯來語。他好象有一種天然生成的向語言挑戰的本能,又彷彿具備著掌握任何艱難語言的特殊才情。

  這個對語言有特殊敏感、對一切新鮮事情興致盎然的青年,尚不滿28歲,何以具備一旦嚮往,便鍥而不捨地追求的氣概與能力?這需要充沛的精力,也需要聰明過人的天分,當你打算探討這一切時,你可以很自然地首先想到充滿智慧的猶太民族的屬於全人類的那些著名人物,從馬克思、愛因斯坦到弗洛伊德、卡夫卡……在美國。猶太裔教授佔全美國大學教授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七,現今僑居德國的著名美國學者道格拉斯·史蒂文森也曾經說過:“美國因猶太移民的到來而得到充實,猶太人把他們的智慧獻給了美國的文化、教育和科學。”

  有著四千年曆史的這個民族,誕生於《聖經》發源地的這個民族,千百年來一直被他們的敵人驅趕而流離失所。但是在精神和肉體面臨被滅絕的巨大威脅下,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於本民族宗教和文化精髓的維護。今年初夏,我在美國訪問俄克拉荷馬市的猶太會堂,會堂的拉比壞者驕傲之情對我說:“你知道,人類只有兩個民族至今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語言,這就是猶太人和中國人。”

  我不禁想起開封和上海這兩個城市曾經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友好而無私地接納逃避迫害的猶太人。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懷著寬厚之情對待備受折磨的猶太人的民族之一吧。當我到達戴維的家鄉——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當我訪問他的家庭時,我受到達戴維的父母——戴維和老費爾斯汀他的太太親切、誠懇的接待。

  我得知戴維的父親即是本城猶太會堂受人尊敬的拉比和研究猶太教的教授戴維的母親曾經是一位富有經驗的跳水教練。他們夫婦兩次來中國旅遊,第一次便是帶著戴維,那年他16歲。日後戴維與中國許許多多的關係,或許就始於他那充滿青春幻想的16歲的遠東之行。在他成長的歷程中,父母從不拒絕客人對戴維的誇獎,但他們並不過分溺愛這個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也不刻意為戴維的各種興趣出主意,但他們鼓勵他努力。戴維8歲是就曾寫過長達58頁的的插圖的偵探“小說”,雖然那不過是一個孩子的幼稚之作,但老費爾斯汀先生卻一絲不苟地將這“小說”打印出來,完好地儲存至今。這個家庭的親情,和諧、樸素而有剋制,他們彼此關懷,並且能夠細緻地欣賞對方的好意。這種家庭氣氛造就了戴維處事的條理性和思維的獨立性,還有向面臨

  的諸種難題進攻的巨大韌性和耐力,他似乎很早就已明白他的才華所在,也知道如何最有效地運用並且發展這才華。

  五月那個晴朗的早晨,戴維的父親,衣著整潔、氣質儒雅的費爾斯汀拉比引導我參觀了由他主持了25年的猶太會堂。在這座名叫以色列之宮的會堂裡,那巨大彩窗上象徵猶太族的耀眼的六角星,那七杈大燭臺,那燃燒的生命之樹和不滅的永恆之燈,那書寫在潔白羊皮上的典雅的古希伯來文《聖經》,使我感受著生命的神聖與內心的祥和。在這裡,正在休息的戴維和他的父親教我學會用希伯來文說“生命”,說“和平”。

  這種古老的,然而人類永遠需要的聲音,使我忽然發現,正是對生命不衰的熱愛和對和平執著的祈禱,支撐著猶太民族不斷戰勝人類所能承受的最大苦難,使他們更加珍惜家庭和親情,重視知識、教育和文化,也更重視自身的發展開創更理想的環境。祖先的輝煌歷史和數千年屈辱的經歷,也使他們格外懂得,民族整體的出色,以及每一個個體的優秀,對於保障這民族在苦難中立於不敗之地是多麼咬緊!當戴維.費爾斯汀和你面對面交談時,你會在他活潑而又謙和的目光裡,偶爾覺察出一種來自心底的深深的清高與自尊。

  在戴維的家裡,他曾給我朗讀他8歲創作的那部“鉅著”和6歲創作的“短篇小說”。這個善良的孩子,他的每篇小說都以這樣一句話來作結尾:“後來一切都好。”這樣的結尾,看上去過於平淡,可實在又像是一個智者的和平寓言,不是麼,它雖是一個孩子簡單的好心,但又何嘗不是人類最終的集體願望呢?世上哪一條活著的生命不企盼“後來一切都好”呢?無論是一個兒童,還是一個總統。

  再過一年,或許戴維的中文口語和閱讀會獲取美國人難以達到的最高等級———第五級:5分。但這也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於,他以超人的聰慧、活力和激情,短期內的確在中國創造了一個外國人幾乎無法創造的語言奇蹟。當呢試圖鄭重瞭解和理解一個民族時,還有什麼能夠比深諳這民族的語言文字更為重要呢。重要的大約還在於,戴維對於一切他正在做的事情的那一份鄭重。時代的愈加浮躁使有些青年已不再擁有這鄭重的心境。

  離開奧斯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戴維來到他就讀過的小學。當我們走上校長辦公室門前一塊平坦的石板地面時,戴維告訴我,這兒埋著當年他們畢業時每一個人寫下地願望。我不曾問及戴維12歲寫下地願望是什麼。我願望那石板下地願望與生命、和平有關。是因為在奧斯汀地以色列之宮戴維和他的父親教我用希伯來文說過“和平”“生命”嗎?是因為戴維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為生存的和平奮鬥嗎?是因為戴維贈過我一枚用希伯來文書寫著“生命”的描金紀念章嗎?是因為那條穿越奧斯汀的美麗的科羅拉多河始終在這個猶太孩子的心中流淌,那晶瑩的、深沉的河水滋潤了他同情人類的心胸嗎?是因為我在猶太會堂傾聽過唱詩班的猶太少女用清純、寧靜的聲音歌唱“和平”“和平”嗎?我不知道。我只是相信,當人類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夠與“和平”這個字眼相親相愛,我們每一個人靈魂深處那潛藏的創造力便會真正被啟用,人間什麼奇蹟都可能發生。生活也肯定能夠像戴維“小說”那單純而又豪邁的結尾那樣:“後來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