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誌評審會領導講話

  縣誌是反映地方政治、經濟、文化、人物、地理、物產和歷史沿革的重要資料,實施縣誌數字化,對於突破縣誌資訊利用的時空限制、充分發揮縣誌資訊的作用和滿足縣誌發展的時代要求具有重要意義。而所謂評審,是通過一個評審委員會評價、審查評審物件的能力、資格、業績等,並根據評審結果決定評審物件是否可以擔當某種職位、承擔某種任務、獲取某些資助和名譽稱號等。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各位領導,各位史志專家學者,同志們: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在這燦爛的收穫季節,我們相聚在鴨河之濱,召開第二屆新編《××縣誌》評審會,可以說,今天是個好日子,此舉也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盛事。為此,我首先代表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及全縣萬人民,對許主任在百忙中親臨會議,對各位史志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你們所從事的修志事業表示崇高的敬意!對大家關心、愛護和支援××修志工作表示誠摯的謝意!

  ××縣有修志、讀志、用志的優良傳統,把官修志書始終作為存史、資政、教化的重要歷史文獻。××歷史上第一部縣誌編纂於順治年間,乾隆年間由兩卷擴修為四卷流傳至今。第一部新編《××縣誌》始修於年,年出書,歷時十年,被評為省史志成果一等獎,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經成為了解××、推介××、考察××、投資××的平臺和載體。第二屆新編《××縣誌》從年開始編纂,歷時五年,記載了——××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這個時期正是改革開放後××快速發展的時期,其出版發行必將產生承前啟後、溝通內外的文化橋樑作用。

  我擔任本屆××縣史志編委主任,把第二屆《××縣誌》編修成有益當今、惠及後世的傳世佳作,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使命,對此,我感到無比光榮,也具有很大壓力感。我們已經從全縣發展的戰略高度去認識、看待和支援修志工作,把修志列入全縣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擺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要向全縣通報進展情況,階段性工作都要做出安排,平時遇到問題及時給予解決。但××是個國家級貧困縣,基礎差,底子薄,人才短缺,修志人員能力和水平有限,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部評審稿非常難能可貴,縣委、縣政府也是十分滿意的,但志稿肯定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與出書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殷切希望能夠藉助這次評審會議,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不吝賜教,充分發表真知灼見,多多提出寶貴意見。我們將虛心學習,認真聽取,把這些寶貴的意見融入志書中,樹立精品意識,努力編修出一部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無愧當今和後世的一代佳志、良志。

  我們將努力為這次會議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術研討環境,但××食宿接待條件有限,不足之處懇請大家諒解。××的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步入黃金時期,希望大家在評稿之餘,對全縣的其他工作提出寶貴的指導意見。××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誠邀各位在會後或日後能夠前來觀光旅遊。

  最後,預祝評審會議圓滿成功!

  謝謝大

  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同志們:

  今天,《沂南縣誌》志稿評審會隆重召開,省、市和兄弟縣區的各位領導和專家現場指導,這是我縣修志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必將進一步提升我縣誌書修編工作整體水平。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蒞臨評審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沂南是諸葛故里,紅嫂家鄉,昔日孟良崮戰役的主戰場。全縣平原、山區、丘陵各佔三分之一,總面積1774平方公里,92萬人,轄17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600個行政村。 沂南是歷史文化大縣,古稱陽都,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一代賢相諸葛亮的誕生地和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祖居地。境內文物古蹟、人文景觀眾多,其中漢代古蹟就有近百處,北寨漢畫像石墓群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學歷史課本、北京奧運會紀念幣設計圖案就取材於這裡精美的漢畫像圖案, 被譽為“齊魯小敦煌”;正在開發建設中的諸葛亮文化景區和長達12華里的漢街是省內外有影響的漢式建築群之一。

  沂南是革命老區縣,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革命戰爭年代,沂南是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蘇魯邊區省委、山東分局、八路軍一一五師、山東縱隊、抗大一分校、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曾長期駐紮沂南。山東省政府前身“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就誕生在我縣的青駝鎮,著名革命歌曲《跟著共產黨走》誕生在孫祖鎮。這裡是孟良崮戰役的主戰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徐向前、羅榮桓、粟裕等都曾在沂南戰鬥和工作過。全縣先後有30餘萬人次參軍支前,犧牲萬餘人,湧現出了“沂蒙紅嫂”明德英、“沂蒙母親”王換於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勤勞質樸的沂南人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沂南是文化旅遊新縣。境內沂河、汶河、蒙河三河匯流,山清水秀,自然生態良好,是國家級生態示範縣,被稱為“北方小江南”,竹泉、溫泉資源更是北方少有,貫穿全境的汶河是臨沂市的主要飲用水源,也是全省沒有汙染的生態河流之一。初步形成了以彩蒙山、諸葛亮景區、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汶河漂流、溫泉竹泉為主體“五點連一線”的旅遊開發格局,著力打造了“諸葛亮文化之鄉、沂蒙紅嫂家鄉、漂流之鄉、竹泉古村之鄉、地熱之鄉”五大旅遊品牌,其中,竹泉旅遊區以其獨特的“泉、竹、村”魅力成為全省“逍遙遊”示範點;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省內外知名,大型電視連續劇《沂蒙》和正在熱播的影劇《沂蒙六姐妹》,就拍攝於我縣馬牧池鄉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

  沂南是資源富集縣。全縣現已探明礦產9大類36個品種,其中石英砂岩、“中國藍”花崗岩、黃金、石灰石、磁石、地熱等10餘種為優勢資源。特別是石英砂礦在全國儲量最大,地熱資源尤為豐富,是體現臨沂“地熱之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出水溫度達73.5℃,年出水量7000多萬立方米,建成了維多利亞溫泉度假村,蒙山溫泉度假村正在加快建設中。

  沂南是特色經濟強縣。電動車城和優質建材、機械電子、食品加工、輕工玩具“一城四基地”產業叢集初具規模,電動車、石英砂、制磚機、片式電感和北斗內建天線、大口徑鋼管、小型工程機械、高檔異型玻璃瓶、肉鴨產品等8個工業產品全國縣域第一。電動車產業叢集形成了年產100萬輛的規模,被評為“山東十大具有影響力產業叢集”,併入選“中國縣域產業叢集競爭力100強”。農業經濟彰顯品牌優勢,培植壯大了優質糧油、有機蔬菜、健康養殖、高效烤煙和生態林果五大主導產業,去年,有11種蔬菜獲國家級有機認證、8個生豬產品獲國家級綠色認證,20xx年全縣實現農業增加值24.5億元,佔GDP的21.2%。蔬菜面積達到65萬畝,其中綠色無公害蔬菜20萬畝,年養殖加工肉鴨2億隻,生態養豬10萬頭,林果栽植32.7萬畝,花生30萬畝,黃煙4萬畝,已發展成為“全國健康養殖示範縣”、“全國肉鴨養殖加工第一縣”、“全省有機蔬菜生產基地縣”和“全省烤煙生產基地縣”。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及上級部門的支援幫助下,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搶抓機遇,逆勢而上,建設經濟文化強縣,打造活力沂南、實力沂南、魅力沂南”的目標要求,扭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解放思想,創新舉措,狠抓落實,全縣呈現出經濟企穩向好、社會和諧進步的良好態勢。特別是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工業用電量、稅收入庫和地方財政收入、縣鄉職工工資五個三年翻番。20xx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居全市前三位,在全省30個欠發達縣中的綜合實力躍居前列。今年上半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逆勢上揚,增幅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5億元,同比增長13.5%;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9.4億元,同比增長26.1%;財稅入庫3.86億元,同比增長18.7%;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23億元,同比增長12.73%,以上指標增幅均居全市12個縣區前三位。

  在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地方史志工作,把做好志書修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2006年 7月啟動二輪修志以來,按照上級“一納入五到位”的工作要求,及時調整充實了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強化領導,落實措施,做到了領導、機構、經費、人員、辦公條件五到位,促進了修志工作紮實有序地開展。20xx年,沂南縣史志辦被評為“全省史志工作先進單位”。

  這部續修的沂南縣誌近80萬字,上限起自1990年,下限止於20xx年,有些內容適當上溯和外延,其中大事記內容延伸到2009年,主要是對改革開放後全縣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進行全面梳理、準確記述,使其成為一部繼往開來、服務當代、垂鑑後世、具有獨特歷史和學術價值的地情書。但由於時間跨度大、資料缺乏、經驗不足等限制,目前提交的評審稿難免有所疏漏,與定稿出書要求還有一定差距。真誠地請各位領導、專家多指導,多提寶貴意見,我們將倍加珍惜這次評審機會,虛心聽取和全面彙集各位專家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做好修志後續工作,提高修志水平。評審會後,縣史志部門的同志要認真歸納、消化吸收各位領導、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精修細改、精益求精,切實做好修改工作;全縣各有關部門要繼續對縣誌修編工作給予大力支援,積極提供準確可靠的資料,力爭出精品、出佳志、出力作,早日錘鍊出一部高質量的沂南縣誌,更好地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相信在各位領導、專家的指導幫助下,這次評審一定會能夠達到預期目標,使續修新志成為一部客觀、公正、翔實的志書,成為一部經得起歷史檢驗、無愧當代後世的良志。

  最後,預祝《沂南縣誌》評審會圓滿成功!祝各位領導、專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萬事如意!

  三:

  尊敬的***老師、***老師,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

  乘著全國兩會勝利閉幕的和煦春風,《**縣誌1991—20xx》縣級評審會在此順利召開。我謹代表**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全體幹部職工向各位領導和兩位老師的到會表示誠摯的問候!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援地方誌工作的各位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

  盛世修志,志載盛世。**有修志、讀志、用志的優良傳統,志書一直髮揮著資治、教化、存史的重要功能。我縣流傳至今的舊志有9部,其中第一部志書編纂於明嘉靖二十年1541。第一輪社會主義新方誌《**縣誌》始修於1982年,歷時14年,於1996年10月編纂出版了135萬字的鴻篇巨帙,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評為“全國地方誌二等獎”。這部縣誌出版後已成為社會各界瞭解**、推介**、投資**的平臺和載體。第二輪縣誌,也就是今天我們評審的這本《**縣誌1991—20xx》在主編黨鳴同志傾盡心血的主持下,在副主編肖續康、李繼高、王萬明、車文軍等同志的全力配合下,於2006年10月正式啟動,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寂苦,以對**人民和**歷史高度負責的“史官”精神,先後完成了篇目設計、人員培訓、資料收集、編纂修改等工作。經過6年的艱辛筆耕,於去年11月完成了縣級評審稿的文字總纂工作。該書全面真實的記載了**15年間的歷史變遷,共設19編、84章、337節、1576個目,涉及傳記和以事系人人物1328位,字數120萬。縣級評審稿印製出來後,我們相繼分發至縣地方誌編委會各相關成員單位和相關社會知名人士,供參閱評審。

  縣誌編修是一項十分繁重的社會文化工程,儘管我們對《**縣誌1991—20xx》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但依然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之處。藉助這次評審會,懇請各位領導和專家老師圍繞志稿的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等方面,不吝賜教,發表真知灼見,為志稿的後續修改和完善提供智力支援。我們將對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科學梳理,逐條、逐項地消化、吸收,認真予以修改完善。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愛護下,在社會各界的鼎力配合和支援下,在全體修志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縣誌1991—20xx》一定會成為我縣又一部佳志、良志。

  預祝《**縣誌1991—20xx》評審會議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