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認識釐米說課稿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 是九年義務教材小學數學第三冊第9-10頁的教學內容。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教材
《認識釐米》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節課是藉助學生生活經驗,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感知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國際統一的長度單位——釐米,並學會用直尺進行簡單的測量。基於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的認識基礎上,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通過對目標的進一步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難點是: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結合本節課的知識特點和和一年級後段學生的認知發展的教育學,心理學規律,我通過以下教法和學法指導引導孩子學習。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本節課作為“空間與圖形”模組學生接觸長度單位概念和進行測量的重要開端,我通過操作演示法,討論法引導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指導觀察法認識直尺、建立一釐米長度的表象。進而通過指導操作法、操作演示法引導學生用直尺進行測量。
指導學生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自己認為表達的清晰,別人認為聽得清楚,達到高效的溝通目的。
三、說學法
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根據本節課知識內容多且抽象這一特點,課堂上更多的給學生提供操作和交流的機會,傾聽孩子對問題的理解。在匯入環節,通過觀察法和操作法感知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引發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認識釐米”這個問題時,通過觀察法、操作法、比較法建立對“釐米”這個單位本質的認識。通過自主操作法和合作學習法突破測量這一難點。
四、說過程
上課伊始,我通過簡單的談話和微課展示引導學生感知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然後引導學生拿著直尺近距離觀察,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弄清1釐米的實際長度。接著鼓勵學生說說生活中遇見的1釐米實物加深認識。最後學習用直尺進行測量,突破測量方法、長度估計這一難點。
最後引導學生進行回顧總結。
人教版認識釐米教學反思
我覺得教師要想上好這類課,首先得益於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釐米是長度單位,1米等於100釐米等,學生缺乏對知識的來源,形成的認識,缺乏自己的體驗,因此很難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釐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其次就是合理學習活動的組織,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活動中建立長度單位的初步表象。
愛玩,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的這種天性,在教學中有效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溝通學生情感世界和書本世界的聯絡,教學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面所說的用實物量,用尺子量,量課桌,量自己的身體,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盎然,而這些活動對於他們建立正確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數感,有著重要意義。
二、估測中發展初步的空間想象能力。
估測是對事物的整體把握,是對事物數量的直覺判斷,思維經歷著觀察,猜測,類比,推理等活動。估計與數的認識,量的計量相配合,有助於加深對數的理解, 增強靈活處理日常數量關係的能力。為促進學生的估計能力,發展數感,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估計,通過組織學生估測,交流各自的估測策略,比較各自的估測結果,展示每個學生的創造性想法,能夠相互借鑑,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估計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實踐中認識長度單位的應用價值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課堂教學應該著力體現生活性。在課堂上,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測量方法之後,我讓學生自主選擇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量一量並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長度單位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