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品德與社會有話好好說教學案例

  《有話好好說》就是力圖讓學生通過活動使學生認同有話好好說的重要性。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現在的學生因為是獨生子女,所以往往非常以自我為中心。說話也往往從自己的角度,不懂得尊重他人。由於說話方式的問題,常常引發一些矛盾,導致學生產生人際交往的問題。《有話好好說》。本節課就是力圖讓學生通過活動使學生認同有話好好說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各種交流,體驗活動中探究有話好好說的方法。通過活動,尊重父母,善待父母、提高自己父母、與別人溝通的能力,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更加自信,更愉快地與他人交往。

  二、學情分析:

  隨著身體的發展,心理的成熟,與父母的交流和溝通會越來越少,隔閡也越來越明顯,說話也就越來越不注意分寸,有時,還帶有“嗆人”的味道。這在心理上稱為閉鎖心理。將自己的心事、心中的想法包裹起來不輕易外露給他人,這其實是青春期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隨著青少年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的增強,社會實踐能力的豐富,學生們有一種長大的感覺,有一種親自體驗生活的渴望,相關資料表明,學生眼前面就臨這樣的幾個矛盾:

  1.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

  在一些行為活動、思維認識、社會交往等方面,表現出成人的樣式。在心理,渴望別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於年齡不足,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

  2.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他們漸漸地在生活上不願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否則心理便產生厭煩的情緒;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並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願望;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

  3.自制性和衝動性的矛盾

  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他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則;但事實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時會魯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衝動的矛盾之中。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與父母產生衝突的原因,掌握一些有話好好說的策略。

  2努力做到有話好好說,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與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體會父母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態度對待父母,堅持正確的看法和行為。

  3.重點、難點:1與父母發生衝突的原因 2有話好好說的策略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師:我們每次上課,總是有很多問題請你們思考,要你們解答。但今天同樣是問問題,老師換了一種方式。我的問題在小盒子裡,請一個同學從中抽取一張,抽到什麼問題就回答什麼問題好嗎?

  師:紙條上寫著什麼你會說話嗎?這真是個沒想到的問題。

  師: 你會說話嗎?會 同學們你們都會說話嗎?

  師:你看這位同學會不會說話:課件1

  1.預測一下他這麼說話結果會怎麼樣?

  師生交流

  2.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說,你看同樣的事情說話的態度和方式不同,起到的效果也就不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主要內容就是《有話好好說》。

  3.現場調查你和父母之間曾為了一些小事爭吵過的請舉手、你曾頂撞過父母的請舉手!

  生舉例項交流……

  師:能把當時的情形講給同學聽聽嗎?

  小結:看來,很多同學都有相同的心理經歷,為什麼我們不像小時候那樣乖巧聽話了,現在總是不斷的和父母有著分歧和爭吵呢?

  4.想找到原因嗎?

  我們一起來找一下原因吧!有一個祕密告訴大家,張老師還是一位心理醫生,行醫多年,我現在就給你把把脈,找找你們的病根。看看導致上面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二把脈聽診講述新課

  師:相關資料表明,你們眼前面就臨這樣的幾個矛盾:課件2

  1.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

  師生交流:隨著青少年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的增強,社會實踐能力的豐富,你們有一種長大的感覺,渴望別人把你看作大人,尊重你、理解你。

  但由於年齡不足,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

  2.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師生交流:你們漸漸地在生活上不願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否則心理便產生厭煩的情緒;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並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願望;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

  3.自制性和衝動性的矛盾

  師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則;但事實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時會魯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衝動的矛盾之中。

  客觀原因:當然,產生有話不能好好說的原因,也不全在你們身上,有些家長的教育方法也存在問題,不瞭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徵,對孩子管頭管腳,從而引起了孩子欲擺脫父母監護的心理牴觸。

  同學們,可能當我在分析客觀原因時,很多同學好像找到了知音,把很多爭吵歸咎與父母,但你們有沒有站在父母的立場考慮?父母可能一時誤解了你,說錯了話,沒太在意他們言談舉止的分寸,可父母是人啊,他不是神,你不能要求他們永遠是對的。但有一點,父母是愛你們的,他們深怕你們走彎路,他們為我們解決衣食住行,為我們提供擋風避雨的港灣,想到這一點,有什麼話不能好好說呢?父母不理解,就都和他們好好溝通,敞開心扉和他們交流,真誠聽取他們的勸告,他們的話總有一定道理的。你們還記得品德書上的一首詩歌嗎?

  三、靈丹妙藥

  1.就前面同學們與父母發生過的爭端:請同學們站在母親的角度好好想一想,怎樣做我們才能有話好好說?有什麼祕訣?

  師生交流

  2.剛才,大家各抒己見,給出了不少好的意見。根據同學們的歸納和老師的補充我們已經總結出來了,有話好好說,的祕訣是:

  及時溝通、主動交流、認真傾聽、主動道歉、善於體諒、控制情緒、承擔責任、討論協議課件4

  3.我們不光要與父母有話好好說,在生活中還應該對哪些人有話好好說。

  師生交流

  四課堂總結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節課收穫的知識在日後的生活中與父母和睦相處,聽取父母的諄諄教導吧!別忘了“有話好好說”!祝你家庭和睦,永遠幸福快樂!

  六上品德與社會有話好好說教學反思

  本課實際就是品德課中的心理教學,學生心理的發展,良好心理品質的養成,並非通過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可以達到的,是要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體驗性活動和環境中去完成。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推動這些活動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則是在活動中,經教師的點撥、啟發,通過自敘、談感受、角色互換、情景表演、討論分析等方式來達到行為改善的目標。不會好好說話在現在的學生中普遍存在,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共鳴。所以我在備課的時候大膽地改變了教材給我們提供的活動材料,而選擇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與父母發生的衝突……回憶父愛、母愛、……感恩父愛和母愛等能引發大家共鳴的事件來討論。選擇了這些話題進行訪談,來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使學生能夠通過對過去言行的反思,進而更好地與父母交流、溝通達到有話好好說的活動的目的。

  想要營造和諧的課堂,需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在品德課上教師可以是朋友、甚至可以是訪談活動的主持人。那樣,學生就願意向你傾吐心聲。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此時老師是他們煩惱的傾訴的物件,是他們生活的引路人。所以,我很少在課堂中去評價誰對誰錯,或是要求大家應該怎麼做,而是引發大家的討論,使大家產生情感共鳴,自己通過體驗,交流,去認識,反思,達到行為改善的目標。

  整節課,我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對學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因為說話方式帶來的困惑、採用討論、換位思考、情感點撥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更好的說話方式。在這種融洽的氛圍中,學生毫不拘束、大膽表現、暢所欲言,不僅知道了說話方式在與父母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還能讓學生在各種交流,體驗活動中探究有話好好說的方法。通過活動,提高自己與別人溝通的能力。

  當然,一節課是不能完全改變學生的,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還需要時時注意引導,讓學生學會好好說話。

  本課不足之處:啟發的語言沒能進行精心的設計,點撥的語言不到位,使學生的積極性沒能充分的調動起來,沒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因為自身頭腦反映緩慢,對學生的解答沒有及時做出準確的相應的評價。

  我將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專研教學藝術和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