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上冊開花和結果教學設計

  事物是發展的,七年級生物教學設計也是發展的。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生物上開花和結果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章講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節是本章的第三節,是在前面瞭解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的基礎上,認識植物的開花、結果的過程。從教材內容設計看,本節由“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三部分組成。其中,“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後子房的發育”這部分內容較抽象,需要教師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抽象思維已有較大的發展,但仍需要具體的感性知識作支援。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這一認知規律。匯入時要從生活入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運用多種如實物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分析問問題、解決問題。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課標》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基於課改理念及《課標》要求,我在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通過“目標引領、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教師釋疑、當堂反饋”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技能,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同時,在學生理解生物學知識的過程中,順其自然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知、情、意、相結合,達到教育的目的。

  四、設計思路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概述花的主要結構;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愛花、護花的自覺習慣。

  2、教學重點、難點

  1花蕊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係

  2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後子房的發育

  3愛花習慣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

  3、教學方法:“目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教學模式輔助多媒體教學。

  4、教學評價:本節課教師對學生探究的過程及時給予多種評價,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求知慾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就感。

  5、課時安排:1課時

  6、課前準備:學生準備新鮮的植物的花;教師準備PPT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初中學生的學習往往帶有感情色彩,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產生學習的慾望。如果直接進入主題,學生往往會覺得不感興趣,就不會去主動的探求知識。所以,我運用了一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讓學生的情緒“興奮”起來,繼而產生了觀花、賞花的願望。接著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讓學生聯想桃花落了會長出什麼?繼而引出課題《開花和結果》

  二第一部分:花的結構

  1、老師首先說:說起花你們並不陌生,你們是否知道

  ①花是由什麼芽發育成的?

  ②花都有豔麗的色彩和香味嗎?

  ③不同的花它們的大小、形狀和顏色一樣嗎?

  請同學們討論,進而讓學生明確:雖然花的大小、形狀和顏色不同,但它們的結構卻基本相同。

  2、出示學習目標:花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探究你手中的桃花的基本結構,畫出你喜歡的花,並嘗試標出各部分結構名稱。思考:花的哪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對於植物繁衍後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3、自主學習:學生動手探究花的基本結構,畫出花並標出各部分結構名稱。 討論思考題,嘗試解決。

  4、教師釋疑:教師巡視、指導,不能解決的問題給與點撥。

  5、當堂反饋:①出示桃花圖片,讓學生指出各部分結構名稱。板書

  ②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蟲吃掉了,這朵花還能發育成果實嗎?

  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花的雌蕊和雄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

  三第二部分:傳粉和受精

  1、目標引入:教師播放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的片段,問: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在做什麼?什麼叫傳粉?傳粉的方式有哪些?

  2、自主學習:學生帶問題自學課本內容,解決問題。

  3、目標引入:花粉落到雌蕊柱頭上以後,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讓學生自學受精的過程。

  4、自主學習:學生帶問題自學課本內容,解決問題。然後教師播放受精的過程動畫,讓學生觀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受精的過程。

  四第三部分: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1、目標引入:首先教師創設情境:花開花落,似水流年,盛開是一種美麗,凋謝也是一種美麗,只有花凋謝了,新的生命才會誕生。那麼傳粉和受精後花的哪些結構會凋謝呢?繼續發育的是什麼結構?發育成什麼?

  2、自主學習:學生帶問題自學,解決問題。

  3、聯絡實際:①你知道我們平時吃的農產品中哪些是果實,哪些是種子嗎?②你是否知道我們平時吃的玉米穗有缺粒的現象、向日葵的籽粒有空癟的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嗎?怎樣彌補呢?學生自由談,引出人工輔助授粉的知識。使教學與生活相聯絡。

  五情感教育

  從種子萌發到植株生長、開花、傳粉、受精到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看來植物要產生後代還真不容易啊!但是生活中往往有不盡人意的現象發生:隨意的採摘鮮花、攀折樹木的現象屢有發生。小花也有情,它們也會流淚。假如你是一朵花,雖然你每天用笑臉迎接著人們,但有時仍難逃厄運,那麼你將向人類發出怎樣的呼籲?讓學生抒發情懷,談感受,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愛花護花的教育。

  六課堂小結:由學生總結本節所學內容

  七當堂反饋:出示測試題,由學生完成

  六、板書設計: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一、花的結構

  花托

  萼片

  花瓣

  柱頭

  雌蕊 花柱

  子房—胚珠

  雄蕊 花葯—花粉

  花絲

  二、傳粉和受精

  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子房壁——果皮

  胚珠——種子

  受精卵——胚

  七、教學反思

  農村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

  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生物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必修的一門課程。但是在農村學校的生物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總是會受地域、資源、中考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的生物學知識少之又少。因此,我就提高農村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

  初中生物;中學生;教師;農村

  農村初中生物教師如果想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還有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農村學校的學習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夠讓中學生充分的認識到初中生物所帶來的趣事,更不能夠理解其中所暗藏的愉悅,所以為使農村學校的學生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而逐漸愛上初中生物,教師就必須明白農村學校的學生學習所面臨的嚴峻考驗並嘗試解決其中所帶來的問題。

  一、農村學校的生物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及挑戰

  由於時代的發展和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扶持而使得農村的教學質量已逐步提升,但是在農村教學之中還存在著很多潛在問題,而這些潛在問題的存在限制了農村教育的發展。比如說:目前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生物科考試成績不直接加入中考升學總分,只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考查科目。由於社會對中考升學評價體系的認識不足,導致學校、家長、學生只重視升學考試科目的教學,不重視生物學科的等非中考科目的教學。使得農村初中生物教學的開展受到限制而無法展開“雙手”,讓初中生物知識展現在中學生的眼前。為使初中生能充分認識到初中生物重要性,生物教師必須直接正面應對農村中學的現狀所帶來的困境,最大化的解決中學生學習的後顧之憂。

  二、提高農村學校初中生物教學的手段

  初中生物並非如同語文知識容易被中學生理解、接受,教師如若想要中學生儘可能接受其中所涉及的知識就必須依據自己所在學校的具體情況而制定最適合、最科學的教學手段來幫助中學生學習初中生物所涉及的相關知識,並採取較為適當的教學方法配合初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識點來強化中學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從而使得農村的學生逐漸從內心深處接受並愛上生物知識,同時能嘗試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

  1、發現農村學校所面臨的挑戰並採取措施

  初中階段屬於義務教育階段,但是由於此階段的改革之後,初中生物僅僅作為對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科目而不再直接加入升學考試,所以導致學校、家長以及學生多忽視了初中生物的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農村生物教師做個有心人。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農村教師如若想要在短時間內有效的提高中學生的成績,就要通過對農村學校的現狀以及引起這些現狀的原因進行分析而確定最有效的教學,然後在對其進行對症下藥,進而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才能讓初中生有更多的精力跟隨著教師的腳步主動前行、充實自己。例如:以北師大版初中生物教學內容為例,為使農村中的學子更加清楚的明白初中生物所能夠帶來的樂趣和對自己今後的生活的益處,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比如說:大多數農村學校已擁有國家免費配備電子白板,我們可以從中借鑑到不少優質的教學資源,不僅如此,我們農村生物教學也有自己的優勢,如我們身邊有很多活的生物,可以被我們直接用來進行教學。我們可以巧妙地把電子白板與學生生活所熟知的生物有機聯絡起來,增加直觀性和可信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教師想要學生能夠通過觀察而認識到青蛙的生長髮育特點,可以先利用電子白板中的資源讓中學生明白青蛙的生長過程,然後再讓學生在青蛙繁殖季節的到來之際,仔細觀察青蛙從受精卵到成蛙的生長過程及發育特點,從而使得農村中學生能夠通過電子白板和生物活體的觀察的相互結合而逐漸開闊視野,認識更多、更加有趣的事物,從而使得農村初中生物的教學課堂得以活躍,並且還能夠讓中學生逐漸體會到初中生物所涉及的相關知識所帶來的樂趣。

  2、農村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手段的實施

  農村學生的生活是非常豐富的,因為學生們在自己的生活和遊戲之中就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城市之中所沒有的生物,這樣就能夠有效的幫助中學生在此階段不斷的強化自己所掌握的相應知識並使得中學生在中學階段提升自身的見識。所以為使中學生在此階段昇華自我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農村生物教師可以逐漸做到讓課堂生活化,讓中學生能夠在生活之中學到書本中所沒有記載的知識,又能夠在學習之中認識現實生活中身邊的生物。例如,在學習植物體的結構、功能等相應知識時,就可以讓中學生從自己所熟悉的植物入手,讓學生們明白其中各部分的結構、功能以及所涉及的概念、原理和規律,進而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愛上初中生物,更容易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生物的教學能夠使中學生在初中階段奠定生物學基礎,提升學生生物學素養,培養他們團隊精神和科學態度,為了更好的配合素質教學的推行,我們農村初中的生物教師必須要及時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進,並直接正面應對農村中學的現狀所帶來的困境,進而最大化的解決中學生學習的後顧之憂,從而使得農村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更加充實有效。

  作者:秦巨集霞 單位:遼寧省本溪市本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參考文獻:

  [1]楊世春.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