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勵志故事

  坎坎坷坷人生路,風風雨雨紅塵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會有成功的歡愉,也會失敗的傷痛,面對失敗我們應該直面失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失敗

  昨晚我和妻子又吵架了。

  吵架的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妻子的那雙手。

  當時妻子在廚房洗碗,我去冰箱取東西。燈光下,我突然發現妻子的十指,像十條蟲子在碗邊扭來扭去。

  我不由地走近前,捧起妻子的雙手,湊到燈下細瞧:這是一雙什麼手呀!不經意間怎麼變得這麼粗糙?手背面板鬆弛無光澤不說,而且手指也變形,甚至指關節和手根處還有硬皮!

  放下妻子的雙手,我對妻子說,悲哀!我們結婚剛近十年,曾經多麼美麗的一雙手,怎麼會讓你糟蹋成這個樣子。

  妻子聽了我的話後,怔怔地我半天說,不糟蹋成這樣,那每天擦地、擦窗、洗衣、刷洗的活你幹呀?

  我攤開雙手說,那你至少也要講究一下護理嗎!

  妻子顯然很生氣,說,我生就不是富貴手,也不想窮講究。

  就這樣,我們不可避免地吵了起來。

  其實,當年妻子和我談戀愛時的那一雙手,真可謂是玉指蔥蘢。

  可以這樣說,當年我決定娶她,很大程度上,是她的那一雙手起了關鍵性作用。

  那雙手白白淨淨,十指修長纖細,手背處還有一個個很好看的漩渦。

  一看到她那雙手,我眼前就會立即產生“秋素景兮泛洪波,揮纖手兮折芰荷”的畫面來。

  新婚蜜月時,我每晚都要把妻子的雙手,放在我的胸前仔細撫摸,並把十指逐一放進嘴裡吮吸一會兒。

  這雙手之於我是很重要的呀!

  幾天後,我給妻子買了膠皮手套,囑咐她再擦地、擦窗、洗衣、刷洗時戴上。

  我還到超市選了效能溫和的清潔劑,讓妻子的手少受些化學成份的侵害。

  我告訴妻子,手對於女人很重要,手是女人的第二張臉。沒事的時候,自己要多按摩一下手背、手指。

  我見妻子坐在那兒靜靜地聽著,便更來了興致,給她背誦起我在網上搜來的保護手部面板的方法:雙手輕輕相互拍打,從小臂一直打到指尖,反覆做五六遍;五指分開,手指肚對著手指肚,略微用力對頂,反覆做十遍……

  我發現妻子坐著睡著了。

  讓我憤怒的是,幾天後,我給妻子買的那雙膠皮手套,竟然被她扔進了垃圾桶裡。

  我問她這是為什麼?

  她說用不習慣。

  這樣,我一句她一句,我們又吵起來。吵到最後,妻子竟雙眼噴火如怒獅般,用她那粗糙的手,打了我一個大嘴巴,嘴裡還說,讓你嫌棄我這手,看打你好使不!

  這巴掌打得我耳鳴眼花。

  我摸著被打後發熱的面頰,眼裡湧著委屈的淚花,看著妻子說,夠了!這日子不能過了,明天和你離婚!

  妻子頂上說,不過就不過,明天離婚!

  翌日,我們打了一輛計程車,去離婚。

  我坐在副駕駛位上,妻子坐在後面。計程車在等紅燈時,司機掏出煙盒抽出一支菸點著後,順手就把空煙盒扔到了車窗外的馬路上。

  我心裡本來有氣,看什麼都不順眼,對司機說,師傅,你能不能維護下公共環境,大家都像你那麼扔,這馬路不成垃圾山了嗎?

  司機側過臉,看我說,大哥,你有病吧?

  司機的話音剛落,妻子就從後面“咣”的一拳,打到司機的後背上,還說司機,你才有病呢!你這種行為還不讓人說嗎?

  司機毫無防備,被打得“吭哧”一聲,回頭看妻子,又看我,不但沒怒卻笑著和我說,大哥,嫂子真猛,你在家沒少受苦吧?

  我說,兄弟,還真讓你說對了,我們這就是去離婚。

  司機聽後一臉疑惑,然後說,不能吧?大哥。可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嫂子多好啊!要離婚了,還幫著你打我一拳呢。

  我白了司機一眼說,這你就甭操心了。

  等我和她辦完離婚手續,走出民政局時,見那計程車司機還沒走。

  那司機衝著她說,嫂子,真離婚了嗎?女人不易呀!來,我免費送你一程。

  她竟然真的走向那輛計程車……

  半年後,她電話主動約我吃一次飯。吃飯時,她告訴我,她馬上要和那位計程車司機結婚了。

  我聽後,驚訝得嘴巴張開半天沒有閉上。

  她說,我們那天坐他的計程車去離婚時,他妻子已經病逝一年了。

  我還是不明白,問她,他說過為什麼要娶你嗎?

  她一臉自豪地告訴我,說了,他說喜歡我的手,勇敢。

  聽後,我語噎了。

  :失敗是可以玩的

  中文說“彈”鋼琴,西方人說“play”玩鋼琴。不但如此,西方所有樂器都是用來“玩”的,我們所有的樂器卻都是用來“演練的”。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面對同樣必經的失敗過程,play把“失敗”當成過程裡面正常的一部分元素,並且善用“失敗”這個元素帶來的力量與樂趣。而“演練者”卻極力逃避、避免失敗。過程固然一樣,但將來的人生,對於“音樂”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因此,找到一個態度,甚至是一種“玩”的想法,學會和生命中必然的“失敗”相處其實是很重要的。

  我年輕剛進醫院實習的時候自信滿滿,但因為經驗不足,常挨資深醫師的罵,那時候我感到既苦惱又挫折。後來有一天,我和一個高我一屆很優秀的學長聊天。我問他:

  “你當實習醫師的時候捱罵嗎?”

  “當然。”他說。

  我嚇了一跳。原來連像他那麼優秀的醫師都會捱罵。於是我又問:“你有沒有算過,你一年的實習醫師當下來,捱罵了多少次?”

  他想了一下說:“少說七八十次吧。”

  和他一席話之後,我的心情好多了。我想,如果連他都要捱罵七八十次,那麼,以我的資質,當完一年的實習醫師,如果捱罵的次數能少於一百次,應該也算是個成就了吧。於是我給自己訂下了一個目標——“一百次捱罵”。我做了一個表格,上面有一百格,每捱罵一次,我就在一格記錄下捱罵的時間與事由。

  開始這樣的“新玩法”之後,心情變得不太一樣了。捱罵當然還是捱罵,但是每次捱罵時,不管多難堪,心情上多了一種好像是“遊戲裡得分”的感覺,那感覺很複雜,有點像是“又更靠近結業儀式了”的那種小小的成就感,也有一點“啊,又被罵了,一定要想想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絕對不能超出一百次啊。”那種按“Replay”時小小的不甘心。

  很神奇地,直到我實習醫師結束時,我並沒有把那張表格填滿。說得更精確一點,我只捱罵了三十七次,竟然就畢業了。我注意到,隨著時間過往,我捱罵的次數愈來愈少了。不但如此,我還在許多實習的科目拿到了從未有過的好成績。那張一直沒填滿的表格我儲存了一陣子。我心想,既然空格用不完,就留下來當成我人生捱罵的配額吧。過了好久,也一直沒有用完。

  捱了罵還像我這麼開心的人大概很少了。很多人可以為了小小的口角和別人大打出手,甚至鬧出人命,我卻想:一張小小A4紙一百格都填不滿,我的人生何其幸運啊。

  :後來,那些可以讓我們笑對的失敗

  你真的無法想象,初一上學期,我在那場全校詩歌朗誦比賽中的表現有多麼糟糕:我幾乎不敢抬頭看評委老師和臺下的同學;也幾乎忘記了指導老師關於朗誦時要抑揚頓挫、飽含情感的一再叮囑。更要命的是,我竟然還緊張得忘詞,於是不時地瞥一眼手心裡的紙條……

  比賽結果可想而知,前三名裡沒有我,優秀獎裡也沒有我。我獲得的紀念獎,倒不如叫做安慰獎。那一次,我輸得很徹底,很沒面子。

  另一件殘酷的事情發生在兩年以後。那時,我瘋狂地迷上了看書和“寫作”。就在幾本小說之後,我心潮澎湃地開始了“文學創作”。那時,我心裡多麼激動啊,我決定,並且很快,要成為一名作家!在中考前的複習階段,我偷偷摸摸地寫完了20頁稿紙的“長篇小說”,用掛號信郵寄給一家我仰慕的文學雜誌社。

  不久,同學興奮地告訴我:有雜誌社給你來信了!其實,正如你現在所料到的,那是一封退稿信。編輯的回覆言簡意賅:安心努力學習!在今後的生活中提高感悟!這句在日後看來其實很溫暖、很實在的話,在當時卻深深地打擊了我的“文學”熱情。回到家,我把那20頁的“長篇小說”連同“閒書”一起塞進了一個破紙箱子,還恨恨地貼上了“永不再看”的封條。

  你不知道,後來,我還遇到比這更讓人“傷自尊”的事。

  20歲,我中專畢業後分配到縣城工作。半年之後,我得知市電視臺正在招聘記者——這可是讓我無比羨慕和嚮往的職業,便興奮地趕去報了名。接待的老師告訴我:符合基本條件的應聘者將在十天後進行初試。可是,已經過去一個星期了,我還沒有接到任何通知,於是忍不住打電話詢問。等了半天,老師終於翻出了我的報名資料,只說了一句:初試名單已經確認了,你沒有通過。

  幸虧隔著電話,老師看不到我無地自容的表情:我是個多麼差勁的應聘者啊,竟然連參加初試的資格都沒有!

  多年過去了,今天,我還能清楚地記得這些曾經的失敗,可見當初對我的打擊是多麼刻骨銘心。可是,當一個人敢於也樂於對你說出他人生中的失敗經歷,特別是當他還不是一位“成功人士”的時候,你知道,他一定已經對那些失敗釋然了,對那些經歷微笑過了。甚至,說不定,他從這些失敗裡,得到了一些特別的收穫。

  其實,我能參加那場朗誦比賽,僅僅是因為我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初中入學時,我是新班級裡的第一名。於是,剛剛做我們班主任不到一個月的語文老師為我報了名。

  可是,老師根本不瞭解,那時,學習成績優秀的我,其實是一個多麼靦腆、內向又膽小的男生啊!我見到生人連話都不敢說,更別說要當著幾百人的面朗誦詩歌。那次朗誦比賽,我怎能不“輸得很慘”呢?

  原來,有些失敗,其實是在告訴你:雖然在某些領域你很優秀,可是你很難做到事事優秀。知道了這一點,你就可以據此調整和確定你的方向和目標,並且在日後的實踐中揚長避短,發揮出你的優勢,創造出屬於你的最大人生價值。

  還有那場少年時的文學夢。那時,我所有的人生閱歷和知識儲備,逃不過家鄉的山村、學校,超不出課本和其實少得可憐的幾本課外書;而且,我遠沒有今天的韓寒、蔣方舟那麼早慧。在那種思想、閱歷、知識、經驗等等都毫不具備的條件下,去寫“長篇小說”而遭遇退稿,如今看來,實在是件正常不過的事情。

  原來,有些失敗,是在一些客觀和硬性條件缺乏下的必然。這樣的失敗是在提醒我們:

  人生需要不斷積累和努力,只有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豐富和強大,才能慢慢靠近成功所需的條件,才能不斷縮短抵達成功的距離。

  至於那次讓我“無地自容”的求職,後來我才知道,我幾乎是所有報名應聘者裡最不具備競爭力的一個:報名者幾乎都是大學學歷,只有我是個中專生;大部分人都有至少三四年的工作經驗,而我參加工作剛剛半年。最重要的,我剛剛滿20歲,與大部分年長於我的報名者相比,我缺乏成為一名電視記者所需要的沉穩和成熟氣質。

  應聘失敗,似乎同樣不可避免。

  可是,你知道多年來,我覺得我做過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是什麼嗎?

  原來,有些失敗,它的反義詞並不一定就是成功。在我們渴望達成一個美好的目的卻無法預知結果的時候,失敗的結局,意味著我心動過、我參與過、我爭取過。這樣的失敗本身,在人生日漸成熟的歲月裡,留給我們足以引以為傲的回憶。

  所以,我覺得我人生裡做過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是:20歲時,我沒有為40歲、60歲、80歲,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