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經典故事

  經典的正能量故事能讓你得到啟發和感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

  那年秋天,洪水肆虐,江堤決口。村莊成了汪洋,救援隊營救了許多危在旦夕的生命。忽然有聽到孩子的哭喊聲,到了近前,看見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漂在水面上,雙手緊緊抓住露出水面的一截木杆,樣子驚恐萬狀。孩子被救上船,嘴哆嗦得說不出話,可不停的指著水底。潛水員潛入水下一看,驚呆了,父親緊緊地抱著那根木杆的底部,母親還保持著託舉孩子的姿勢。洪水剛剛奪去他們的生命,因為被救時身體尚有餘溫。然而,就在他們的生命即將被吞噬的那一刻,他們把生的一線希望留給孩子,而上演了這樣驚心動魄的一幕。

  天底下只有父母愛的力量,才會創造出這樣難以想象的奇蹟,危難時刻,年輕的父母用他們最後的愛,支撐了孩子的生命。

  2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將一隻飢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族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板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動進攻,它失敗了,但它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動進攻,它又失敗了,並且受了重傷;它還要攻擊,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擊無望後,它不再進攻。這時候,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只是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閒地游來游去,放棄了所有的努力,最終活活餓死。

  也許,我們會在心中嘲笑鱷魚的愚蠢與懦弱。可遺憾的是,許多時候,當挫折接踵而至時,當失敗如影相隨時,我們不也曾像鱷魚一般,放棄所有的努力靜靜聽任命運的安排嗎?冷靜地對待挫折,不應把挫折看作是一種打擊,而要把它看成是對自己的一次次考驗,一個個磨礪堅強品格的機會。同時,還應看到在挫折後面,正是自己苦苦追求的目標。要在失敗中看到其中孕育著勝利的可能,從而像勝利者那樣信心十足,充滿幹勁兒,事情一定會發生變化。有一句諺語說:"如果你拒絕了失敗,實際上你就拒絕了成功。"誰能冷靜地對待挫折,順利地經受挫折的考驗,誰就能得到成功。

  也許,就在你那一試之下,你的夢想就變成了現實。

  無論如何,我們再試一次吧!

  3

  1942年,美國洛杉磯郊區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少年約翰.卡達德。15歲時,他把自己一生想做的大事列了一張表,題名為"一生的志願。

  有到尼羅河、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歷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重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學會駕駛飛機;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遊覽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等等。他給每一項都編了號,一共127個目標。

  43年後,也就是1985年,戈達德在經歷了18次死裡逃生的冒險和無數個難以想象的困難後,已經達到了其中的106個目標,他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享有世界探險家的崇高榮譽,成為英國皇家地理協會會員和紐約探險傢俱樂部的成員

  卡達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應當歸功於他少年時代定下的目標。他說,我制定了這張奮鬥的藍圖,心中有了目標,我就會感到時刻都有事做。"我決不放棄任何一個目標,這樣一有機會到來時,我總是“準備完畢”。"可見,目標對於激勵、保持和鞏固他的進取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那麼努力,只為贏過昨天的自己

  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為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煩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有一個朋友,特別喜歡在朋友圈發一些負能量的文字,比如說:再怎麼努力,屌絲也不會變成高富帥。再比如說:大多數人的天資,註定了這輩子只會一事無成。雖然,他說的代表了一部分事實,但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出身一般,都天資平平,如果再不努力,就真的一點兒希望都沒有了呀!

  我出生的小鎮,人們的生活相對城市裡會比較辛苦,但跟附近的農村比,生活在鎮上的人即使這樣辛苦,也還算好些,起碼離集市比較近,還能就近賣點菜什麼的。生活在農村,過得就很不易了,拿二十個雞蛋去賣,也得從凌晨四點走到太陽高照,才能從家裡走到集市上。不走路騎自行車的話,要一個多小時;騎摩托車要快點,四十分鐘左右;現在村裡通了小巴,到一趟集市,也得半個小時。在我童年的時候,大部分村裡人家裡是沒有摩托車的,他們趕集的時候,通常半夜出發,從明月高懸走到日頭掛在天空,才能趕上最早班的集市。

  初中時,我的同桌,家就生活在農村。她的父親從事泥瓦匠的工作,因為沒讀過書,和大部分村裡人一樣,堅信養兒才能防老,於是一口氣生了三個姑娘,最後東躲西藏才生了一個兒子。我同桌是家裡第二個姑娘,最容易被忽略的那個存在。據她說,整個小學期間,每天早上起床,她妹妹踩在凳子上燒一家人的飯,她姐姐帶著她上山打豬草。豬草上晃動著露珠,極新鮮的時候被割下來,倒在豬圈裡。然後她才能匆匆忙忙吃妹妹親手燒的早飯,揹著書包提著籃子去上學。為什麼要提著籃子呢?中午放學的路上,邊走路邊割豬草,割滿的時候,差不多也該到家了。

  我們那個初中,是鎮上唯一的重點中學。她是她們村小學唯一一個考進來的。她上初中的時候,她的小學同班同學起碼有三分之一退學,回家種地或者去廣東深圳謊報年齡打工。

  她初中報了特困生,免了學費,但生活費對於她的家庭來說,也是不小的開支。學校離她家遠,基本一個月才能回去一次。每次到學校,書包裡裝滿了饅頭幹,泡著可以吃一週,這樣七天的生活費就都省了。那時候,她一個月的生活費只有十五塊錢,據說大部分時候只能就著家裡醃製的豆瓣醬吃二兩白米飯。我比她幸運,我家住在鎮上,父親常年做生意,還算有點小錢,家離學校近,每天中午和晚上回家,吃母親煮的飯,就這樣,一週還有二十塊錢生活費。所以,我一直不理解,一個月十五塊錢,還住校,她究竟是怎麼過的。

  她是班上最努力的學生。有多努力呢?我是走讀生,每天中午和晚上回家,偶爾下雨天懶得回,就在學校食堂吃,吃完飯回到教室總能看到她在位置上學習,不是背英語就是做練習題。她沒有錢買更多的複習資料,只好把書本上的例題和考試的試卷反覆練習,達到最熟練為止。晚上下自習,她還留在教室不走,一直到熄燈。熄燈後她回寢室,還在看書。她每天的洗漱都在寢室熄燈之後,悄無聲息的,洗完默默上床睡覺。

  因為貧窮,她是班上最沉默最努力的一個。我從來沒有問過她為什麼這麼努力,我初中的時候太懵懂,整天只知道玩,根本無力思考這麼沉重的問題。直到很多年後,回想起來,才明白,對於她來說,讀書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她別無選擇。

  儘管她已經這麼努力,卻始終只能考班級第三、四名。那時候一個年級有八個班,她的成績在年級裡總是二十名以後。班上的老師評價她:“天資不足,勤奮有餘。”不知道她聽了這樣的評價,心裡會怎樣想,想必很難過吧,但她習慣了不吭聲。一個貧窮而又沉默的孩子,她心裡的翻江倒海總是會被忽略掉。

  以她的努力,自然能考上高中,雖不是市裡最牛的學校,但也算重點了。她高中和我不是一個學校,聽說比初中還努力。據說高三的時候,為了更好地複習,夜裡在床上點了蠟燭唸書,燒壞了一床被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她考上了省裡的師範大學。之所以上師範,一是因為她沒有考到更好的學校,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師範免學費,好像還有補助什麼的。她不願意貸款,因為她一畢業就得支援家裡。在她家,她是唯一一個唸了高中和大學的。在她們家因為父母已年邁,因為姐姐和弟弟妹妹都生活在農村,因為姐姐曾經為了她能讀書,去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保姆,父母和親人在農村過著很苦的日子,她作為家庭裡唯一一個“文化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幫助家人。

  大學畢業,她應聘到浙江某重點高中做老師,沒兩年就和她的學長結了婚。學長研究生畢業,也出來做老師了。夫妻倆都是老師,又是大學談的戀愛,共同語言自然不少。學長是城裡人,家裡條件雖然一般,但相對她家,已算非常好了。據說,他們結婚的時候,迎親隊伍從村子裡敲敲打打地走過,羨煞了一路人。

  在村裡人眼裡,她算是雞窩裡飛出來的金鳳凰。只有我們這些在外面漂泊的人才知道,就算雙雙做園丁,過的依然是平凡夫妻的小生活。唯一不同的是,她的丈夫不必面朝黃土背朝天,她也不必成為一個匆匆忙忙煮完飯還得迎著日頭下地幹活的女人。於她來說,現在的生活雖然平淡,但跟村子裡的同齡人比,已是天上地下。

  她去年生了孩子,現在女兒快一歲了。有一次我們聊天,她發來一個網上特別有名的段子:“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為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煩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看她發這樣的段子,我很感慨,我想,如果她沒有讀書,沒有考出來,只在家裡做平凡農婦,是不會跟我說這樣的話的,我很高興我的初中同學,跟我說了這樣的話。我瞭解她這一路走來的不易,才更覺得她了不起。

  現在這個世界,很多時候,不是你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因為天資和機遇會深深地限制一個人。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努力並不是為了過上多牛逼的生活,而僅僅只是為了讓明天比今天更好一點,哪怕稍微好一點點,就已經是很好了。人生很多時候,不是為了能贏過別人,只是為了能贏過昨天的自己。只要做到,就已經算成功。

  反正無論努力還是不努力,時間都一樣過,那就努力唄!就算一個人的希望總是會被各種負能量所打擊,也還是要充滿正能量地生活。畢竟,如果沒有希望,人跟鹹魚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