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學科素養培養論文

  。素養是一種品質,學科素養就是個體在面對複雜的社會生活現象時能夠獨立綜合運用學科孕育出來的觀念、知識、技能等進行觀察、分析、探究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以人為本理念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在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為實現為國家與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促進人自身全面發展的最終目的,傳統重認知的教育方式逐漸轉變為重視學生素養全面發展的科學教學方式。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教育者不再單單側重於知識內容的灌輸,而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努力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綜合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素養。

  一、“以人為本”在教育中的具體內涵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育的目的主要就是側重於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技能。然而在新課改的理念下,以人為本理念在高中政治教育中起到核心的引領作用,教育模式有了令人欣喜的改善。“以人為本”在於注重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都將成為教育者關注的要點。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不僅要在學習上對學生做出指導,同時也生活世界中注重塑造學生的完整人格,引導學生學會做事、做人,從而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環境。

  二、“以人為本”的引導意義

  以人為本理念在教育中的引入是教育取得的一項重大進步。這種理念相較於原本的教學思想更貼近人性的需求。在以人為本理念的作用下,人被放置在中心位置,人是教育過程中培養的主體,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對於促進社會的發展、國家事業的進步起著關鍵的影響作用。人並不是獨立存在的人。能夠融入社會,擁有社會所需的技能,同時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人才會同時實現成就自我的目的。因而在以人為本理念教育理念的引導下,人們在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進一步發現並實現自我的價值,這對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三、“以人為本”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具體引導措施

  1.轉變學生的學習模式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老師習慣性地將學生視為盛放知識的“容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逐漸被消磨殆盡。以人為本的理念就要求教育者充分認識到這種教學方法給學生學習造成的不良影響。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就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模式,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由封閉學習轉為開放式學習,由孤立學習轉變為合作式學習。例如,在學習“公民的政治參與”時,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個小組,一個小組主要負責通過網上搜索資料、查閱書籍等方式來了解民主決策的過程和方式,另一個小組通過深入走訪當地物價部門來獲取相關自來水價格定價的資訊。在兩個小組都完成資料的調研搜尋後,分別委派代表上臺對自己所蒐集的資料進行彙報。老師再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課題活動“新學費定價聽證會”。讓學生自己組織、自己辯論,最終完成科學的決策。通過這樣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學生不僅主動獲取了許多有價值的學習內容,還同時開展了主動式、活動式以及合作式的學習,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了孩子社會公共參與的意識和能力。

  2.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而學生則成為課堂中老師的追隨者。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感交流十分缺乏。然而應當認識到,課堂上如果僅僅是老師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那麼這樣的課堂效果遠沒有達到以人為本的參照標準。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適當的表現和發言機會都應當是老師需要努力創造的。我們學校實行“3+1”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研習、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老師加以適當點撥,真正讓學生動起來。例如,在學習“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這一內容,老師可以就當下學生與家長都較為關注又存在爭議的話題“公民上街怒砸日系車”組織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進行辯論賽,學生在辯論的時候可以對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政治認同、法制意識、理性精神等基本素養。

  3.轉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

  同樣是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去老師相對於其他方面更看重學生的成績。學生學習的過程與學生最終取得的成績相比,老師也更注重的是結果,實際上這種評價方式是相對片面的,沒有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因而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建立更為科學的評價方式,從更全面的角度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結合學生日常綜合學科素養以及學習上付出與取得的成果進行綜合的評價,引導學生注重學習的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各方面情感投入。評價的模式也可以視情況做出具體的改變,例如按新課改的要求引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促進學生素養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進行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育者應當充分認識到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性,在教育變革轉型期間,努力實踐引導學生學習方式、教學方式以及評價方式等的轉變,最終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篇二

  在國家教育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各學科新課程標準都把學科教學的目標定位為“培養基本的學科素養”。《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要求:“要重視高中學生在心理、智力、體能等方面的發展潛力,針對其思想活動的多變性,可塑性等特點,在尊重學生個性差和各種生活關切的同時,恰當地採取釋疑解惑,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他們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上述要求為我們在政治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科素養培養提供了依據。

  “思想政治素養指的是學生通過思想政治課教育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獲得相關的政治學科基礎知識和技能,情感、觀念和品質的素養。所以,幫助學生逐步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其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就成為任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揮教學的引領作用,既要注重課堂教學中知識的“深度”,又要注重課堂教學情感的“溫度”,做到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知識講解由淺入深,不斷深化,通過有深度的知識對學生的思維、智慧形成衝擊挑戰,引領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教師要在課堂中有意識的進行問題對話和情感素材分析。引領學生進行思考進而在思考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想和認識。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通過情感體驗昇華思想道德品質,養成基本的人文素養,達到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高層次目標。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課堂教學中是常用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上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引起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進而達到教學的目的。下面就以《民主監督》一課的教學案例設計為例:

  一、案例的選擇和運用要體現政治認同

  選取了“2013年哈爾濱城管圍毆賣西瓜小販”展開設計的。首先,故事開始2013年7月21日哈爾濱一名賣西瓜農民被城管執法人員圍毆致傷,幾名路人紛紛幫忙併嚴厲指責城管工作人員野蠻執法的行為。設計的問題是:“試分析:路人嚴厲指責城管工作人員的野蠻執法行為是在行使什麼權利?”知識層面學生只要回答出公民享有民主監督的權利就可以了。但是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層面就不能只停留在此,教師需要進一步挖掘材料,為路人點贊。雖然案例是負面事件,但是要堅持傳遞正能量獲得政治認同,培養有立場、有理想的中國公民。

  案例的選用應以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有些揭露社會陰暗面,醜惡面的案例並不是不能用,而應慎應、少用。如果教師上課時大談特談的都是一些消極的東西;而學生判斷是非,分析問題的能力尚有欠缺,學生容易產生錯覺,以為黨和政府已喪失人民的信任擁護和治理國家的能力,會使學生思想上產生迷惑和動搖,不利於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和社會主義信念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運用事例時應把握正確方向,唱響主旋律,多弘揚正氣,謳歌正義,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培養學生樹立政治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二、案例的選擇和運用要體現理性精神

  故事續集二:聞訊趕來的賣瓜農民的妻子李某面對城管工作人員的野蠻執法行為憤怒地說:“你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弱勢群體?我要去告你們!”設計的問題是“李某的指責和想法對嗎?為什麼?”知識層面學生只要回答出民主監督的內容:公民享有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權就可以了。

  故事續集三:正當賣瓜農民的妻子李某準備到政府機關去告城管執法人員時,賣瓜農民王某則勸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吃點虧就吃點虧,我們忍一忍吧。再說,我們也沒有告他們的權利。”在此設計的討論是:“王某的態度是否可取,為什麼?當公民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不公正的待遇時公民應持什麼樣態度?”知識層面學生只要回答出公民對待民主監督的正確態度就可以了。教師需要進一步的指出面對不公平事件時要具備理性精神,要做一個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國公民。

  三、案例的選擇和運用要體現公共參與

  故事續集四:李某夫婦回家後,把事情的經過向鄰居和村民們一說,村民們聽了個個為李某夫婦抱不平。設計的問題是:“如果你是該村民,請你為李某夫婦出出點子應該如何做?學生回答後再出示村民們的建議:村民A:打熱線電話,舉報城管執法人員的行為;村民B:等著別人檢舉城管部門工作作風時,你們的問題也可以跟著解決;村民C:找電臺、報社,將城管執法人員的野蠻行為曝光;村民D:我們一起去把城管人員打一頓,出出氣!村民E:找本村的市人大代表,請人大代表出面解決。並設計討論:“你認為村民們的建議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並說說合法方式的特點和作用。”知識層面學生只要回答出民主監督的合法渠道方式就可以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髮現村民們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做一個有擔當、有情懷的中國公民。

  四、案例的選擇和運用要體現法治意識

  故事續集五:村民D建議找人圍攻城管部門、毆打城管工作人員,出出氣。設計的問題是“你是否認同村民D的建議,為什麼?公民在行使監督權時還有哪些行為和方式是不能採取的?”知識層面學生只要回答出公民行使民主監督權必須是合法地負責任地行使監督權就可以了。教師需要更深層次的解讀依法治國,不能因為城管的野蠻執法而公民就要以暴制暴。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做一個有自尊、守規則的中國公民。

  案例的選擇和情景、問題的設計相結合,三者思路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會使你的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富有生機和活力。而基於政治學科素養培養的課堂,會使你的課堂更加有深度、情感和價值。這樣的課堂會不斷提高學生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的思想政治素養,培養有理想、有思想、有尊嚴、有擔當的中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