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謹防哪些疾病

  寒露節氣,時節已經進入深秋,這時天氣轉冷,容易導致多種疾病。所以寒露節氣養生要防病,那麼寒露節氣預防哪些疾病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1、寒露節氣預防感冒

  寒露以後,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此時最易流行的疾病。著涼是傷風感冒的重要誘因,要適時更衣,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隨著寒露節氣的到來,氣溫降低的速度將明顯加快,公眾應準備好換季的秋裝。特別是老年人,代謝功能下降,血液迴圈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可適時加厚衣服。秋天早晚涼,千萬注意別讓“背”和“心”涼著,必要時,可先穿上毛背心或夾背心。

  實踐證明,蘿蔔中的蘿蔔素對預防、治療感冒有獨特作用。具體做法是把甜脆多汁的蘿蔔切碎,壓出半茶杯汁,再把生薑搗碎,榨出少量薑汁,加入蘿蔔汁中,然後加白糖或蜂蜜,拌勻後衝入開水當飲料喝,每日三次,連服兩天,可以清熱、解毒、祛寒,防治感冒。

  2、寒露節氣預防秋燥症

  此季節,不少人會出現如口鼻咽喉乾燥、面板乾裂、大便祕結等症狀,這是秋燥症的表現。寒露以後,隨著氣溫不斷下降,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寒露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因而人們常出現面板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祕結等。

  從中醫養生角度上說,“寒露”時節,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蔘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秋燥時節,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當然,將少量蔥、姜、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並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

  3、寒露節氣預防十二指腸潰瘍

  由於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慾隨之旺盛,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也會導致十二指腸潰瘍的發作。因此,有過這類病史的人,大魚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儘量少吃,飲食結構要以清淡為主。在吃海鮮和燒烤時,一定要注意新鮮度。

  預防十二指腸潰瘍應堅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主張暴飲暴食。例如,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飲食習慣是不科學的,這會對十二指腸等造成了嚴重的負擔,導致十二指腸的功能性紊亂,不利於十二指腸潰瘍的預防。

  一般可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避免辛辣、肥甘飲食及烈性白酒的刺激。對胃痛持續不已者,應在一定時間內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戒除吸菸等不良習慣。慎用對胃腸粘膜有刺激作用的化學藥物。

  4、寒露節氣預防抑鬱症

  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萬物逐漸蕭條,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產生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

  加強日照和光照是快樂起來的第一要領。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陽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線,可以減少秋季抑鬱症病人的自殺念頭。當陰雨天或早晚無陽光時,應儘量開啟家中或辦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裝置,使屋內光明敞亮。人在這種光線充足的條件下進行活動,可調動情緒,增強興奮性,從而消除抑鬱情緒。

  如果感到情緒不佳,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多抽時間外出走走,或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或者找朋友聊天,都可以緩解心理的抑鬱情緒。如果心理鬱結實在無法排遣,不妨去看看心理醫生,聽聽專業的指導。

  5、寒露節氣預防習慣性便祕

  秋季氣候乾燥,大便隨之也會幹結難排,表現為便次減少,糞質堅硬,病人常伴有左下腹腹脹感、欲便不暢等。秋燥時節,醫學專家建議,有習慣性便祕的,每天至少要喝2000~3000毫升的溫水。

  飲食中必須有適量的纖維素,多食富含植物纖維的食品,糧食如麥麩、糙米、玉米麵、大豆等,水果如香蕉、蘋果等,蔬菜如芹菜、韭菜、豆芽菜、茄子等。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與水果,早晚空腹吃蘋果一個,或每餐前吃香蕉1-3個。主食不要過於精細,要適當吃些粗糧。

  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加強體育鍛煉,比如仰臥屈腿,深蹲起立,騎自行車等都能加強腹部的運動,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促進排便。每晚睡前,按摩腹部,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保持心情舒暢,生活要有規律。

  通過自我訓練,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早餐後5~10分鐘定時入廁,即使有時排不出,也要養成定時習慣,每日堅持30分鐘。堅持自我訓練3個月,直至完全形成定時排便習慣為止。

  6、寒露節氣預防面板瘙癢

  面板瘙癢是常見疾病。通常面板瘙癢以軀幹為主,大腿內側和小腿屈側、關節周圍也常見。癢為陣發性,輕重和持續時間不一,吃了刺激性食品或溫度升高時易誘發或加重。

  很多人無論是夏季還是秋季,都喜歡每天洗一個澡,專家指出這是不科學的。這個季節,沐浴不宜過勤,而且肥皂以及沐浴露也不能使用一些鹼性較大的成分。與此同時還要保持大便通暢,可排除體內積聚的致敏物質,避免誘發瘙癢。

  7、寒露節氣預防心腦血管病

  秋季冷暖多變,寒而復暖,暖後又寒,使人防不勝防。這樣的季節,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明顯提高,高血壓病人秋冬之交血壓往往較夏季的血壓增高20毫米汞柱,容易造成心腦血管血液迴圈的障礙。預防秋季感冒受寒,對心腦血管病患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對平時服用的藥物進行必要的調整;要適量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外出時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有高血壓、冠心病的老人以清淡的飲食為主,如青菜、水果等,保持大便暢通。要多喝水,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最好喝一杯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心梗;另外,保持平和的心態也特別重要。

  此外,若身體出現短時間“一過性”的偏癱或一側肢體癱瘓、“一過性黑蒙”,即突感眼前一片漆黑,看不清任何物體、“一過性視覺障礙”突感看東西模糊不清或眼前景物有缺失、不完整、哈欠連續不斷等中風預兆時,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8、寒露節氣預防痛風

  深秋天氣轉冷,人體進食中樞受到寒冷刺激,引起食慾增加,飯量增大,若多食肥甘厚味,則體內血尿酸產生過多,容易發生痛風。這裡特別提醒痛風患者,為防止夜間尿液濃縮,可在臨睡前或半夜增加飲水量。

  每天要多喝水,增加尿量,以利尿酸的排洩,並要維持正常標準的體重,若體重過重應慢慢減重,減重以每月減輕一公斤以內為宜,不宜快速減肥和斷食***因為會使細胞崩解產生大量尿酸***,以免引起痛風發作。蔬菜類除晒乾香菇、紫菜乾不宜大量食用外,其它皆可食用,水果則無禁忌,但果糖宜少攝入,因其可加速尿酸合成,故蔗糖、甜菜糖及蜂蜜均不宜食用。

  嘌呤攝取量每日應在100~150㎎以下,尤其應該限制攝取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肝、腎、腦等***、海產***鮑魚、蟹、龍蝦、三文魚、沙丁魚等***、貝殼食物等,勿食用魚的外皮***魚皮也含豐富嘌呤***。

  9、寒露節氣預防老慢支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深秋季節,肺氣虛,有慢勝支氣管炎的老年人症狀會加重。在飲食上不妨多吃些梨,白果,洋蔥,白果蘿蔔粥等等,對預防這些呼吸系統疾病有很好的作用。老慢支患者進入冬季後要從各個方面提高預防意識,防止發作。

  首先要避免在一些過敏環境中活動,如感冒、細菌感染、吸菸、冷氣過敏、粉塵過敏等容易造成支氣管炎再次復發。其次,應適度進行體育鍛煉,如慢跑、練氣功、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等,來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最後,在進行室外活動時,要注意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鍛鍊中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大運動的耐受力,做到量力而行,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