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反思3篇
反思即反省和思考,教學反思總是指向教師自我的,教師既是研究的物件,又是研究的主體,教師反思的過程,是將“學會教”與“學會學”統一起來,下面小編收集了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篇一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
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資訊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這會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瞭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裡"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三、第二節教學反思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歷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篇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伴隨著新的課程的實施與推進,過去那種過分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的一些教學方法正被淘汰,隨之而來數學課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在《分數基本性質》的教學中,今年和過去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使我明白了以下兩個問題:
一、怎樣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基礎出發進行教學。在教學的伊始,教師是邏輯地顯露與教學有關的舊知,朝著既定的方向牽引?還是充分相信學生,放開空間,讓學生排程各自已有經驗走向新知學習?
第一次教學中,我一開始就複習了商不變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為新知的學習作了明確的暗示,定死了學習起點。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可以很容易沿著教師鋪設好的現成道路,毫不費力地從商不變性質中並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推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第二次教學我卻未作任何鋪墊,上課伊始便創設了一個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路上分餅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為後續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道思維的閘門。由於我沒有“先入為主”的牽引,學生的學習起點就定格在各自已有經驗基礎之上,他們才能按自己的經驗去建構知識,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就必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二、給學生多大的探索空間
第一次教學中,由於我指向明確,學生只是依令而行,很快就發現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表面上看也是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得到的,但實質上整個發現過程是在我的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我盡力為學生除去學習道路上的絆腳石,向著既定的目標走去,這無異於“替蝶破繭”,免去了挫折,封殺了學生的靈性。誠然,這樣的教學快捷、高效、省時,教學一帆風順,但留給學生的自主空間又有多大?學生的思路如出一轍,不敢越雷池一步,哪來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二次教學中,本人沒有苦心突顯玄機,牽引學生就範。而是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活動:寫出一組大小相等的分數,並想辦法證明;這樣的處理,創造了適合學生的教育,給了學生極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裡推敲、試誤、生疑、驗證,從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已是水到渠成。在整個過程中,我始終激勵著學生的智力探究,努力把“冰冷而美麗的數學恢復為火熱的思考”,學生是鮮活的個體,他們與生俱來的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潛能在學習上展現出創造的活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連續不斷地生成了新的發現、新的經驗、新的感受,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了發展。
三、存在不足
班裡有一小部學習有倦怠、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由於本人的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的及時讓他們被缺補漏,導致養成了它們做作業的非留不做僥倖心理。在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時,還無法兼顧全體學生,一部分後進生缺乏主動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學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多閱讀有關數學方面的書籍,探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爭取家長的支援,力爭取得較好成績。
四、努力方向
***一***常抓課堂管理、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提高課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為此,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坐、聽、說、講、練提出具體要求。課堂上,提倡動靜相宜,動時,積極熱烈,敢於動手操作、樂於參與實踐活動,暢所欲言。靜時,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課堂教學中注意營造民主的氛圍,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隨生理、心理的發展,個體差異大,大部分學生都渴求別人的理解與尊重。作為教師,我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自尊,平等地與學生交流,蹲下來跟學生說話,傾聽學生的心聲,教學生之所需,拋磚引玉,為在知識海洋裡前行的學生指明方向。
***二***關愛差生,真正做到以情動人。
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我在學生面前不敢有絲毫2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由於我能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因此促進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其次,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要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力爭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篇三
小學三年級,正是過渡時節。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於優生有的聰明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我班的盧昭,她就是非常聰明。我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們做。由於她的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她不要總認為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她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哪啦。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並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除了這些我覺得有一種方法對任何學生都實用那就是————競賽。競賽可以使參賽者加足馬力,鏢著勁兒去爭、去奪,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廣泛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通過這些競賽活動讓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在多種嘗試中尋求到自己的“對應點”,一旦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因此而被別人尊重,便產生了上進心,以這種上進心為契機,從而達到進步的目的。但將競賽法運用於差生的轉化一定要巧妙靈活一些。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於差生也“好臉兒”、“愛面子”,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取勝的機會,便自動退出了競賽,這就達不到激勵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對症下藥,針對他們的優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在教學中,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優勢”、義務教育的普及,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初中。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但是,教學中,我明視訊記憶體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