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課文教學反思3篇

  導語: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中產生的。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一位。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瞭解他喜歡玩什麼,是怎麼玩的?出示課件,提出貫穿全文的問題:列文虎克喜歡玩什麼?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 以下是幾篇玩出了名堂的課文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玩出了名堂課文教學反思一:

  在上這一課時,我想孩子們很是感興趣,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並不是很簡單。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想方設法地創造機會,大膽地讓學生表現自己,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如課文的匯入時的談話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同學們都喜歡玩,你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基於孩子思想過於嚴謹,所以看法都相對單一。

  而在課文理解方面,因為內容不是很深奧,所以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該如何去把握?所以在指導方面,我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學生對列文虎克的磨鏡片的恆心讚賞,就讓他們讀出讚賞的語氣,學生對列文虎克很欽佩,就讓他們讀出欽佩的語氣,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提升。

  當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後,我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閱讀小資料,進一步領會許多發明和創造都是“玩”出來的,鼓勵孩子們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自己日常的玩中有沒有發現,讓學生迴歸生活,孩子們暢所欲言,此時我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把自己玩的過程寫一寫。課後發現多數學生基本能把玩的過程寫出來並有所收穫。

  總之一句話,課堂應該是屬於學生的課堂,老師的任務是做好引導者的角色。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過去老師主動的“教”為學生主動的“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徵,立足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開掘與培養,讓學生在學生中掌握、認識和發現知識,並在深入地探究中獲取學習的樂趣,養成敢於嘗試、追根問底的科學精神,而學生自主與合作意識,也將會因為我們探究的逐漸深入而相得益彰。

  玩出了名堂課文教學反思二:

  《玩出了名堂》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祕密,對於這樣的文章,孩子普遍比較感興趣。在課的設計中,我用一個“玩”字貫穿始終。在初讀課文時,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現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他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針對這點,在課的開始,我就從課文整體入手,以“玩”切入,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玩的遊戲和玩中的體會,然後讓學生玩鏡片,由此定準“玩”和“名堂”兩大基調,讓學生很快地、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在講讀課文中,我主要採用了“讀悟法“進行教學,不僅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更加充分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學生就在這充足的時間、空間中。通過朗讀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平實,獲得了情感的昇華。同時在朗讀的基礎上引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這樣,學生才能把書讀進去、讀出味來,學生的感悟才深入,才能悟到讀書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課的最後,也就是在學生通過學文受到感染和啟迪之後,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我讓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讓學生從文字走到文字外,有超越了文字。

  但在課堂中,還是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整節課下來,比較輕鬆,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也很順利,但我有一種感覺:學生學到了多少?對他們的啟發又有多少呢?是個未知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個性閱讀的意義還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而我在實際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把學生的思維侷限於一個圈內,以致在理解課文前半部分時氣氛比較沉悶。當然,學生的個性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我不應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開與收攏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在實踐教學中我還需要歷練。

  玩出了名堂課文教學反思三:

  閱讀與作文比較。人們常說“玩物喪志”,玩怎麼能玩出名堂呢?在本文的教學思路上,抓住這下題目,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很容易把持。這裡,我出示有關名人例子。如:愛迪生在玩耍中產生了許多疑問,激發了他研究的熱情,有一千多項發明;年頓在玩耍中,因為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發現了萬有引力等。學完課文要趁熱打鐵和學生交流平時都玩些什麼,有什麼樣的玩法使自己受到啟發。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學生寫作練習,應該說,在我的語文課裡,這是我必過關的訓練內容。在寫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寫出玩耍中的樂趣和啟發。如“捉影子”“扔雞蛋”“一件快樂的事”等。

  在學生練習前,點撥使用修辭的準確性。比如、本課在表達上,是妙用擬人手法。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學會這種表達方法。出示句子:1、那是一個微觀世界,微觀世界裡的微生物,比地球上的人要多得多。2、那是一個‘小人國’“小人國”裡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我作了“對應式”的比較。“微觀世界”擬人化“小人國”“微觀世界裡的微生物”擬人化“居民”。這樣就能增強趣味性。此處使用了擬人的手法,還加了引號,這樣不僅起到了強調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增強了趣味性。

  總之,學習語文,激發學習興趣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在探究中獲取資訊,在快樂中獲得成長,一種身心與知識上的成長,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中一定有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