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的危害及預防措施是什麼

  火災能燒掉人類經過辛勤勞動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塗炭生靈、危機人的生命和健康、汙染大氣、破壞生態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給人類造成難以消除的身心痛苦;無法挽回和彌補的損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火災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火災燃燒產物對人體的危害

  缺氧、高溫、煙塵、毒性氣體

  一、缺氧對人體的危害

  1、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21%時,人的思維敏捷,判斷準確,自由生存。

  2、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15%時,人體肌肉協調能力受到嚴重影響,發僵、硬、凝,行走遲鈍。

  3、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10%時,人雖然有知覺,但判斷力會明顯減退。

  4、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6%時,人體處於休克狀態,大腦無知覺,心臟衰竭,很快死去。

  二、高溫對人體的危害

  火場上的氣體在極短的時間內即可達到幾百度的高溫,高溫損傷呼吸道;高溫使血壓下降高溫使迴圈衰竭;高溫使氣管充血;高溫引起肺水腫;高溫能使人虛脫。

  三、煙塵對人體的危害

  火場上的熱煙塵是由燃燒中析出的碳粒子、焦油狀的液滴、建築倒塌時揚起的灰塵等組成的。

  • 它能阻擋視線,使人迷失方向;堵塞刺激內粘膜使呼吸終止;冷卻的熱煙塵產生毒性液體,使人中毒而亡。

  四、毒性氣體對人體的危害

  火場上的毒性氣體主要有:一氧化碳;氯化氫;氮的氧化物;硫化氫;氰化氫等,這些毒性氣體有麻醉、窒息刺激的作用;損害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血液迴圈系統。

  火災的危害

  ***一*** 毀壞財產,易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

  凡是火災都要毀壞財物。火災,能燒掉人類經過辛勤勞動創造的物質財富,使城鎮、鄉村、工廠、倉庫、建築物和大量的生產、生活資料化為灰燼;火災,可將成千上萬個溫馨的家園變成廢墟;火災,能吞噬掉茂密的森林和廣袤的草原,使寶貴的自然資源化為烏有;火災,能燒掉大量文物、古建築等諸多的稀釋瑰寶,使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毀於一旦。另外,火災所造成的間接損失往往比直接損失更為嚴重,這包括受災單位自身的停工、停產、停業,以及相關單位生產、工作、運輸、通訊的停滯和災後的救濟、撫卹、醫療、重建等工作帶來的更大的投入與花費。至於森林火災、文物古建築火災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損失,更是難以用經濟價值計算。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財富日益增多,火災給人類造成的財產損失也越來越巨大。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火災總量和損失降低,20世紀50年代我國平均每年發生火災6萬起,火災直接損失平均每年約0.6億元。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火災直接經濟損失也相應增加,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年平均火災損失從1.4億元上升到3.2億元。改革開放後,經濟社會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社會財富和致災因素大量增加,火災損失也急劇上升:20世紀90年代火災直接損失平均每年為10.6億元;21世紀前5年間的年均火災損失達15.5億元,為20世紀80年代年均火災損失的4.8倍,達到歷史高峰。近年來,通過國務院、各級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有關部門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國火災大幅度上升的趨勢得到遏制。火災與社會經濟發展“同步”這種現象,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它提醒人們,在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的同時,千萬不可忽視消防工作。

  ***二*** 殘害人類生命

  火災不僅使人陷於困境,它還塗炭生靈,直接或間接地殘害人類生命,造成難以消除的身心痛苦。如:1994年11月27日遼寧省阜新市藝苑歌舞廳發生火災,死亡233人;同年12月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友誼館發生火災,死亡325人;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陽市東都商廈發生火災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傷;2008年9月20日深圳市龍崗區舞王俱樂部發生火災事故,造成44人死亡、64人受傷。據統計,1979年至2004年間,我國發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火災35起,共造成2638人死亡。其中:20世紀90年代以後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火災佔26起,死亡2078人;2000年至2004年,年平均發生火災23.4萬起,死亡2559人,受傷3531人。僅2008年1月至11月份,全國共發生火災11.9萬起,死亡1198人,受傷624人。這些群死群傷火災事故的發生,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三*** 破壞生態平衡

  火災的危害不僅表現在毀壞財物、殘害人類生命,而且還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如: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火災,燒燬大片森林,延燒4個儲木廠和85萬立方米木材以及鐵路、郵電、工商等12個系統的大量物資、裝置等,燒死193人,傷171人。這起火災使我國寶貴的林業資源遭受嚴重的損失,對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巨大影響。1998年7月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的森林大火持續了4個多月,受害森林面積高達150萬公頃,經濟損失高達200億美元。這場大火還引發了饑荒和疾病的流行,使人們的健康受到威脅,環境遭到汙染。此外,大火所產生的濃煙使能見度大大降低,由此造成了飛機墜毀和輪船相撞事故。另外,這場大火使大量的動植物滅絕,環境惡化,氣候異常,乾旱少雨,風暴增多,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是導致生態平衡破壞,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四*** 引起不良的社會和政治影響

  火災不僅給國家財產和公民人身、財產帶來了巨大損失,還會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以及公民的生活秩序。當火災規模比較大,或發生在首都、省會城市、人員密集場所、經濟發達區域、有名勝古蹟等地方時,將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和政治影響。有的會引起人們的不安和騷動,有的會損害國家的聲譽,有的還會引起不法分子趁火打劫、造謠生事,造成更大的損失。

  火災的預防措施

  ***1***嚴格控制火源的產生:包括明火,如明火照明、取暖、燒飯,燃燒廢棄物,未熄滅的香菸頭,焊割作業等;物體撞擊或摩擦,如金屬物體的碰撞或摩擦,運輸膠帶在非正常狀況下長時間運轉摩擦等;熾熱物體,如焊割的飛濺物,軋鋼與鍛造的碎渣,爆破的碎片等;電火花,如短路、靜電產生的火花等;化學反應熱;雷電火花。

  ***2***加強易燃物的管理:易燃物和可燃物要有專門的貯備倉庫,倉庫的建設和管理要嚴格按照消防法規進行。易產生火源的作業場所周圍嚴禁堆放易燃和可燃物品,而且在作業前必須清理乾淨。必須放置在工作場所的易燃和可燃物品,應採用耐火或阻火設旋進行隔離。

  ***3***加強監督:包括在可能發生火災的作業點設定火災監測器,在可燃或易燃物旁設定“禁止火源”等警告標誌,派專人進行巡迴檢查,制定專門的操作規範等。

  ***4***配備適用的消防器材: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適用的消防器材,並要經常檢查器材的效能完好程度;消火栓要保持完好狀態,而且要確保水源和水壓。

  ***5***發現火災,應立即報警,以免貽誤滅火時機而釀成大的火災事故。

  企業火災事故預防措施

  1.易燃易爆場所如油庫、氣瓶站、煤氣站和鍋爐房等工廠要害部位嚴禁煙火,工廠不得隨便進入。

  2.火災爆炸危險較大的廠房內,應儘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業,最好將檢修的裝置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點檢修。當必須在原地檢修時,必須按照動火的有關規定進行,必要時還需要請消防隊進行現場監護。

  3.在積存有可燃氣體或蒸汽的管溝、下水道、深坑、死角等處附近動火時,必須經處理和檢驗,確認無火災危險時,方可按規定動火。

  4.道生爐、熬煉裝置的操作,要堅守崗位,防止眼道竄火和熬鍋破漏。同時熬煉裝置必須設定在安全地點作業並有專人值守。

  5.火災爆炸危險場所應禁止使用明火烘烤結冰管道裝置,宜採用蒸汽、熱水待化冰解堵。

  6. 對於混合接觸發生反應而導致自燃的物質,嚴禁混存混運,對於吸水易引起自燃或自然發熱的物質應保持使用貯存環境乾燥,對於容易在空氣中劇烈氧化放熱的自燃物質,應密閉儲存或浸在相適應的中性液體***如水、煤油等***中儲存,避免與空氣接觸。

  7.易燃易爆場所必須使用防爆型電器裝置,還應做好電氣裝置的維護保養工作。

  1.易燃易爆場所的操作人員必須穿戴好防靜電服裝鞋帽,嚴禁穿釘子鞋、化纖衣物進入,操作中嚴防鐵器撞擊地面。

  2.對於有靜電火花產生的火災爆炸危險場所,提高環境溼度,可以有效減少靜電的危害。

  10.可燃物的存放必須與高溫器具、裝置的表面保持有足夠的防火間距,高溫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11.熔渣、爐渣等高熱物要安全處置,防止落入可燃物中。

  12.應掌握各種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水撲滅鹼金屬、金屬碳化物、氧化物火災,因為這些物質遇水後會發生劇烈化學反應,併產生大量可燃氣體、釋放大量的熱,使火災進一步擴大。

  13.不能用水撲滅電氣火災,因為水可以導電,容易發生觸電事故;也不能用水撲滅比水輕的油類火災,因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勢蔓延。

  14.鋼鐵水洩露發生火災,不可用水撲滅,因為高溫金屬液遇水會發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