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雲無影樹無聲閱讀練習及答案
《秋雲無影樹無聲》通過描寫倪瓚山水畫的獨特之處,突出作者對“在一個有限的視域裡,描繪世界的博大無垠”的讚賞。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秋雲無影樹無聲》閱讀材料
①元代畫家,我最喜歡的還不是黃公望,而是倪瓚。黃公望喜歡橫卷,比如我們熟悉的《富春山居圖》,倪瓚當然也有橫卷,但更多的卻是豎軸。他們的取景框不同,決定了他們作品的品質截然不同。長卷與我們視線的方向是一致的,而豎軸與我們視線的方向並不一致,因為我們通常觀察自然景色,視線一般都是橫向展開,而很少由上向下看,因此,豎軸因其視野狹窄,在表現自然景色——尤其是山水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更有難度。倪瓚顯然喜歡這種難度,他喜歡險中求勝。
②倪瓚的畫,我最喜歡的一幅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容膝齋圖》。容膝齋,是一位隱居者在河邊的齋名,這幅畫,應當是為他而畫的,但在這幅畫中,我們既找不到“容膝齋”,也找不到“漁莊”,因為在倪瓚的山水畫中,地點並不重要,他的畫不是為考據學家準備的,他是為欣賞者而畫的。
③倪瓚的山水畫,水是主體,而山是陪襯,這一點也與黃公望不同。黃公望,無論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富春山居圖》,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溪山雨意圖》,他的豐富筆法,似乎在描繪岸上景物時更能發揮——江水全部留白,而岸上卻是一個豐富而浩大的世界,既有沙洲片片的河岸,也有漸漸高起的山巒,山巒有遠有近,層次不同,在山巒的縫隙間,是疏疏密密的山樹,不同的樹種,層次錯落,使整幅畫卷充滿了透徹的植物氣息。天地清曠,大地呼吸綿長。透過那一片的清寂,我們似乎可以聽到山風的聲音,裹挾著萬籟似有若無的鳴聲。這有些像《清明上河圖》,彎彎曲曲的江河,為一個迷離喧囂的岸上世界提供了鋪陳的空間,只不過黃公望把張擇端筆下的城市街景置換為迴環往復的山林而已。與黃公望相比,倪瓚的山水畫飽含著氤氳的水汽,因為他把更大的面積留給了江水。江水留白,不著筆墨,與紙的質量相結合,彷彿天光在上面彌散和飄蕩,它加大了前景的反差,使那些兀立在岩石上的樹幾乎成為一道剪影,也使樹的表情和姿態更加突出。對岸的山,作為遠景,在畫的上方,山勢並不高峻,而是橫向鋪展的,舒緩的線條,可以使我們幾乎看到它超出畫面之後的發展,誘使我們視線超出畫幅的限制,從有限中看到無限。
④如果說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是全憑肉眼看到的景物,那麼倪瓚的《容膝齋圖》和《漁莊秋霽圖》則是用“望遠鏡”觀察自然,它們放大了自然的區域性,使我們的視線由黃公望的巨集觀世界轉向倪瓚的微觀景象,與此同時,焦距的變化也模糊了兩岸之間的遠近關係,使遠近關係看上去更像是上下關係,從而使現實的世界有了一種夢幻感,在技法上,倪瓚“用相同的量感與構造來處理遠景與近景,達到黃公望在畫論中所說的‘遠近相映’的完美統一”。大面積的水,使倪瓚的畫面更加簡練、平淡、素淨,他在一個有限的視域裡,描繪世界的博大無垠。
***選自《十月》2013年第4期***
《秋雲無影樹無聲》閱讀題題目
1.請根據原文有關的表述內容,簡要概括倪瓚山水畫的特點。***2分***
答:
2.賞析文中加點的語段。***3分***
答:
3.從選文看,作者運用的最主要的寫作手法是什麼?結合本文內容說說這樣寫的好處。***3分***
答:
4.通讀選文,在此基礎上簡要概括倪瓚與黃公望的相同和不同之處。***6分***
答:
《秋雲無影樹無聲》閱讀題答案
1.“簡練、平淡、素淨”,“在一個有限的視域裡,描繪世界的博大無垠。”
2.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公望整幅畫卷通過“迴環往復的山林為一個迷離喧囂的岸上世界提供了鋪陳的空間”的特點。
3.對比。將黃公望的山水畫與倪瓚的山水畫進行多角度的對比,突出倪瓚山水畫的獨特之處,回答了在元代山水畫家中最喜歡倪瓚的原因。
4.相同:他們都是元代山水畫家;他們的山水畫都注重“遠近相映”的完美統一;
不同:黃公望喜歡橫卷,倪瓚喜歡豎軸;黃公望的山水畫,注重畫面上的地點提示,倪瓚的山水畫,地點並不重要;黃公望的山水畫,山是主體,水是陪襯,倪瓚的山水畫,水是主體,山是陪襯;黃公望的山水畫注重體現巨集觀世界,倪瓚的山水畫注重體現微觀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