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詞彙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成語教學更是詞彙教學的難點。成語是漢語詞彙的精華部分,被稱為中國語言的“活化石”。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是感受豐富多彩的成語世界,瞭解成語的來源,在積累的基礎上學會正確的辨析成語,最終學會正確的使用成語。針對教學目標,我進行了四個環節的設計:溯本求源、成語接龍、辨析成語、設計成語名片。本節課我運用成語結合我的名字設計了一張成語名片來匯入,讓學生們感受到成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整個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了,學生們都很驚奇,原來成語可以這麼用,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起來了。這讓我認識到,課堂匯入在課堂教學中不是可有可無的,如果每節課的開頭都是:好,我們今天來學習第x課。學生哪裡來的學習興趣呢?在備課時,設計一個精彩的匯入是不可忽略的環節。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都接觸和積累了一些成語,在課前,我特意讓學生每人寫出20個成語,然後在課堂上和班裡的同學交流、分享。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收集、同學的分享充分感受到了成語世界的豐富多彩。這一階段是感性的認識,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梳理了解成語的來源。這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總結。
溯本求源環節我主要讓學生通過連線來完成,成語的來源主要有6類,分別是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歷史故事、文人作品、外來文化、生活俗語。學生平時積累成語,只是理解成語的意思,很少去追溯成語的來源。所以在連線的時候,學生把握不是很好。學生對成語的來源很有興趣,特別是對來自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外來文化的成語。這些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歷史故事本身就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品,學生學習成語就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在瞭解成語來源後,我設計了成語接龍的環節,目的是檢測學生的成語積累量。
成語接龍的首個成語我都是讓學生出,學生出的成語都比較難,不容易接上,所以這個環節沒有達到檢測的效果。積累成語的最終目的是學會運用成語,運用得當會起到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運用不當會貽笑大方,所以在辨析成語環節,我找了一個反例,小學生寫的作文《我的一家》,作文中運用了很多成語,但都用得不恰當。學生在看完作文之後,對誤用成語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成語的誤用分為多種型別,課前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歸納了他們在平時考試中接觸到的型別和例子,並且在課堂中展示。
學生們都收集到了很多的例子,在課堂展示過程中也落落大方,從容自信。新課改提倡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調的是學生學習過程。學生收集歸納展示就是他們自己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效果比教師的滿堂灌來得好。在學生展示過程中,我沒有做到及時的反饋。每個學生展示完後,教師要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對於學生沒有漏講的知識點要及時的補充。
在這個環節,教師和學生是脫離的,凸顯了學生的主導作用,但是教師沒有起到點撥、提升的作用。這是這個環節做得不好的地方。在歸納完成語誤用型別後,教師再出幾個高考成語題當場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後是由學生運用成語,結合自己的名字,給自己設計一張成語名片。這個環節和匯入環節相呼應,這個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設計過程中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整堂課學生都積極配合,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是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間把握不當,導致後面的辨析成語、設計成語名片的環節時間不充分,而這兩個環節恰好是本節課的重點。這也提醒了我,在教學設計時,要大膽的取捨,與其面面俱到,不如抓住一點深入的挖掘。成語是中華文化的微縮景觀,在成語這一塊還有很多挖掘的地方,通過學習成語,讓學生深刻地感受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二
《亡羊補牢》這篇文章短小精悍,上這篇課文我感覺有點困難。我經驗不是很豐富,上課之前改了好幾次教案。不過我的收穫正是在修改教案的過程中獲得的。通過 這次上課,我充分體會到鑽研教材對於上好課的重要性。只要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文章中的難點。教學的目標才能更明確。另外,明確了目標還要注意方法。瞭解故 事,讀懂寓言所蘊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在教學時我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紮實進 行,即使孩子不能理解的時候也不要慌,要一步步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去發現答案。例如:在理解題目的意思的時候,學生總是不能說出其意思,而是在講述“亡羊 補牢”這個成語故事。這時候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在教給學生解釋詞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把詞中每個字的意思進行整合,即可解釋清楚這個成語意 思。在我慢慢的引導下學生終於知道了如何解釋“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在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的時候,我慢慢的滲透一種學習方法,即:把字詞的意思放在文 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學會正確的閱讀。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自己探索,自己去理解。充分 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學生的想象,想象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會怎麼說,羊人又會怎麼回答。在此過程中注 意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用規範的語言正學表達。
最後,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悟出道理。並讓學生聯絡實際生活談感受,使學生真正受益。再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中要求學能能夠講出這個故事。在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沒有簡單的要求他們講故事,而是創設了一個情境,讓他們用這個故事去勸說身邊的人。
課後,我覺得這節課結束的比較倉促。說明我對課堂的節奏還不能很好地把握。對個別學生的關注還不夠。另外,這節課朗讀的不是很充分。以後要加強。
總之,經過這次上課我學到了很多,我只總結出了幾點:
***1***要切實開展探究性學習,多嘗試自主學習。
***2***注意各個環節的連線。
***3***多鑽研教參,分析課文突破重難點。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吸取教訓越做越好的。
篇三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是一則成語故事。這個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說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麼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 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著的意思。寓意是對故事中的具體形象和故事情節作的最高概括,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個跨度的,為了幫助學生邁過這個跨度,必須重視情境 創設,因為學生只有在耳聞目睹之後,才會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正確地對故事角色進行分析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寓言向我們揭示的道 理。通過課文的教學,要使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在教學設計中考慮學生的年齡情況,體現了新課 程的理念。
1、匯入設計富於情趣,吸引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一上課,我便引導學生通過積累成語,引出這個故事,學生由此興志勃勃地投入學習,思維隨之活躍起來,質疑創設問題情境也就應運而生,各個疑問代表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求知慾,這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探究的動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開端。
2、重視對重點詞句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和培養運用語言文字能力:
在 這篇課文中,我設計了“練習說話”的環節,高度重視字詞教學,因為這正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講“應該”這個詞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聯絡實際生活理解詞 義,讓學生說句子練習進行運用語言文字訓練。另外,還引導學生說說身邊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讓學生在運用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寓意的理 解,並引導學生運用這個成語故事,指導學生處理解決生活中的事情。
3、重視朗讀文字,讓學生在讀中品悟,培養語感,形成朗讀能力:
在 教學過程中,讀好兩次丟羊的經過。第一次他是滿不在乎,街坊勸說的話,他沒當回事;第二次他很後悔,覺得應該按照街坊說的去做,並立即動手將羊圈修補得結 結實實。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把寓言中所表達的幾個層次的意思讀出來。在朗讀的形式上,先讓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後默讀理解故事內容;老師範 讀,學生練讀抓住重點詞句;最後再分角色讀,通過反覆地讀,達到理解寓言含義的目的。然後,充分利用插圖,將四幅圖放在一起,指導學生看圖講故事。大家的 學習興趣十分濃,有的複述故事,有的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4、拓展練習,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最後十分鐘,我又和同學們一起閱讀了語文讀本上的《熟能生巧》,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不僅激勵學生重視閱讀《語文讀本》,而且進行了語言積累。
綜合上述,本節課學生讀懂了課文文字,理解了寓意,啟發了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進行了語言積累。當然,這節課不免還存在著一些遺憾:
1、教學過程中,創新意識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更加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創新的意識,為實施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
2、在聯絡實際環節,有的學生理解了寓意,但是不能條理清楚地敘述出生活中類似的事例。今後還需要繼續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