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老伴的老人心理情況
失去老伴後的反應很多人不理解,老人在面對老伴過世的事情是怎麼想的?失去老伴的老人心理是怎麼樣的?一起來了解一下。
失去老伴的老人心理
1、失去老伴第一階段心理:承認
很多老年人在得知老伴亡故的訊息後,都會表現得麻木不仁,呆若木雞。這種麻木不仁並不意味情感淡漠,而是情感休克的表現。麻木不仁可以看做是對噩耗的排斥,也是對自己無力駕馭的強烈情感的制服。這個階段可能持續幾個小時至一星期。
2、失去老伴第二階段心理:內疚
在接受了老伴亡故的訊息後,很多老年人會出現內疚、自責的現象。總覺得對不起逝者,甚至認為對方的死自己要負主要責任。內疚在所有居喪者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只要不太強烈,這一階段最終會度過的。
3、失去老伴第三階段心理:懷念
居喪的老年人在強烈的悲哀之情稍稍平息後,又會產生對死者的深深懷念。這時,在他們的頭腦中會反覆出現老伴的身影,時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後,自己是多麼的孤獨。這種狀態可能持續幾個星期甚至幾年。
4、失去老伴第四階段心理:恢復
當居喪的老年人逐漸認識到“人的生、老、病、死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對老伴最好的寄託和思念是保重身體、更好地生活下去”,理智戰勝了感情,身心也就能逐漸恢復常態。
5、失去老伴的老人心理特徵
5.1、過度悲傷型
失去親人悲傷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過度悲傷、長期悲傷,將悲傷作為一種穩定的心態持續一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不能自拔者,就成為一種不健康的病態心理了。
心理學家建議,老年人喪偶後切勿過度悲傷,這樣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會使“老年人意識”更迅速地到來。為了儘快地從悲傷中解脫出來,應當積極地調整自己的生活。
5.2、懷念戀舊型
老年人喪偶會使未亡人強烈地感到死亡在不可抗拒地逼近。一些缺乏健康生死觀的老年人感到無助、焦慮,缺乏生存的美好希望。這時,留戀追憶過去就會成為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
當人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時,死亡就會迅速逼近。因此,對過去的追憶和懷戀絕對不應成為自己勇敢生活的障礙。
5.3、後悔自責型
時常可以聽到一些喪偶之人自責地把親人的死歸結為自己的責任。不過有的人只是說說而已。但是,如果真的過敏地把那種自責與親人的去世等同起來,使悲傷之情長期縈繞心頭就成為問題了。
因為過去夫妻間的磕碰,妻子死後,他在悲傷之餘產生了強烈的自責、罪惡感。他因為無法補償過去,就用這種持續的悲傷不斷地責備自己,以求得到良心上的安慰。
老人失去老伴要怎麼做心理調整
發洩與傾訴
對於剛經歷喪偶生活事件的老年人,他們的抑鬱、悲傷、無助等各種情緒,如果沒有及時排解發洩就會引發心理問題,甚至造成心理疾病,這就需要一個發洩的渠道。傾訴是發洩情緒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及時向家人、朋友傾訴,即使說的不是事件本身,但也會通過某種方式發洩出來,對恢復心理健康非常有利,從而使心理從亞健康狀態逐漸轉變為健康狀態。
心理疏導與調理
心理疏導與調理首先要注意耐心聽取他們的“心聲”,不要隨意打斷,不要否定他們的看法,不要向他們亂作保證。要同情,與他們共情,表情要專注,眼神要親切。傾聽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安慰劑”,尤其是對固執己見、缺乏理性、情緒偏激的老人,需要多給予親人般的悉心疏導,幫助他們走出認知的誤區,化解他們的煩惱,使之不糾纏於一時一事,客觀並全面地看問題,清除心理障礙,使喪偶老年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滿足,有利於心理健康,延年益壽。
要設法轉移注意力
儘管宣洩情緒對身心健康有益,但過度的悲傷會造成人為的精神和身體消耗,這個時候可以到親友處小住一段時間,多參加集體活動,接觸外面的世界,只有生活的視野開闊了,精神上的痛苦才能得以緩解;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有氧運動,包括散步、慢跑、打球、游泳、爬山、騎自行車、健身操、太極拳等。
如何緩解老人失去老伴的悲傷
欲使自己儘快地從悲痛的氛圍中解脫出來,不妨通過各種方式盡情地宣洩一番,如在親人摯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場,也可將自己的眷戀懷念之情,用詩文、書信或日記等形式寫出來,以抒發胸懷並作為永久的紀念。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儘管宣洩對於維護身心健康有益,但是,無休止的悲哀必然造成人為的精神消耗。所以,過一段時間之後,要設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到親朋處小住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走出斗室,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多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只要生活的視野開闊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會隨之淡化和消失。
所謂的“老兩口到另一個世界再團聚”企盼,只是一種良好的願望罷了,是不可能實現的,對老伴最好的寄託和思念,應該是悟透人生的哲理,勇敢地挑起社會和家庭的重擔,迎著火紅的夕陽,堅強、樂觀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