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於老人心理健康的是什麼

  現在有很多老年人心理上存在一些問題,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較脆弱,,心理容易受到影響,在生活中要怎麼理解老人的心理呢?不利於老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什麼呢?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不利於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吧。

  不利於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枯燥無聊感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發生變化,大事幹不了,小事不用幹,整日在“吃、睡、坐”中輪迴週轉。這樣日復一日,心理上就會產生枯燥無聊的情感,感到生活無趣、無味。

  分析與調適:生活缺少情趣,就不能老有所樂,思想觀念陳舊,就會缺乏人生追求和進取心。其實,對於工作來說,老年人已畫上了句號,但對於整個生活來說,老年期則是一個“逗號”,是一個新的起點而不是終點。生活要有情趣,要有陽光心態,閒遐可迷於書畫、痴於養花等,這樣,枯燥無聊之感就會蕩然無存。

  頹廢無為感

  有的老年人用頹廢無為的心態對待夕陽生活,他們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蹦不起來了。生活懶散,啥事不幹,生活如坐針毯,度日如年,自己的積極形象也漸漸地消失在人們的記憶當中。

  分析與調適:有一些老年人,生活很低調,心境較灰黯,常常是過去的事情不提,現在的事情不做,將來的事情不想,終日無所事事,無所作為,這無疑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人到老年生活更需要自信,自信是人的半個生命,退而不休,老有所為,人老精神不老,只有這樣,生命的樂章才會奏出強音,生命的火焰才會越燃越旺。

  懷舊迴歸感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戀過去,常沉緬於對已往的追求,表現出程度不同的懷舊情結。有過多坎坷經歷的老年人,其思緒會集中於過去艱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緒滿腸;有過戎馬生涯的老年人,則對戰爭的殘酷而傷感悲哀,憂心忡忡……

  分析與調適:老年人有許多反常的心理,如記不得最近的事,偏記得很久以前的事;記不得快樂開心事,偏記得悲觀傷心事。中醫認為,“思則氣結”,過份的懷舊情緒會影響人的健康。所以,凡事都要往好處想,你可以回憶戰爭年代生龍活虎的場面,或打了勝仗凱旋時的歡快情景;你可以仔細咀嚼“不幸中的萬幸”和“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兩句話,這樣可以沖淡你的愁緒,感到幸福的存在。

  老人心理健康常見的症狀

  1、空巢綜合徵:“空巢”是指無子女或子女成人後相繼離開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獨守空屋的特點,尤其是老人單身家庭,西方國家稱之為“空巢”。這樣,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空虛、寂寞、傷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如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時,上述消極感會加重,久之,會減低身體免疫功能,為疾病敞開了大門。

  2、焦慮症:經常處於明顯的焦慮狀態,對心身健康有很大影響。常因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疑病症;退休後經濟減少,生活水平下降;兒孫上班上學時的交通安全;社會治安問題等引起。容易焦慮的老人衰老過程可加快,助長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當急性焦慮發作時,可引起腦卒中、心肌梗死、青光眼眼壓驟升而頭痛、失明;或發生跌傷等意外事故。

  3、抑鬱症:老年抑鬱症是老年期最常見的功能性精神障礙,以持久的抑鬱心境為主要臨床特徵,表現為情緒低落、焦慮、軀體不適為主,多發50-60歲, 80歲後少見。表現為情感障礙、思維活動障礙、精神活動障礙、意志行為障礙、軀體症狀。

  老人心理問題的預防

  1、轉變角色,重新適應社會和家庭環境。退休、離休雖然是一種正常的角色變遷,但不同職業的人,對離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樣的。

  2、保持樂觀情緒、好奇心和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有些老人感到晚年生活並不愉快,不得不默默地承受著孤獨、苦悶、壓抑的折磨。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與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也有老人自身的原因。

  3、勤於學習,科學用腦。“樹老怕空,人老怕鬆。”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準備就是重新學習,豐富精神生活,延緩大腦衰老,要“活到老,學到老”。

  4、發現問題,及時就診,尋求醫學幫助。如果老人出現嚴重的情緒、記憶或精神症狀,則可能已經罹患嚴重的精神障礙,應該及早到專科醫院就診,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