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會考地理資料

  掌握好地理的每一個知識點,輕鬆迎接會考考試。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中國的民族

  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佔92%。少數民族中壯族人數最多。人口在500萬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是偉大祖國多民族的縮影。據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統計,全國有56個民族。其中雲南僅少數民族就有25種每種少數民族均超過5000人,他們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壯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景頗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滿族、獨龍族。在這25種少數民族中,有15種少數民族是雲南省獨有,他們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諾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雲南各民族總人口378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250萬人,佔全省人口總數的1/3。其分佈地區約佔全省總面積的2/3以上。

  中國各民族分佈的特點是:

  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佈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佈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臺灣、重慶市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我國民族狀況:

  中國共有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其中漢族人口最多,佔92%。其他55個民族被稱為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萬人。超過400萬的少數民族還有:滿、回、苗、維吾爾、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少數民族的地區分狀況:

  漢族的分佈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多分佈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

  我國實行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的政策。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加快發展本地區的經濟、文化和各項社會事業。

  :東北地區的產業發展

  一、經濟:

  1、中國四大經濟地理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目前設有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國寶兼任辦公室主任,對東北地區進行協調。2006年,中共中央政府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擬訂為國策,東北三省地區成為中國第四個大型的經濟紐帶,另外三個分別是長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經濟圈以及珠江三角洲。

  2、振興的主要工業:

  被中央提及的主要被振興的工業有石油、化工、汽車、旅遊進出口貿易,以及輕工業製造等。其中在2007年中共中央政府以及俄羅斯政府亦提出利用中國政府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俄羅斯政府的遠東大開發的雙重機遇發展中國和俄羅斯的貿易中俄貿易,這些貿易包括兩個主要的石油輸送管道:自俄羅斯進入中國後自大慶至哈爾濱至長春至瀋陽至大連,另外一個線路是自俄羅斯進入中國後自大慶至哈爾濱至長春至吉林市。

  3、振興中的主要城市: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主要以兩個經濟帶為主進行深入發展,分別是北起哈爾濱,中至長春、南瀋陽、大連;另外一條則是輔助經濟帶,位於東北東部靠近俄羅斯,朝鮮以及日本海的一些城市:北起牡丹江向南延伸,途徑延吉、丹東、錦州、葫蘆島南至大連。其中第一個經濟帶城市主要以重型工業為基礎發展經濟,第二個輔助經濟帶主要以邊貿以及旅遊業發展為主,以牡丹江做為中心城市發展對俄貿易,以丹東和延吉做為中心城市發展對朝鮮半島的貿易,另外大連亦可作為一個工業城市亦可作為一個重型的港口邊貿城市發展雙邊貿易。其中牡丹江以及吉林省東部地區亦可發展旅遊行業,例如:鏡泊湖以及長白山等自然資源。

  二、工業:

  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在三十年代開始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東北亞最先進的工業基地之一,著名的瀋陽鐵西區就在東北區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原有的工業基礎和緊鄰蘇聯的關係,許多重工業建設專案也都被安排在東北。

  三、農業:

  東北的經濟作物為春麥、大豆、馬鈴薯、玉米、甜菜、高梁,其農作物分佈有些微的區域差異,北部盛產大豆、甜菜、大米等;中部則盛產高梁、小米、棉、花生等,南部則盛產溫帶水果、玉米、棉花等,有云“寒暖農分異,乾溼林牧全,麥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即說明了當地的農作物分佈現象。

  大連地區盛產蘋果、梨、桃等水果,沿海地區盛產海蔘、鮑魚、牡蠣、對蝦及各種魚類。黑龍江省的三江平原是中國最大的稻米生產基地。

  東北也擁有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吉林黃金玉米帶,其中長春平原東北中部平原被譽為“黑土地之鄉”,東北農業佔據中國半壁江山,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四、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國其它地理大區的情況不同,東北地區的居民對“東北”這一概念的認同感大於對遼寧、吉林、黑龍江、東四盟的認同感,即首先認同“東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對省籍的認同。這一現象的形成原因與該地區的獨特歷史、風俗習慣及語言的統一,以及居民以來自河北、山東兩地的移民為主體有關闖關東。

  東北地區屬於以漢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圈,還融合了滿洲、蒙古、朝鮮、鄂倫春、鄂溫克、錫伯及俄羅斯等民族的文化習俗以及日本、俄國和朝鮮的國家的風俗文化和語言。東北方言在一些詞彙上受滿洲、日本、朝鮮及俄羅斯文化的影響。詞彙方面,如“噶斯”日語ガス音譯,即煤氣、咧巴俄語Хлеб音譯,即麵包、笆籬子俄語Пале的音譯,原為柵欄,轉意為監獄等。飲食方面如對俄式食物和朝鮮食物的喜好,均可反映出外來文化的影響。

  發源於東北農村的鄉土娛樂有二人轉、秧歌、吉劇、踩高蹺。其中踩高蹺在古代文獻有關渤海國的記述中就有描繪。東北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是代表東北地區的一首民歌。

  五、教育:

  東北地區的文化教育設施、教育普及率和升學率在中國屬於上等水平。其中遼寧省為在中國高等教育普及率最高的省份。主要科學研究機構分佈於哈爾濱、長春、瀋陽和大連,其中以光學機械、冶金和軍工產業的研究水平最為發達。其中亦有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的重點大學如名校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以及哈爾濱工程大學等。

  :西北地區自然地理狀況

  1.地形特徵:主要位於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內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開闊,東部為典型溫帶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新疆地形“三山夾兩盆”,崑崙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都是亞洲中部重要的山脈,山頂終年積雪,山麓草場廣大。其中天山山脈橫亙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部分,山間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魯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國陸地最低點。南部是我國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觀呈環狀分佈,“綠洲”是當地主要的農業區,中部有我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分佈其間;天山以北是我國第二大盆地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國的第二大沙漠。

  2.氣候特徵:深居內陸,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很大吐魯番盆地是我國的“熱極”;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於400毫米,氣候乾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於50毫米,是我國的“幹極”。

  3.水文特徵: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內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補給水源,有大片無流區。黃河上游落差大,水力豐。

  4.主要河流:黃河、額爾齊斯河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5.主要湖泊:羅布泊植被:內蒙古高原東部是典型的溫帶草原,內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區為溫帶荒漠。

  6.土壤:以漠鈣土和灰鈣土為主。主導因素:降水量自東向西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