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會考地理知識

  學好每一個地理知識,會讓你得到新的收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地殼和地殼變動

  1.地球的內部圈層。

  ***1***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人們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2***地殼內部圈層的主要特徵。

  1***地殼。地殼是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很薄的一層固體外殼,它主要由各種岩石組成。地殼的厚度不均,其平均厚度為17千米,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為33千米,海洋地殼平均厚度為6千米。

  2***地幔。地幔位於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以上。地幔為固體物質,主要成分是鐵鎂的矽酸鹽類。地幔又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上地幔比較複雜,上地幔頂部由岩石組成,而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圈***,一般認為這裡是岩漿發源地之一。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是由岩石組成的,合稱為岩石圈。

  3***地核。從古登堡面至地球的核心是地核。地核又可分成外核和核心兩個部分。地下2 900千米~5 000千米深處為外核。外核的物質接近液體,橫波不能通過。5 000千米以下的深部是核心,核心的物質為固態。據推測,地核的物質成分以鐵鎳為主,並含少量較輕元素。

  2.地殼的結構和物質組成。

  ***1***地殼的化學組成。地殼中有90多種自然存在的化學元素,其中氧、矽、鋁、鐵、鈣、鈉、鉀、鎂等元素的含量,約佔地殼總重量的97.1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約佔地殼總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矽,約佔四分之一強。

  ***2***地殼的結構。地殼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叫矽鋁層,下層叫矽鎂層。矽鋁層的成分主要是矽、鋁,這層的化學成分及某些物理性質與花崗岩極為相似,所以又叫花崗岩層。矽鎂層中的矽、鋁成分相對減少,鎂、鐵成分增多,這層的化學成分及某些物理性質與玄武岩相似,所以又叫玄武岩層。矽鋁層在大洋地殼中很薄,甚至缺失,矽鎂層則普遍存在。地殼厚度的不均和矽鋁層的不連續分佈狀態,是地殼結構的主要特點。

  ***3***礦物。地殼中化學元素,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結合成具有一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單質或化合物,就是礦物。

  ***4***岩石。由一種礦物或幾種礦物組成的集合體,叫做岩石。岩石按其成因可以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天氣與氣候

  ***1***概念。

  1***天氣:是指大氣物理狀況***溫度、溼度、氣壓等***在短時間內的具體表現。是由影響大氣物理狀態短期變化的因素造成的。

  2***氣候:是指一個地方的大氣物理狀況在長時間內的綜合表現。是由影響大氣物理狀態長期變化的因素造成的。

  3***天氣與氣候的關係:天氣是氣候在某段時間內的具體表現,氣候是對長期以來天氣變化規律的綜合概括。

  ***2***影響天氣的因素。

  1***氣團及其對天氣的影響。①氣團。在廣大範圍內,溫度、溼度等物理性質比較均勻的大團空氣,稱為氣團。氣團形成後,當環流條件發生變化時,它就會離開源地向其他地區移動,並與沿途地區進行熱量和水汽的交換,使氣團的性質發生改變,這一過程稱為氣團的變性。②氣團分類。第一,熱力分類:依據氣團的溫度與它到達地區的氣溫對比,將氣團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第二,地理分類:依據氣團形成源地的地理位置和下墊面的性質,可將氣團分為冰洋氣團、極地大陸氣團、極地海洋氣團、熱帶大陸氣團、熱帶海洋氣團和赤道氣團。③氣團對天氣的影響。在單一氣團控制下的廣大地區內,大氣物理狀況穩定,天氣單調;當氣團發生更替時,天氣隨之變化;在兩種性質不同氣團交界地帶,天氣變化最劇烈。④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冬季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是形成於蒙古-西伯利亞一帶的極地大陸氣團。在它的影響下,天氣寒冷乾燥多風。夏季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是形成於副熱帶太平洋上的熱帶海洋氣團和來自印度洋上的赤道氣團。源於太平洋副高的熱帶海洋氣團,以東南氣流的方式進入我國。單純在它的控制下,空氣溼度大,但降水較少,甚至發生乾旱現象。只有與極地大陸氣團相遇,形成鋒面,才能產生大量降水。熱帶海洋氣團與極地大陸氣團之間形成的鋒面活動,對我國夏季的降水有著重要的意義。赤道氣團源於印度洋,以西南氣流的形式進入我國,給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區帶來了豐沛的水汽。

  ***3***形成氣候的因素。

  1***太陽輻射是形成氣候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氣環流對氣候的形成起著直接的控制作用。它在太陽輻射對氣候作用的基礎上,進行著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汽交換,調整全球熱量和水汽的分佈。在不同的環流形勢下,氣候各不相同。

  3***由於對流層大氣中的熱量和水汽主要來自地面,地面性質不同,直接影響到大氣的水熱狀況。地面狀況主要包括地面性質,地表形態***坡向、海拔高度等***、海陸面積、輪廓特點、海陸分佈,以及洋流等。

  ***4***世界氣候型別的分佈、特點及成因。

  氣候帶 氣候型別 分佈地區 氣候特點 氣候成因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之間的地區 終年高溫多雨,年均溫26℃左右,年降水量2000mm以上,為均雨型 常年在赤道低壓帶控制下

  熱帶 熱帶草原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至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地區 全年高溫,依降水多少分乾溼兩季,年降水量750~1000mm之間 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夏半年在赤道低壓帶控制下,形成溼季;冬半年在信風帶控制下,形成乾季

  熱帶 熱帶沙漠氣候 大致在南北迴歸線至南北緯30°的大陸內部和西岸地區 常年高溫乾旱,年降水量不足125mm 常年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

  熱帶 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至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東南亞和南亞最顯著 全年高溫,年均溫在20℃以上,年降水量1500~2000mm左右,依降水分為旱雨季。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轉變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在北緯25°~35°之間亞歐大陸東岸 冬季盛行偏北風,溫和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高溫多雨 亞歐大陸與太平洋間的海陸熱力差異

  亞熱帶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岸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高溫乾燥;年降水量300~1000mm左右 受副高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風帶影響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西岸 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小,終年溼潤,冬雨較多。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mm左右 終年受西風影響;鋒面氣旋活動頻繁

  溫帶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致在40°N~60°N之間大陸內部大致在35°N~55°N之間亞歐大陸東岸 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終年乾旱少雨冬季盛行偏北風,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高溫多雨年降水量一般在500~600mm左右 距海洋較遠,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亞歐大陸與太平洋間的海陸熱力差異

  亞寒帶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佈在北極圈附近 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寒帶 極地苔原氣候 主要分佈在北冰洋沿岸 全年皆冬,最熱月氣溫不超過5℃;降水少,多雲霧

  寒帶 極地冰原氣候 主要分佈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內陸地區 全年酷寒,月均溫均在0℃以下,降水稀少。

  高原氣候和山地氣候 山地高原地區 氣溫、溼度、風力等隨高度增加變化明顯

  6.氣象災害及其防禦。大氣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和經濟建設等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損害,稱為氣象災害。主要的氣象災害有颱風、暴雨、洪澇、乾旱、寒潮等。

  ***1***颱風。熱帶或副熱帶洋麵上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的稱為颱風或颶風,是由熱帶氣旋強烈發展而成。在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稱颱風,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形成的稱颶風。颱風災害由強風、特大暴雨和風暴潮造成。亞洲東部、南部和北美洲東海岸國家受災頻繁。我國是世界上受颱風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加強颱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輕颱風災害的重要措施。

  ***2***暴雨洪澇。連續性的暴雨和短時間的大暴雨會帶來嚴重的洪澇災害。

  1***降雨的等級:24小時降雨量是50~99.9mm,為暴雨;100~249.9mm為大暴雨;不小於250mm為特大暴雨。我國的暴雨除西部沙漠地區外,普遍存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發生在南方和東部地區。

  2***暴雨的形成條件:需要源源不斷的水汽供應;強烈的上升運動;形成降水的天氣系統持續較長時間。

  3***發生地區:全球範圍普遍發生。亞洲是每年全球洪水發生最多的地區。

  4***預防措施:利用氣象衛星的監控,提高暴雨預報的準確率,並結合防洪措施。

  ***3***乾旱。因長時間降水偏少或無降水造成的空氣乾燥、土壤缺水的一種現象。乾旱是一個突出性的世界問題。

  ***4***寒潮。由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範圍的劇烈降溫,並伴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這樣的冷空氣過程稱為寒潮。寒潮是我國冬半年主要的氣象災害。目前,除了提前釋出準確的寒潮訊息,提醒有關部門作好防風、防寒的準備外,對寒潮仍無有效的防禦方法。

  :地圖

  1、地圖的基本要素***地圖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

  ②表現形式:數字式、文字式、 線段式

  ⑵方向的判讀:

  ①一般地圖: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經緯網的地圖:根據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⑶圖例和註記

  ①圖例: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

  ②註記:用來說明地理事物名稱的文字或用說明地理事物數量的數字,稱之為地圖的“語言”。

  ③常用圖例。

  2、地形圖的判讀

  ⑴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①海拔***絕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舉例: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舉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圖的型別: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的線。

  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線成線。

  ⑶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①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據等高線形狀判斷地形型別: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表示山谷,向低處凸出表示山脊;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線重疊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陸地上的五種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從地圖上獲取資訊

  ⑴地圖常見種類:導遊圖、交通圖、政區圖

  ⑵比例尺大小與地圖範圍、詳略的對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