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會考複習資料
會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試,你做好迎戰的準備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極地地區
1、冰雪覆蓋的地區
⑴南極與北極地區的比較:
⑵南極洲: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⑶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地區的原因:緯度高、海拔高、冰雪反射
2、科學考察的寶地
⑴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礦產;地上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沿岸棲息著無數的海洋生物;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領域最為廣闊的天然實驗室。
⑵我國的科學考察站
南極:長城站***1985***、中山站***1989***、崑崙站***2009***;北極:黃河站***2004***
3、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⑴生態環境危機:近年來南極地區大量的鯨和北極地區的北極熊、海豹、海獅、海象等動物遭到人們的濫殺。
⑵主要措施: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和平利用南極,1959年12月,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2個國家簽訂了《南極條約》。我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南極條約》。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種人的故鄉
⑴人口:有6億多,90%以上是黑種人,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稱。
⑵自然環境
2、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
⑴兩個概念:
①初級產品:沒有經過加工或經過簡單加工的原料、半成品
②單一商品經濟:過分依賴某一種或某幾種產品生產的經濟
⑵特點:過分依賴某一種或幾種初級產品
⑶原因:殖民主義者長期佔領和瘋狂掠奪
⑷出路:例如西非的象牙海岸,被稱為“非洲成功的經驗”。
①發展本區的民族工業,減少對工業品的進口。
②發展多樣化農業,進行農產品加工。
③聯合、團結、協作,發揮本區的資源優勢,保障各國的基本利益。
3、人口、糧食與環境
⑴人口:自然增長率居世界各大洲之首,達2.4℅。
⑵糧食:生產落後,產量低。
⑶環境:開墾草原、砍伐森林、過度放牧,這些做法導致了土地肥力喪失,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惡化。
⑷人口、糧食、環境的內在聯絡:
⑸解決途徑: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保護自然環境
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熱帶草原氣候
特點:全年高溫,降水分為明顯的乾溼兩季,溼季降水豐富,乾季乾燥少雨。
分佈:分佈在非洲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呈“馬蹄形”,是世界最大的熱帶草原分佈區。
影響:容易形成嚴重的旱災。
:歐洲西部
1、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
⑴位置:亞歐大陸西部,三面臨海,大部分處於40°~60°N.
範圍: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除前蘇聯以外的歐洲地區,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佔歐洲的一半左右。
⑵這裡人口稠密,國家眾多,共有30多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特別是英、法、德三個國家影響最大,號稱“三駕馬車”。
⑶高度一體化的區域性組織——歐洲聯盟***歐盟***:歐洲西部各國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絡,本區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歐洲聯盟。歐盟的建立,加強了本區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聯絡,併發出同一個聲音,在世界經濟領域和國際政治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歐盟有27個成員國。
2、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
⑴製造業:把原料進行加工,製造成各種各樣產品的工業部門。
⑵特點:本區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例很高。許多國家從國外進口原料、燃料、糧食,向外出口機械、汽車、化學物品和食品等工業製成品,為國家帶來財富。
⑶工業分佈特點:多而密集,十字型分佈。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到義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
3、傳統的畜牧業
⑴畜牧業發達
①許多國家的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產值比重很高。
②生產已達到機械化、專業化程度。
③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
⑵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
4、繁榮的旅遊業
⑴多種多樣的自然條件
①風光優美的海濱沙灘
②幽深曲折的峽灣景觀
③高聳險峻的阿爾卑斯
⑵豐富各異的人文景觀
①眾多的古建築遺址、文化藝術城市和博物館
②獨特的風土人情
⑶旅遊勝地
英國——倫敦塔橋;荷蘭——風車;北歐——峽灣風光;瑞士——阿爾卑斯滑雪;
希臘——雅典巴特農神廟;義大利——地中海沿岸陽光沙灘;西班牙——鬥牛;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