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穴位
現在人們對養生保健的日益重視,我們古人留下的瑰寶--艾灸。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重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後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
身柱穴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髮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症,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洩瀉,食慾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養生一言草》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
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
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
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溼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
《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
《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裡。”
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
- 艾灸養生穴位
- 炒股高手是怎樣煉成的
- 作家史鐵生的故事有哪些
- 有什麼方法瘦臉最快
- 湖南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財經法規模擬試題附答案
- 甘油美容的實用小方法推薦
- 關於描寫梅花的抒情散文
- 長高有什麼科學方法
- 寶寶有白頭髮是什麼原因
- 幼兒園面具作品圖片精選
- 白領預防亞健康有什麼原則
- 四川公務員考試資料分析習題及答案
- 春天來了四年級抒情作文
- 廣州公司變更法人流程
- 帶摩羯座三個字的圖片
- 描寫雨的句子段落素材
- 嫁入豪門的女人面相分析
- 綠色桌布高清風景圖片
- 關於古代女子的禮儀
- 創業型企業適合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