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老人有什麼心理表現

  臨終老人的心理特徵是很多家屬關心的總題,生老病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需經歷的階段,但在臨終前給予親人最貼心的照顧才會讓他安心的離去。下面小編整理了老人臨終前的表現,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臨終老人的心理特徵

  1、臨終老人有哪些心理特徵

  1.1、否認期

  認為自己的病是檢查錯誤,醫生失誤,往往要求進一步檢查或更換醫生、醫院;

  1.2、憤怒期

  明確死亡即將到來時,出現壓抑、憂愁,終日愁眉不展或者焦慮、憤怒,認為對自己不公,可能會仇視家人及周圍人;

  1.3、抑鬱或絕望期

  臨終老人變得冷靜,進入既絕望又希望出現奇蹟的矛盾心理,有人也會出現輕生念頭,希望擺脫痛苦,減少家屬的各種負擔;

  1.4、接受期

  在沒有希望時,出現悲傷、抑鬱,最後萬念俱灰,平靜地或不平靜地接受死亡這一事實。具體到個人,各階段可能沒有明顯的界限,甚至會重疊、反覆出現。同時也因周圍人群的心理干預而出現不同的心理變化。

  2、臨終老人有什麼生理表現

  2.1、疼痛

  疼痛是臨終病人備受折磨的最嚴重的症狀,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其他終末期病人發生嚴重疼痛情況較少。在生命的最後幾天,超過一半的人會有新的疼痛產生。控制疼痛應及時、有效,正確使用“三階梯法”。止痛藥應規律、足量應用,而不是必要時才用,等到疼痛發生時再控制比預防疼痛發生更困難。對無法口服止痛藥造成的不安與痛苦,可使用如面板貼片、舌下含服、靜脈或肌內注射等各種方式給予止痛藥。除了藥物止痛,還可採用其他方法緩解疼痛,如:鬆弛術、催眠術、鍼灸療法、神經外科手術療法等。此外,如果疼痛難以控制,沒有食慾,不要勉強病人進食,以免增加病人的負擔與痛苦。

  2.2、呼吸困難

  痰液堵塞、呼吸困難是臨終病人的常見症狀。應及時吸出痰液和口腔分泌液。當呼吸表淺、急促、困難或有潮式呼吸時,立即給予吸氧,病情允許時可適當取半臥位或抬高頭與肩。有的病人由於快速呼吸加上焦慮而引起喘息,可根據醫囑應用抗焦慮劑,必要時使用***降低呼吸速率;同時開窗或使用風扇通風,護理人員平靜的儀態,用手輕柔地撫摸病人加上和聲細語,有利於幫助病人保持平靜。此外,病人出現痰鳴音即所謂的“瀕死喉聲”,可使用溼冷的氣霧進行霧化,促使分泌物變稀,易於咳出。床旁備好吸引器。對張口呼吸者,用溼巾或棉籤溼潤口腔,或用護脣膏溼潤嘴脣,病人睡著時用溼紗布遮蓋口部。

  3、

  有的病人死前會出現譫妄等神志變化,需考慮癌症腦轉移、代謝性腦病變、電解質不平衡、營養異常、或敗血症等因素。症狀在下午或晚上會更嚴重。病人的躁動不安需密切觀察,找出可治療原因,如:疼痛、腦缺氧、氣喘、膀胱或直腸脹等,並給予對症處理。

  臨終老人怎樣飲食

  1、鼓勵病人樹立正確的死亡觀。努力減輕和消除恐懼感,儘量使心情愉快些,在病情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鼓勵病人爭取多吃一些。

  2、適量營養。飲食必須新鮮,且易消化吸收,蛋白質豐富的小塊食品應隨時備好以滿足病人需要。一般鼓勵病人每天至少喝半杯牛奶或豆漿;持2~3種以上新鮮蔬菜,如小豆菜、油菜、莧菜、胡蘿蔔等,其中必須有一種是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菜;多吃些水果或飲料,每天至少補充1500~2000毫升的水。

  3、按症選食。按照臨終病人的不同症候,吃些相應的食物。例如:便血可選吃有止血功能的紫茄菜;痰多氣喘者,可選用蘿蔔、枇杷、生梨等;咯血者可吃鮮藕、薺菜等;有噎嗝、反胃者宜吃牛奶、韭菜汁等;口乾時,吃流體或溼的食物;咽痛時吃西瓜等等。

  4、按“性”選食。合理運用食物的性味功能來選食,臨終病人一般不宜食用甲魚,因甲魚性涼補血,性冷滋膩,且不易消化;生薑、花椒、大蒜等性熱,食後則生內火熱毒內蘊。

  臨終老人怎樣護理

  一旦病人知道自己將離開人世,醫護人員應該給病人最大的心理安慰和支援;護士必須耐心觀察,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意見,要善於從病人的言語和非言語中瞭解他們的真正需求,要主動配合病人和家屬,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充分體現醫護人員對老年人的尊重。

  瞭解病人臨終前的心願,傾聽老人的心事,儘量滿足老人要求,使其沒有遺憾的離開人間。對一直清醒或者清醒與紊亂之間的病人,要不斷的對昏迷老人講話是很重要而有意義的。

  尊重老人的民族習慣及宗教信仰,滿足其精神及自尊的要求,護理人員要儘量保持老年人身體的清潔和衣著的整潔,使其死的有尊嚴。護理人員要對臨終老人表達明確、積極、溫馨的關懷,直至他們離去。

  對臨終老人軀體的護理應儘量照顧老人的自尊心,維持其尊嚴和保持身體的完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