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蔬果

  秋季養生要吃些蔬果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可是有些蔬果卻是不能吃或是不能吃太多的,那麼哪些蔬果吃了才養生?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秋季養生蔬菜

  蓮藕

  民間有“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一說。秋季,天氣一向是比較乾燥的,所以人們很講究“燥則潤之”之理,郭力建議大家在秋季要偏重多吃一些養陰清熱、潤燥止渴的食品,蓮藕具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有助於補肺養血,是秋季最佳保健食品。

  蓮藕含有大量澱粉、蛋白質、維生素B、及一些鈣、磷等多種礦物質,而且蓮藕的含糖量不高,又具有多種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所以患肝病、便祕、糖尿病的病人,多吃蓮藕是十分有益的。

  秋季由於乾燥很多人都會出現便祕,恰好蓮藕可通便止瀉、健脾開胃,因為蓮藕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的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另外蓮藕能促進消化,可幫助食慾不振的人增進食慾。

  關於蓮藕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甚至都可以攪成汁。最好的方法是晒乾磨成粉狀煮成粥,這樣食用的藥用價值更高。家常菜裡做蓮藕可用炒、燉、炸均可,這些方法都很保健。

  中醫認為,蓮藕是一種理想的素食,有補血、涼血、止血的功效,特別是生吃蓮藕能涼血散瘀,熟吃更能補心益腎,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強壯筋骨。而蓮藕粉更能消食止瀉,確實是秋季的養生食品。

  豆芽

  秋季容易出現口乾脣燥等上火症狀,例如黃豆芽和綠豆芽都是秋季最適合滋養潤燥、清熱解毒的好選擇。豆芽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一些類似鈉、鐵、鈣等人體必需的元素,具有清熱解毒、利溼通下等功效,特別適合秋季食用。

  黃豆芽的營養價值最高,具有清熱明目、補氣養血等功效,黃豆在發芽過程中,由於酶的作用下,會釋放出更多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元素給人體吸收,常吃黃豆芽對青少年成長髮育、預防貧血等都大有好處。

  關於豆芽的食用,可以涼拌、炒食、做湯等。但是市場上賣的大多是用化肥和激素生髮而成的,所以建議有條件者可以自己動手生豆芽,不過要注意不要把豆芽生的太長,因為豆芽並不是越長就越有營養,一般長到3~5釐米即可。

  茄子

  民諺中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說法,中醫認為,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所以在這個季節吃些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而秋天剛收成的茄子被稱為“秋茄”,帶有獨特的清香,口感細嫩,因此風味比普通茄子更勝一籌。

  茄子不僅是價廉物美的大眾蔬菜,還是種食療佳品。除了含有豐富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外,還有一點與其他蔬菜不同,就是富含大量維生素P。維生素P是黃酮類化合物,有助保持心血管保持正常功能。因此,茄子對動脈硬化症、高血壓、冠心病和壞血病患者都非常有益。

  此外,國外研究結果表明茄子還是蔬菜中的“抗癌強手”,其含有的龍葵鹼成分能抑制消化系統腫瘤增殖,對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

  大蒜、洋蔥

  大蒜和洋蔥能夠使人精神暢快,增強人體免疫力。大蒜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能,常吃大蒜和洋蔥還可使人體呼吸順暢。

  姜

  姜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夠鎮咳、退燒、減輕疼痛,還能有效抑制疾病。姜是一種很好的抗毒物質,能殺菌和抗黴菌,是治療風寒和流行性感冒的有效食品。

  山藥

  山藥原名薯蕷,補而不滯,不熱不燥,能補脾氣而益胃陰。《本草求真》曾寫道,“入滋陰藥中宜生用,入補脾肺藥宜炒黃用。”山藥具有滋陰養肺功效,可以調整代謝、潤膚、通腸。山藥澱粉含量低,當成主食不易發胖。能清心安神、補中益氣、助五臟、強筋骨,可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

  吃法:將洗淨後的山藥搗碎後加糖調成餡,與糯米粉一起製成湯圓食用;也可做拔絲山藥;或是去皮用淡鹽水洗後切成小塊,加入適量糖桂花醬,當冷盤。

  秋季養生水果

  甘蔗

  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作為清涼的補劑,對於低血糖、大便乾結、小便不利、反胃嘔吐、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勞累過度或飢餓頭暈的人,只要吃上兩節甘蔗就會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

  梨

  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潤燥化等,梨能預防秋燥,還有清熱、鎮靜神經功效,對於高血壓、心臟病、口渴便祕、頭暈目眩、失眠多夢患者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梨還是肝炎、腎臟症患者秋令的保健果品。

  木瓜

  味道香甜,同時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是天然的抗氧化劑。適合秋季養生,也是潤膚養顏的絕佳甜品。

  蘋果

  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開胃、醒酒等功用,對消化不良者,可擠汁服之。蘋果還能預防和消除疲勞,蘋果中的鉀能與體內過剩的鈉結合,並使之排出體外。所以,食入過量鹽分時,可吃蘋果來幫助排除。

  石榴

  性味甘酸澀、溫性,具有殺蟲,收斂、澀腸、止痢等功用,適用於久痢、久瀉、便血、胃積腹痛、癬疥、中耳炎、創傷出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