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古代義結金蘭的含義
古代俠士為何都愛結拜?義結金蘭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
《三國演義》一開篇就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黃巾起義,各路英雄紛紛聚合,時勢造英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也因緣際會走到了一起,聚在張飛家的後園中,彼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三人敬告天地,焚香禮拜,山盟海誓,義結金蘭,成就三國故事中感人的一幕。
《紅樓夢》中林黛玉終於對薛寶釵敞開心扉,兩個人互剖心事,是為“金蘭契互剖金蘭語”,寶釵安慰黛玉不必做司馬牛之嘆,黛玉跟寶釵坦誠以前錯怪了她只當她是藏奸。二人雖沒有義結金蘭,然此情此景,頗類此義。而看過武俠小說或俠義電視劇的人,一定不陌生“義結金蘭”的場景,比如《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和紫薇結拜時的場景,是很多80後、90後記憶猶新的場景。還有《射鵰英雄傳》裡的江南七怪,《天龍八部》裡的三巨頭,兄弟***妹***情深。
義結金蘭的誓言每個人都很熟悉:“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今天我某某某和某某某在此結為異姓兄弟***姐妹***,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然後歃血為盟——除了江湖好漢可能真的會歃血,一般的人多半都是喝碗酒喝杯茶意思意思。那麼,“義結金蘭”究竟有什麼來歷呢?
義結金蘭是結拜的雅稱。源於《世說新語》中的“賢媛”,說是山濤跟嵇康、阮籍會面,“契若金蘭”——意思就是情投意合的人為了追求共同利益而結拜成異姓兄弟或姐妹的一種形式。古人義結金蘭是大有講究的。首先結拜的人要互換譜帖,也就是俗話說的“換帖子”,然後在紅紙上寫下自己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貫,以及自己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的姓名,寫好後的紅紙就叫做“金蘭譜”。然後,結拜之人按照年齡長幼順序,在天地牌位前燒香磕頭,並立下結拜誓言,儀式完成後,大家就結成了兄弟姐妹,雖是異姓,感情卻勝似親生。
《易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意思是指,只要同心,兩個人的合力也足以斷開金屬;同心同德的人的看法一致,說出的話會使人們更容易接受,就想聞到芬芳的蘭花一般。一旦義結金蘭,便成了兄弟姐妹,相互扶持,風雨同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雖然能夠做到的人不多,但這樣的感情還是最容易打動人心。
義結金蘭簡介:
義結金蘭,源自《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又見《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舊時漢族社會交際習俗。原指朋友間感情投合,後來用做結拜為兄弟姐妹的代稱。如:《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及張飛在涿郡張飛莊後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劉備、關羽張飛在涿郡張飛莊後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三國演義》原文: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出處】
1,《周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2,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山公於嵇、阮一面,契若金蘭。"
3,高陽《母子君臣》:"這還在其次,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高峒元與李連英義結金蘭,而且居長,為李連英叫做'高大哥'"
4,《太平御覽》引《吳錄》:"張溫英才瓖瑋,拜中郎將,聘蜀與諸葛亮義結金蘭之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