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是故宮

  時間如指隙流沙,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數不盡的人與事與物被淹沒而消殆,但也有許多的倖存者,他們熬過了時間的沖刷,變得更加的彌足珍貴與璀璨!今天小編給大家說說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故宮!

  歷史長河的倖存者

  北京故宮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故宮,原名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故宮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宮建築群。

  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遷都北京後,明、清兩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紫禁城作為封建皇宮的歷史宣告結束。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宮的建築氣勢恢弘,規模巨大。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72萬多平方米,建築總面積達16萬多平方米,現存房屋8700餘間。四周環繞高約10米的城牆和寬52米的護城河。城牆四周各設城門一座,南面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北面神武門,東面東華門,西面西華門。城牆四角各矗立著一座精巧別緻的角樓。故宮宮殿建築佈局沿南北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故宮的建築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經典之作。故宮總體分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後寢"兩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須彌座式三層平臺上,四周環繞著石雕欄杆,氣勢磅礴,為故宮中最壯觀的建築群,表現出不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築,也是我國現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結構殿宇。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殿、皇極殿等,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與后妃、皇子和公主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故宮的建築佈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社會的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今日的故宮博物院不僅有近600年的巨集偉壯麗的古建築,而且還珍藏著近百萬件的古物瑰寶,其種類包括青銅器、玉器、金銀器、陶瓷器、漆器、琺琅器、牙竹木雕、絲織刺繡、文房四寶、繪畫書法以及大量的帝后嬪妃的服飾、衣料和傢俱等。此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其中國寶珍品數以萬計,代表著中國曆代文化藝術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