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背節的簡介
桂西一帶自稱為“布儂”的壯族的傳統節日。壯語稱為“呤勾到”,意為吃新谷和青年男女交際。每年農曆七月十五舉行。家家戶戶宰雞殺鴨,做豆腐,蒸新米飯,供祭祖宗,閤家歡宴,並用米飯喂狗和貓,以示不忘其守家捕鼠之勞。晚飯後,青年男女穿新裝,相聚在村旁的地坪上,舉行擂背活動。男女互相挑逗嬉戲,你踩我腳,我擂你背。老人小孩也來圍觀助興,滿場歡聲笑語。按習俗,男先拍女背,表示男先看中女方;若女先擂男背,表示女方愛上了男方;若雙雙互擂,表示互相愛慕。於是便互相追逐跑出場外,到村頭寨邊去對歌,吹木葉,互訴愛慕之情,臨別互贈情物,確定戀愛關係。
在西林縣東南部石山區的布儂壯族民間,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要過一個叫“吟勾稻”***壯語“吃新谷”的意思***的節日。這是過七月十四節日之後,緊接著又過的一個傳統節日。這天晚上,青年男女還要舉行擂背活動,因此,這個節日民間又叫“擂背節”。
擂背節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殺雞宰鴨、做豆腐、煮糯米飯,並採來香草“棵勾稻”***壯語音譯,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似茅草,味極香,為“吟勾稻”時專用的一種香料,故得名“棵勾稻”,即“償新草”之意***墊在蒸籠底部,蒸新米飯吃。當晚,吃完新米飯後,青年男女們便聚集在晒場或草坪上,在皎潔的月光下相互嬉戲逗鬧。在歡娛過程中,人們便你踩我一腳,我碰你一下;你柏我一掌,我擂你一拳。男柏女時說道:“吟勾稻,扭勒俏***壯語‘償新米,玩姑娘’之意***。”姑娘們則柏著小夥子說道:“吟勾稻,扭勒保***壯語‘吃新飯,找男伴’之意***。”男女雙方均如此邊擂邊唸唸有詞,很有趣。而老年人及小孩子們也常常來圍觀湊熱鬧,喝彩助興。這時,如果男女雙方互有愛慕之情,便會雙雙追逐到場外,到村頭寨角的僻靜處,或吹木葉,或對唱山歌,或竊竊私語,傾吐情話,播下愛情花種。按布儂的習俗,擂背意味著相愛。倘若男女雙方都接受對方的擂背,這就說明雙方都已相互愛慕,那就情投意合了。布儂的“吟勾稻”一語雙關,明裡是說新谷到了,要償償鮮,暗裡卻比喻男女青年尋找物件,初次交歡。民間傳說,凡經過擂背節擂背而尋找到物件並戀愛結婚的夫婦,婚後其家庭都能幸福美滿,都能白頭到老。
關於擂背節的來歷,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
古時候,壯鄉有一位土司爺,生了一位小姐,十分聰明漂亮。土司爺中年得愛女,心裡樂極了,視這位千金小姐如掌上明珠,對她言聽計從。而姑娘的聰明漂亮,則傳遍了壯鄉的村村寨寨。於是,上門求婚的小夥子們絡驛不絕,把老土司家的門坎都踩禿了。但小姐卻對誰都沒有看中,而土司本身也拿不定主意,不知答應誰為好。後來,土司爺與愛女商量,決定在新糧成熟後的農曆七月十五日晚上,讓小姐在府門前背對眾人坐下。然後讓求婚的小夥子們輪番上來輕輕地柏一下小姐的背後,同時說四句話。如果誰能逗小姐開心發笑,那麼誰就是小姐的如意郎君。當天晚上,壯鄉皓月當空,柔光似水。而土司府的裡裡外外,更是燈火輝煌,鑼鼓喧天,好不熱鬧非凡。只見府門前的草坪上,慕名而來的人們早已黑壓壓地坐滿了一大片。草坪上,山歌聲和歡笑聲一浪高過一浪,把整個壯鄉都鬧得沸騰了起來。在一陣陣悅耳動聽的嗩吶聲中,小姐阿娜多姿的倩影終於輕輕地飄到了府門前。待小姐坐定,老土司把要求事項當眾宣佈完畢,一位衣著華麗的富家子弟便迫不及待地槍上前來。只見他輕輕柏了一下小姐的背後,便昂首挺胸,得意洋洋地拉腔拉調地說道:“我是丞相崽,帝王身邊排,黃金千萬兩,小姐嫁過來。”小姐聽了很氣憤,扳著臉根本就不理睬他。富家子弟見狀,只好悻悻地退了下來。接著,一位風度翩翩的書生模樣的少年公子走上前來。他手持一把摺扇,一邊貌似斯文地搖著扇子,一邊柏了柏小姐的背柔聲說道:“我來自遠方,翩翩讀書郎,開口便成文,一鳴結鴛鴦。”說完又轉到小姐面前,彬彬有禮地深深鞠了一躬:“小姐,笑吧!”小姐瞪了他一眼:“蠢才!講了五句。”讀書郎討了個沒趣,只好灰溜溜地退了下來。隨後又陸續上來許多青年兒郎,但一個個都高興而來,掃興而歸,誰也無法使小姐綻開笑臉。這時,有個姍姍來遲的窮小子,不慌不忙地擠到了小姐身邊,柏了柏小姐的背,風趣地說道:“窮人講情義,金銀不為貴,小姐肯嫁我,揹你來舂碓。”“譁——!”圍觀的人們都被他說得齊聲笑了起來,小姐也禁住“咯咯”地笑了,並且還站起來柏了一下他的背,親暱地說道:“你這人倒會說話。”就這樣,窮小子終於與小姐結成了伴侶。
從此以後,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晚上,布儂青年男女們便歡聚在一起擂背,以此方式尋歡作樂,談情說愛。後來,這一天便被定為“擂背節”,並作為一種風俗習慣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