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公務員片段閱讀練習題

  公務員行測考試中,片段閱讀考查考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堅持習題的閱讀訓練十分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備考練習。

  :

  1.早在18世紀和19世紀,西歐工業化所致的資源環境問題,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批評。20世紀中期以來,隨著工業化的拓展,自然資源更大規模的開採和利用。一些國家工業集中地區的環境被過度破壞,世界各地要求節約資源和保護自然環境的呼聲日益強烈。一些人甚至認為,只有“零增長”,才能將人類經濟活動控制在資源和環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內。但事實是,迄今為止,世界大多數國家仍然沿著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技術路線推進工業化,這就必然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資源約束。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工業化所致的資源問題日趨嚴重

  B.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與發展工業化的矛盾不可調和

  C.工業化的發展最終無法擺脫資源和環境的限制

  D.發展經濟不應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

  2.公共監督如果總是折戟在爛尾新聞的詭異之中,光靠熱情與理性又有何用?一些影響惡劣的公共事件,不僅事關民主,更關係到公共利益與權力公信,爛尾的結果,令制度與法律情何以堪?看來公共事件後,當與應急機制同時啟動的,還應有公開透明的問責機制——任何時候,都不能因“救火”的真誠而掩飾了“縱火’’的責任。爛尾新聞背後,不僅要關注主角的命運,更要追究“被爛尾”的責任。

  這段文字批評的是*** ***

  A.爛尾新聞

  B.公共事件責任追究不力

  C.公共事件發生地政府

  D.公共事件責任人

  3.一件可能使人感到吃驚的事實是,目前不但世界糧食產量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人口的增長速度,而且同世界上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相比.糧食增長速度也是較快的,甚至其他商品價格的增長速度也比不上糧食的增長速度。儘管如此,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糧食。據估計,由於缺糧而面臨飢餓的人口有 3.4 到 7.3 億之多,他們尤其集中在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

  這段文字想要說明的問題是*** ***。

  A.世界糧食產量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人口的增長速度

  B.儘管世界糧食生產充足,但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糧食

  C.其他產品價格的增長速度比不上糧食的增長速度

  D.因缺糧而面臨飢餓的人口有 3.4 到 7.3 億之多

  4.鄉村規劃和建設,要突出鄉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尊重各地的傳統習俗和風土人情,不能把典型的地域特徵搞沒了,把鮮明的民族特色改掉了,把優秀的文化傳統弄丟了。

  對本句話最恰當的概括是*** ***。

  A.鄉村規劃和建設要突出特色

  B.鄉村規劃和建設要保留優秀傳統

  C.鄉村規劃和建設要典型

  D.鄉村規劃和建設要符合國情

  5.音樂科學作為現實的大學專業,首先包括音樂的理論以及音樂歷史的觀點。它與音樂實踐及音樂教育學的大學課程有所區別。例如,成為音樂會鋼琴師的培訓以及將其作為主修專業方向是音樂教師的教育途徑。就此可以確定音樂科學一方面可劃分為音樂史,也被稱為歷史音樂學;另一方面可劃分為系統音樂學,也就是音樂民族也稱音樂民俗學。但是很明顯,音樂史構建了音樂科學的學習核心,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從古典時期到現代時期的音樂發展,包括對主要音樂家的生活和作品深入研究、對風格轉變的學習以及對個別種類和歷史時期進行的討論。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知道*** ***。

  A.歷史音樂學是音樂實踐學習途徑的一個下屬領域

  B.從音樂民族學角度來看,音樂民俗學是系統的音樂學研究的一個音樂實踐的方面

  C.音樂理論和歷史的觀點主要是在音樂學這個專業裡得到研究

  D.音樂理論和音樂實踐的學習是和音樂學學習不同的

  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在18世紀和19世紀,工業化所致的資源環境問題就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到20世紀中期,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呼聲日趨強烈。接著以“但事實是”為轉折說明迄今為止,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仍然走著工業技術路線,必然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資源約束。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說明的是工業化的發展無法擺脫資源和環境的限制。故選C。

  2.答案: B

  解析:

  由“還應有公開透明的問責機制”、“看來公共事件後……不僅要關注主角的命運,更要追究被‘爛尾’的責任”可知,作者意在批評公共事件的責任追究不到位。故本題答案為B。

  3.答案: B

  解析:

  本題屬於隱含主旨題型。注意文中前後語意方向的變化,前面講述糧食產量的增長速度超過人口增長速度,後面出現轉折詞語“儘管如此”,又列舉出飢餓的人口資料,從而可知儘管世界糧食生產充足,但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糧食,B選項更為準確。A、C、D是正確表述,但沒有針對題幹進行延伸。故正確答案為B。

  4.答案: A

  解析:

  據提問“概括”一詞可知此題是表面主旨題。

  文段前半部分談突出鄉村特色的正確做法,後半部分談不正確的做法。這屬於典型的分—分結構層次,表面主旨需要兩者兼顧不可偏廢,故A項正確。

  B項錯在未把握重點,“優秀的文化傳統”只是“特色”的組成之一,不是材料針對的問題;C項“典型”在材料中形容的是“地域特徵”而不是“特色”,且“典型”是指事物具有代表性,而“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現的獨特的色彩、風格等,兩者看似意思相近,但實不相同;D項在材料中沒有提及,故也不選。

  5.答案: C

  解析:

  本題為細節判斷題。

  A項錯誤,根據第一句話可知,歷史音樂學屬於音樂科學,而音樂科學與音樂實踐的大學課程有所區別,因此歷史音樂學不屬於音樂實踐;B項錯誤,音樂民俗學屬於音樂科學,而非音樂實踐;D項概念混淆,音樂學學習本身包括了音樂理論和音樂實踐的學習。C項可由第一句話得出,故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