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尋找高考衝刺階段漲分的突破點

  高三的學子即將進入高考衝刺階段的複習,在這個階段同學們一定會做大量的熱身練習。歷年的高考題,各種的模擬題。那麼如何在衝刺階段,迅速實現成績的提高呢?最重要的事就是通過經典試題,總結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學科方法,提升自己的學科能力。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怎樣尋找高考衝刺階段的漲分點,歡迎大家參考和學習。

  學會試卷分析和試題分析是高三學生的一項重要的能力。試卷分析要了解試題的導向,試題的風格試題的目的。如北京海淀區的一模試題就與北京西城區的試題有明顯的區別。北京西城區的教研活動命題老師經常有一個口號就是要引領北京高考。所以西城試題在重視基礎知識的同時,非常重視新情境的創新。

  海淀試題因為要面向北京最多的考生,在命題風格上非常重視學科基本能力的落實。各區命題時的教學複習進度的不同也影響著命題知識點的分佈。所以在試卷分析上一定要發現每一份試題的特點優勢,特別要體會命題人對學生學科能力的體會和要求。一般來說優秀的試題一定是一個優秀的教研團隊集體研究的產物。學生站在這個團隊的肩上,肯定會成功。

  試題分析就是要針對每一道試題進行。它不是簡單地發現這道題會做還是不會做,甚至也不是做對做不對的問題。衝刺階段的試題分析其實就是系統複習的另一種高效的路徑。大家知道光速是快的,可是我們的思維速度可能比光速更快。這就是為什麼同樣做一道題,基礎知識越紮實,學科素養越高的學生獲益越多的原因。因為他在做題時聯絡到了更多的知識,運用到了更多的學科方法,思考了更多的問題。

  試題分析要關注四個維度。一是考點。一般來說考點是重要的學科內容。比如中國古代史宋代部分“二府三司”“文臣做知州”“交子”“農村市鎮”“經濟重心南移”都是重要的考點。考點在同學高三階段演練的過程中可能重要的考點都要考一遍。但是做題即使是選擇題,也不要僅僅停留在考點上。要注意分析考點的知識結構,整理自己的知識網略。如“二府三司”橫向看宋代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聯絡起來,縱向看它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一個環節。把考點按不同的邏輯進行不斷的歸類,就能不停地強化自己學科的知識結構。高考中最基本的知識考點就是考生的知識結構。

  二是試題反映的學科能力。是提取資訊,還是發現問題,還是對比分析,還是闡釋問題。每一道試題在解題過程中都有一套嚴格解題思路。即使是簡單的提取資訊試題,做題也有整合試題資訊***材料的分段分層***,分析材料邏輯,用自己的學科術語表達三個階段。比如海淀一模林則徐的海權思想,典型的提取資訊試題。可是照抄原文肯定不得分。答題沒有學科術語也到不到高分。如何應對這樣的試題?大家一定要找到方法。

  首先給了兩段材料,林則徐的海權思想一定不會低於兩層含義,第一段材料也給了兩段,中間有一個簡明的資訊就是“林則徐認為”。材料引用林則徐的話,用“林則徐認為”隔開了肯定是兩層意思。這個做題思路是下一次考試必須歸納出來的。這樣的快速閱讀其實就是高考需要的提取資訊的能力。如果你熟悉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一定知道“從邊疆危機到民族危機”這樣的表述,所以借鑑過來林則徐認為中國出現了海權危機。這時的答案已經和閱卷要求吻合了。這一一次體會學科能力的過程。每一道試題我們都去體會學科能力是怎樣考察的,高考就一定能提分。

  試題分析的第三個要做的看看問題考察我們怎樣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時問題材料很長,但是有效資訊的標誌是很清楚的,其實不用花費你很多的時間。這是你的心情是否很愉悅呢?我經常看到許多學生一看到大段的材料先緊鎖雙眉,其實這正是你能快速超越別人的時候呀,你應該慶幸才對。語文學科的現代文閱讀,材料會很長,但是當你帶著題目中的問題去閱讀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閱讀的關鍵資訊就幾句話。這不是應試技巧,就是心態。

  最後試題分析還要看看試題是否體現了時代特點有沒有反應高考的熱點問題。2015年時中國經濟改革深入推進的一年,是網際網路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年,“一路一帶”“亞投行”都是我們不得不關注的熱點問題。看看模擬試題我是是怎樣呈現熱點的。海淀一模的歷史試題考到了京張鐵路的修建的歷史意義。其實就是對現在的“一路一帶”熱點的迴應。歷史學科不直接考察社會熱點,但是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識之處。長城、大運河、京張鐵路、馳道、絲綢之路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是大型的公共工程,他們背後承擔的只能都是驚人的相似。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是衝刺階段成績提高的重要法寶。

  我們通過對經典試題的分析關鍵是要迅速明確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清楚自己的解題思路,明確學科思維的特性,這就是衝刺階段成績能夠提升突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