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期中考試總結範文

  半學期的緊張學習生活已經落下了帷幕,也迎來了期中考試,但無論考得是好還是不好,都要對自己這段時間以來的學習做出一個總結。如何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本次初三期中語文試題基本上較難,雖然強調基礎,但更注重能力,就學生答題情況,分析如下:

  一、學生的基礎、基本語言運用能力還需花大力氣、有針對性地夯實、提高。

  基礎部分的字詞題學生的得分率並不高,主要原因在於學生對“駑鈍”這個詞掌握不準確,另外兩個詞語解釋“心無旁騖”“冥思遐想”都不是課下注釋的範疇,學生又不會舉一反三,因此學生覺得特別難。我個人認為以後應該以課下注釋中的基礎為重點考查物件,不要讓學生有不知從哪兒下手抓重點的感覺。

  第三題的選擇題確實有些難,沒有規律可循,即使是老師,也只是機械地按照答案在批,這樣的考查我覺得沒有意義,第五題的名著導讀超出了考試範圍,學生大多都沒看,因此也不得分。

  二、繼續鞏固加強古詩詞的背誦默寫

  默寫題應該說出的很常規,都是能夠預料到的重點句默寫,其中有兩題問題模稜兩可,學生不知答什麼對。但總體看還是學生的答題習慣不好,對這類題型的高要求認識不足,基本會背,但默寫準確度不高。對於此類題型,在鞏固背誦的前提下,狠抓默寫準確度,特別是同音異形字和形近字、難寫字的強調。以專題練習的形式不斷強調、鞏固,以保證送分的題目不丟分。

  三、 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仍非常欠缺,亟待加強方法指導和系統訓練。

  首先,古文閱讀的得分率較高,今後對古文的複習,還是要突出強調重點,劃出重點詞解、重點句翻譯,列出問題進行落實。另外還需特別強調古文知識遷移能力的訓練。

  其次,現代文閱讀部分,《做個唐朝少年郎》是一篇很有個性的文章,學生不容易得分,學生從審題、析題、到文中去找答案、組織答案的習慣、方法、能力十分欠缺。很多學生的答案要麼答非所問,要麼答案空泛,缺乏組織,沒有條理,抓不住要點。鑑於此,十分有必要多做題,多考試,通過練習強調方法、習慣,提高解題得分的能力。

  四、作文提示較寬泛,很不容易抓主旨,因此學生的文章大多內容缺乏深刻性,語言空泛、貧乏,隨意性較大。但作文的書寫整體較認真,卷面整潔。究其原因:一是態度隨意,二是不善於積累語言,三是作文訓練少而不得法。今後將重點強調書寫、卷面,加強作文的專題指導,加大主題訓練量,並持之以恆、常抓不懈。

  總體來看,這次考試暴露出了初三語文在教與學等方面的諸多問題,關鍵是抓落實,在初三集體備課時,將加強討論研究,分工合作,以專題形式逐一加以改正、提升。在今後重點落實字詞、默寫和文言文閱讀,夯實基礎。閱讀能力突出審題、析題能力培養,作文重點強調書寫,其他方面兼顧。

  篇2:

  一、試題情況分析

  本次試卷的結構體現出了《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全面考查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上,更重視對學生語文能力的關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考查九年級上冊的內容為主。對於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能力進行較全面的摸底考查,試題很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1、試卷貼近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關注考查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生活體驗和親情體悟。從第6題的古詩詞名句的填空題,第5題對中外名著閱讀的溫習與回顧,到現代文閱讀板塊記敘文閱讀《天空沒有多餘的星星》和議論文閱讀《學會轉身》散文閱讀《江南柳》的選材及考查點的設定,都很注重語文能力的考查。

  從全捲來看,面向全體學生,但為了甄別出學生不同的語文水平,特別關注試題的梯度,考察能力的題量和難度較以前的考試有所增加和提高。不過,因為學生這一段時間來一直是學習新課,少有時間複習學過的知識,難度值較大的題目所佔分值不是特別多,避免出現極為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

  3、作文考查倡導“真實作文”,命題作文《說真話》。是想讓每一個考生都能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內心感受做到有話可寫、有事可敘、有情可抒,避免套話、空話。

  二、答題情況和典型錯例分析

  1、語言的積累和運用部分,第1題根據拼音寫漢字,第2題考察錯別字字形,第6題根據古詩詞名句的填空,第8題綜合性學習完成得較好好。

  2、卷面是語文考試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有少部分學生字跡潦草或卷面有較多的塗改被扣分,其中有一位學生卷面採用兩種顏色的筆答題,這顯然是中考時第一大忌,這也可以看出學生的考試應變能力不強。古詩文積累部分,完成得很好。

  4、寫作來看,存在不少的問題。選材不夠新穎,思想不夠積極,立意意識不強。篇章結構較隨意。這個文題更多地考察學生的語言功底和選材的新穎角度,作文中暴露的學生的不足之處必須引起我們語文老師的重視。卷中的能力題是區別分數的關鍵。從做題情況來看,學生生答題能力不強,是今後要重點加強的地方。

  三、成績情況

  參加考試人數:52人,100分以上3人,90分以上17人,80分以上11人,70分以上10人,60分以上8人,50分以上2人,40分以上1人。

  三、考試暴露的問題及反思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但引發的思考還時時留在自己的心中,接下來要在九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關注語言邏輯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分析句子之間的關係以及句子和段之間的關係。

  2、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審題和答題意識。答題時要結合語段的內容。要完整地理解所給的材料的內容。

  3、現代文特別是文學作品的閱讀還要強化,特別要關注詞語和句子在文中的表達作用。強調答題的完整性和抓住重點答題。

  4、增加課外文言閱讀量,培養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能力。,

  5、加強寫好作文的意識,多練筆,多評點,對需要的優生多進行個別的指導。最好能做好寫作的跟蹤輔導。

  篇3:

  期中考試圓滿結束了,為了更好地開展以後的教學工作,從考試中吸取經驗教訓,現對本次考試作一全面反思。

  一.試題安排

  本次考試的範圍是九年級上冊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單元。分五大部分。第一、基礎知識部分16分。包括讀音、字詞、文學常識、病句內容,共8個小題。第二、填空題10分,6個小題。內容涉及學過的詩詞及課外古詩詞。第三、拓展延伸10分,內容涉及《西遊記》、網路、簡訊。第四、閱讀文段,包括一個記敘文,一個議論文,一個文言文。共34分。第五、作文50分。本次考試時間為120分鐘,分值為120分。

  二.班級得分情況***和其它班比較***

  由上表可以看出,2班平均分是75.66最高,但和三班差距不大,三班是75.26。及格率方面,2班是60.5﹪,並不佔優勢。

  三.學生答題分析

  第一部分失分的主要原因在於學生對基礎的掌握不深刻,滿分佔16分,多數同學在5--14分之間,滿分率為0。其中有3名同學得分在4分以下。本部分包括8個小題,1題寫字注音題,所選的都是重點課文裡的詞,但竟然有5個學生一分沒得,說明學生對課文掌握不好。2小題是詞語題,找錯別字,3小題屬於詞語理解,這兩題屬於平常積累題,學生得分一般。4小題屬於課文理解,學生對小說中的人物和作者混淆,雖容易,但不得分。5小題屬於搭配題,學生得分可以。6、7小題不難,學生也能得分。8小題屬於病句修改,第一個病句難一點,學生失分多。

  第二部分是填空題10分,都是學過的古詩詞。學生失分多是由於錯別字。

  第三部分是拓展延伸題10分,三個小題。1小題屬於名著閱讀,學生雖知道答案,但由於平常不細心,不知道字怎麼寫,以致失分。2、3小題都屬於口頭表達,學生都能答出,失分不大。這類題大都得6分左右。

  第四部分是閱讀理解,包括三個閱讀文段,共34分。

  《購買上帝的男孩》,屬記敘文閱讀,10分,第一題是詞語把握題,學生能做出來。第二題,對文中詞語的理解,由於文中有答案,學生能做出來。第三題屬於句子分析,學生知道意思,但由於大部分學生不得要領,不知道怎樣說,也造成失分。第四題,分析人物心理,學生不會寫。第五題,也是對文章的理解,容易,大部分學生都能得分。

  《學會傾聽》,屬於議論文閱讀,12分。1、2、3小題屬於論點和論證方法,比較簡單,學生得分率高。4小題仿寫,學生得分一般。5小題補充事實論據,學生語言不精練,失分。6小題考查古文知識,學生大部分不會。使分嚴重。

  文言文閱讀,考查了《出師表》和《隆中對》,題比較簡單,學生得分率高。只是最後翻譯題,學生意譯而不指譯,失分多。

  第五部分,作文,50分。 兩個作文題,任選一個作文。但學生寫的話題作文抓不住話題,議論文沒有議論文的框架。

  一類文:8個。二類文:12個。三類文:18個。最高分43分,最低分8分。

  作文失分原因:

  ①文體不分,雜糅。

  ②中心不突出。

  ③字型潦草,字數不夠。

  四.反思自己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分析,發現在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背誦力度不夠,不嚴,至使一些同學有懶惰思想,檢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學無緊迫感得過且過。

  2、閱讀教學中有時為了趕課,存在開快車的現象,使一些重要的知識點無重點訓練,同學記憶不深,運用不好,另外,未重視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的訓練。對古詩詞默寫檢查不夠。

  3、作文中對中、差生指導不到位,議論文訓練太少。

  4、課外閱讀面太窄。

  這學期,我自認為我盡心盡責了,從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我做到了一位教師的責任。。

  五.今後措施:

  1.繼續加強古詩文言文的背誦檢查力度,分小組任命小組長,課間檢查,自習檢查,加強晨讀力度,每天明確背誦的任務,加大默寫檢查力度,每週活動課型式進行古詩文背誦。

  2.作文教學中,加大議論作文訓練力度。多上一些諸如審題選材,立意方面的知識講座,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日記、摘抄活動,一是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3.分類推進:優生促進、中等生優化、差生轉化。

  4.分期分批談話,指導優等生,鼓勵關心差生,提高輔導質量,增多輔導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