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複習資料
科學是小學五年級同學喜歡的課程,五年級上冊科學複習內容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年級上冊科學複習資料第一單元
1、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種子發芽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分別是溫度、水、光。
2、各種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條件,不同的植物生長的環境不同,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是植物生長必備的條件。
3、仙人掌生活在沙漠裡,香蕉生長在我國南方。各種動物都對環境有不同的需求,蚯蚓喜歡在黑暗的環境中,蝴蝶多在白天活動,蛾多在夜間活動,白熊生活在寒冷的北冰洋,駱駝可以生活在乾旱的沙漠。動物在形態、構造和習性上都有它們各自適應環境的本領。
4、生物之間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係,稱為食物鏈 。食物鏈中能自己製造食物的叫做生產者 ,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製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食物鏈通常是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凶猛的肉食動物終止。由多條食物鏈組成的網狀結構,叫做食物網 。
5、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如果一種生物的滅絕了,就會影響其他多種生物的生存,因而保護一種生物,也就是保護了許多種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
6、自然界裡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裡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系統,如果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
8、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食物是動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世界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56年。
簡答:
1、種子在發芽過程中都發生了那些變化?
答:種子在發芽過程中一般先要出現種子膨大,接著種子破裂之後長出根,最後慢慢長出葉。2、植物的生長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答:有充足的光照,有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
2、為了維護生態平衡,我們人類應該做些什麼?
答:我們應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放牧適量的牛羊,不捕殺野生動物和亂挖珍貴植物,努力保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3、談談動植物的關係。
答:動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陽光、溫度和水這三個基本條件,它們有密切的關係,植物是食物鏈的第一層次,動物中的食肉動物是食物鏈的終止。
五年級上冊科學複習資料第二單元
1、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並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如日光燈、太陽、手電、蠟燭、螢火蟲等都是光源。
2、從不同的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影子產生的條件是光源、擋光物和屏。一天中影子最長的時間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時候是中午。古代的人們曾利用日影觀測儀日晷來計時。
3、光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光傳播速度很快,每秒約30萬千米。太陽離地球的距離為1.5億千米,從太陽發出的光到達地球約需要8分鐘。
4、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 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 直線 傳播的。在生活中人們對光的反射的運用的例子有 汽車反光鏡 、醫生用的額鏡 、潛望鏡 等。
5、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 源和熱 源。人們發現凸透鏡和凹面鏡 能把光線會聚起來,形成強光和高溫。
6、物體的吸熱本領與物體的顏色 、表面粗糙程度以及 陽光的照射角度有關。不同顏色的紙,吸熱的本領不同 ;深色物體吸熱快。
7、深色的物體吸熱的本領強,反光能力弱,淺色的物體吸熱的本領弱,反光能力強。
8、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光熱轉換器。太陽能熱水器方便、快捷、衛生、省力、省能源。
簡答:
1、照明燈上為什麼要裝燈罩?
答:因為光是向四面八方傳播的,安上燈罩後,燈罩把向上傳播的光反射到下面,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2、為什麼教室的牆壁多粉刷成白色?
答:因為白色的物體比黑色的物體反光能力強,所以教室的牆壁多粉刷成白色,這樣易於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學生看書不傷眼睛。
3、說說光的強弱與溫度有什麼關係?
答:光越強,溫度越高,光越弱,溫度越低。
4、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熱的夏季裡我們一般選擇什麼顏色衣服,為什麼?
答:在寒冷的冬季我們選深顏色的衣服,在夏季選擇淺顏色的衣服,這樣冬季不冷夏季也不會熱,因為深色吸收熱量多。
5、我們設計的太陽能熱水器怎樣升溫和保溫?
答:①把瓶子支起來,背面用錫紙反光;②對著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布蓋住;③盒子可以改變角度;④盒子及裡面塗成黑色。
6、各種物體的反光情況有什麼不同?
答:表面平的物體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個方向,因此看起來表面是亮晃晃的,表面不平的物體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著各個方向,看起來表面並不是亮晃晃的。
7、請你根據光的傳播路線,解釋影子產生的現象。
答:直線傳播的光被遮光物擋住,從而在物體的背面形成影子,光照射角度不同,影子的形狀就不同。
五年級上冊科學複習資料第三單元
1、地球的從內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 、地殼 三部分,絕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地殼內。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運動有關。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部運動使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出來是很猛烈的,有時出表現為極其緩慢的變化。
2、由於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風化作用會改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這種變化是在緩慢的過程中進行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是岩石最終變成土壤。
3、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其中,腐殖質和鹽分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腐殖質是動植物腐爛時產生的黑色物質,能使土壤變得肥沃,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
4、地球表面有高原、高山、盆地、平原、河流等各種各樣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
5、峰巒高聳,地勢崎嶇的是高山,海拔不高,山頂渾圓的是山丘 ,低平而寬廣的是平原,周圍有山地、高原環繞,中間地勢較低的是盆地 。
6、在地形圖上綠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 ,藍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7、根據顆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類,最大的是沙礫,其次是沙,接著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
8、影響侵蝕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植物的覆蓋程度、降雨量的大小等。保護森林退耕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10、雨水和徑流會把泥土帶走,使土地受到侵蝕。河流也是流水侵蝕土地而形成的。為了保護家園,人們想辦法儘可能地減少侵蝕。
11、在河流對土地的侵蝕和沉積過程中,上游河床往往佈滿了大石頭,中游河床堆積了很多的鵝卵石,下游河床堆滿細沙。
12、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侵蝕和沉積是除了流水以外,還有風、冰川、海浪等。
13、把土壤放入水中,發現水中有氣泡,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攪拌後,讓它慢慢沉澱,發現泥土中顆粒大的沉降速度越快。把沉積物的上層抹在手上,感覺很細膩,那是黏土。
15、侵蝕和沉積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在河流的中上游流水作用以侵蝕為主,將高山切割成峽谷。在下游以沉積為主,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的地形往往是平原。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簡答:
1、河流對土地會有什麼影響呢?
答:河流會侵蝕河床和兩岸,並帶走泥土,在水流比較緩慢的地方,這些泥土又會沉積下來。河床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答:河道上游的高山的岩石,在長期風化作用下,產生很多裂縫,甚至崩塌,滾落到河道中,在河水中岩石受到河水的沖刷,互相摩擦、碰撞,慢慢地就形成卵石。
3、雨水是怎樣侵蝕地面的?
答:雨點降落時的力量可以打散並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攜走了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帶走了,這就是侵蝕,雨點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的開始。
4、哪些因素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答:流水、冰川、風、波浪、重力、火山、地震等自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