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八廓街歷史介紹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是拉薩著名的轉 經道和商業中心,較完整地儲存了古城的傳統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位於拉薩市舊城區,周長約1000米,原街道只是單一圍繞大昭寺的轉 經道,藏族人稱為“聖路”,後逐漸擴充套件為圍繞大昭寺周圍的大片舊式老街區。

  八廓街歷史介紹:八廓街是為了建築大昭寺,並隨著大昭寺的發展而建設和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下令在臥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時在湖邊四周修建了四座宮殿,與嬪妃臣民移居宮殿親自監督大昭寺工程的進展。四座宮殿即為八廓街最早的建築。大昭寺建成後,引來了眾多朝聖者朝拜,日久逐漸踏出環繞大昭寺的一條小徑,為最初的八廓街。寺院周圍陸續修建了18座家族式建築,為遠道朝聖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

  15世紀後,大昭寺成為佛教傳播的中心,其周圍相繼出現僧人宿舍、宗教學校、小寺廟建築,眾多信佛者遷居大昭寺周圍生活,街上逐漸出現了大量民居、店鋪、旅館、手工作坊等設施。隨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傳佛教認為,以大昭寺為中心順時針繞行為“轉經”,表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釋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為拉薩三大轉經道***大轉、中轉、小傳***之一。後又出現了來自蒙古、漢地、克什米爾、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地區和國家的眾多商販、香客、遊民,發展成為集宗教街、觀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業街和購物街於一身的街區。

  八廓街特點:

  主要店鋪有夏帽嘎布、瑪吉阿米酒館、雪域唐卡手工藝店、邦達昌等;街內遺存的名勝古蹟眾多,有下密院、印經院、席德寺廢墟、倉姑尼庵、小清真寺等寺廟和拉康12座,有松贊干布行宮曲結頗章,黃 教創始人宗喀巴的佛學辯論場鬆曲熱遺址,藏文創始人吞彌·桑布扎的宅邸,曾派駐過84任駐藏大臣的駐藏大臣衙門,原拉薩市治安機構及監獄朗子廈等。

  另外,早晚信徒繞大昭寺按順時針方向轉經也成為重要的民俗文化景觀。

  相關人物:

  松贊干布***617-650年,藏語拼音:SongzainGambo;威利:Srong-btsanSgam-po***,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是實際上吐蕃王朝的立國之君。《新唐書》等漢文史籍中名為棄宗弄贊、器宗弄贊、棄蘇農贊等。在位期間***629-650年***,平定吐蕃內亂,極大擴張了吐蕃王朝的版圖,使吐蕃成為青藏高原的強國。確立了吐蕃的政治、文化、軍事、經濟、法律等制度,從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從唐朝引入科學技術以及曆法。松贊干布與其王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三人,至今仍受藏族人尊崇。

  松贊干布的一生,功績卓著。他統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政權,促進了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將藏族人民引入了團結、繁榮、富強的時代;溝通了與內地唐朝的友好關係,推動了漢藏民族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為後來西藏正式納入祖國版圖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做出了巨大貢獻。

  藏族吐蕃王國的建立者。窮哇達則***今西藏山南地區瓊結***人。據敦煌所出藏文寫卷吐蕃大事系年,松贊干布卒於649年***漢籍作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在贊普位20餘年。629年,松贊干布繼位為贊普,遷都邏些***今西藏拉薩***,削平內亂,降服蘇毗、羊同等部,統一青藏高原,在大臣祿東贊協助下正式建立奴隸主統治的吐蕃王國。他發展農牧業生產,推廣灌溉,命人制定文字,頒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以處理贊普王室與世家貴族、諸小邦及社會各階層的關係,創設行政制度和軍事制度,設定官職品階,頒佈律令,統一度量衡和課稅制度,從中原及泥婆羅***今尼泊爾***、天竺等地引進文化、技術,使吐蕃社會有了迅速發展。641年,松贊干布至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結成和親關係。唐封他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松贊干布又遣貴族子弟至長安入國學,學習詩書,請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後又請蠶種及造酒、碾磑、紙墨工匠,促進了漢藏文化的交流。

  松贊干布是西藏曆史上最重要、最廣為人知的藏王。他在西藏高原實現了統一,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松贊干布為鞏固統一,曾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遷都拉薩並建造布達拉宮;把西藏劃為六大行政區域;推廣佛教;創制文字;與唐王朝聯姻,迎娶文成公主,並建成大昭寺、小昭寺;統一席量衡制度;鼓勵眾民開墾荒地;保護水利資源;開山修路以促進貿易,等等。這些對發展吐蕃的經濟、文化、佛教、醫藥等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藏族歷來十分敬重松贊干布,他不僅被視為觀音的化身,而且是有口皆碑的三大法王之一,另兩位法王是赤松德贊和赤祖德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