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女子的禮儀

  裙子是當今許多女子極其鍾愛的服裝,就裙子的功用來說,古代的裙子和現在的裙子有不小的差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在古代,女子穿裙子主要是為了講究禮節,而不是為了展示自身的嫵媚和俏麗。中國古代對於女子的言談舉止以及裝束都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

  明朝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寫道:“婦人之異於男子,全在下體。男子生而願為之有室,其所以為室者,只有幾希之間,掩藏祕器,愛護家珍,全在羅裙幾幅。”

  古人對於女子的下體有著強烈的神祕感和神聖感,並強調女子以裙子遮掩下體,否則,就會被認為是輕薄和無恥。

  不論是年老的還是年輕的女子,只要結婚成家,就要經常規規矩矩地穿著整齊的裙子,即使在家裡也要如此。如果客人來訪,遇到主婦沒有穿裙子,就會被認為是對客人的不敬和失禮,傳揚出去會遭到恥笑和白眼。

  女子在家裡一般都穿黑顏色的裙子,其樣式以褶襉裙為多。當時,對於裙幅的數量也很有講究,裙幅初為六幅,即所謂“裙拖六幅湘江水”;後用八幅,腰間有很多細褶,行動輒如水紋。

  到了明末,裙子的裝飾日益講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間的褶襉越來越密,每褶都有一種顏色,微風吹來,色如月華,故稱“月華裙”。月華裙是一種色彩繽紛的裙子,彷彿月華一般動人心絃,而且高雅鮮麗,深受當時女子的青睞。

  到了清末,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女子不能隨意穿紅裙子。民國時期的作家包天笑在他的《衣食住行的百年變遷》一文中說:

  “紅裙子要夫婦雙全才可以穿。若是一個孀婦,不許穿紅裙,而且永遠不許穿紅裙的。如果應穿禮服的時候,青年少婦可以改穿別種顏色的裙子,淺碧淡青,各隨所好,但總覺得不快於心;

  老年人已是兒孫繞膝了,可以改穿黃色的裙,而且直到死,終不能穿紅裙;還有夫婦之間,惟正室可以穿紅裙,姨太太不許穿紅裙,即使是她的兒子已是科甲發達做了大官,不許穿就是不許穿。”

  當時,為了女子能否穿紅裙子,出現了無數嫡庶之爭的家庭糾紛。後來,一些思想進步的文化人提倡婦女解放,女子們不再裹腳,旗袍也迅速流行開來,女子們穿裙子也有了選擇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