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死孝的典故故事

  王戎是古代著名的大孝子,也是竹林七賢之一,自小便極其聰明,玄學造詣極高,且為人情深意重。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王戎死孝的故事

  據悉,當時的王戎與朝廷的另一位官員和嶠共同遭遇家長喪事,兩個人都以孝著稱,均是出了名的孝子。然而這期間奔喪的王戎由於過度哀傷悲痛,不思進食,一日比一日更為消瘦下去,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幾乎快要支撐不住了。而和嶠則是整日整日地嚎啕大哭,嚴格遵守喪事禮法。

  有一日皇上向劉仲雄問道:“朝中兩位大臣家中奔喪,你常常前去探望王戎與和嶠嗎?我聽聞和嶠過於哀痛,真是令人擔心啊!”此時,劉仲雄回答道:“和嶠雖然極盡孝道禮法,整日哀哭,但他的精氣神並沒有大大受損。反而是王戎,儘管他沒有恪守於喪事禮數,但他卻已經因為悲痛至極而骨瘦如柴了。因此臣認為,和嶠景觀盡極孝道,但沒有毀壞自己的身體;而王戎卻是以死來盡孝啊。我想陛下您不必太過於擔心和嶠,反而是王戎更應該令人擔憂。”皇上聽此,對王戎的做法十分震驚。

  這個故事被記載在世說新語中,稱之為“和嶠生孝,王戎死孝”。王戎本是琅琊王氏出生,位列二十四孝之首,因此王戎也繼承其祖輩之孝,儘管他沒有恪守孝道禮法,卻實實在在用自己的身體表達了內心的悲痛。

  王戎列傳內容介紹

  《王戎列傳》,出自晉書,講述了王戎的人物簡介以及他的生平事蹟。王戎,出生於魏晉時期的名門琅琊王氏,他的祖父與父親都在朝廷中任官職,他自小便才智過人,長大以後成為當時七賢之一的名士,也在官場起伏多年,斂財無數,幾乎成了一名算盤上的不倒翁。

  王戎小時候就有獨立的思想和清晰的頭腦,不會盲目追隨其它的小朋友,且膽識過人,兩眼放光。

  王戎十五歲時,他的父親王渾有一個朋友叫阮籍,二人關係不錯,但二人沒有什麼共同話題。有一次王渾帶著兒子王戎見了這位老朋友,阮籍見了王戎反而一見如故,兩人聊得十分盡興,阮籍遂略帶感慨地對王渾開玩笑說:“你兒子的思想你可遠遠比不上,和你聊天還不如和你兒子交談有意思。”王戎也正是如此,一來二去與之建立了友情,遂加入竹林七賢之中。

  後來其父死後,以前與王渾有過交往的官員都紛紛前來贈財物相送,而王戎堅決不收,因此他清高的舉止使他聲名遠揚。

  鍾會征討蜀國時,路過王戎處與之告辭,順便問他有什麼計謀,王榮表示:按道家的說法,建功立業不算什麼難事,但是要守功卻不容易。因此在鍾會告敗以後,大家一致認為這是十分有見解的看法。

  《王戎列傳》還有其它關於王戎的事蹟,他任官職時,儘管沒有什麼特殊的才幹,但他卻能將自己管轄範圍裡的事務治理得井井有條。王戎十分長壽,於72歲時去世。

  王戎的歷史評價

  裴楷:“戎眼燦燦,如巖下電。”

  阮籍:“濬衝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

  鍾會:“裴楷 清通,王戎簡要。”

  王濟:“王戎談子房、季札之間,超然玄著。”

  王繇:“濬衝譎詐多端。”

  戴逵:“王戎晦默於危亂之際,獲免憂禍,既明且哲,於是在矣。”

  房玄齡等《 晉書》:“①漢相清靜,見機於曠務;周史清虛,不嫌於尸祿。豈臺揆之任,有異於常班者歟!濬衝善發談端,夷甫仰希方外,登槐庭之顯列,顧漆圓而高視。彼既憑虛,朝章已亂。戎則取容於世,旁委貨財;衍則自保其身,寧論宗稷?及三方構亂,六戎藉手,犬羊之侶,鋒鏑如雲。夷甫區區焉,佞彼凶渠,以求容貸,頹牆之隕,猶有禮也。”“②濬衝居鼎,談優務劣。”